这4个迹象,孩子中了3条,就是到了“仇亲期”,只有这2个字还能管用

作者:主创团·枫子

家有初中生的父母,你们和孩子的关系还好吗?

前几天,朋友和我吐槽:她女儿自从上了初二,突然就像变了个人似的,脾气爆,一身反骨,半句说不得,一说就炸。

早上,天气偏冷,她不过提醒女儿一句“穿件外套”,没想到,女儿就满脸不耐烦:“啥都要管!你烦不烦呐!”

放学回来,她关切地问女儿“作业多不多”,女儿就大发脾气:“作业!作业!就知道作业,我不用休息的吗?”

晚上,她喊女儿吃饭,女儿明明听到了,就是不吱声、不回应。

有次,女儿语文考砸了,她没忍住说了女儿几句。结果女儿顿时火冒三丈,把书本往地上一摔,就瞪着她吼:

“说什么说,谁没考砸过!谁没有犯错过!你菜煮得那么难吃,我说你了吗?你工资那么少,我说你了吗?我看你就是闲的!有空管好你自己就行了!”

朋友一时气到说不出话,直到女儿砰的一声关上门,她的眼泪才开始不争气地往下掉。

她怎么也想不明白,曾经温柔可爱体贴的女儿,怎么就变得如此冷漠与暴躁?

尤其是一想到女儿那充满仇恨的眼神,她就觉得特别的崩溃、无助,甚至整夜整夜的失眠。

“这过的到底是什么日子!”

面对朋友的哭诉,我不禁想到了心理学上的一个词:仇亲期。

图片

孩子仇亲,并不是他的错

什么是“仇亲期”呢?

心理学上说,仇亲期,指青春期开始之后,孩子对父母产生“仇恨”情绪的阶段,不管父母说什么,孩子都喜欢对着干、唱反调、顶撞父母,严重的甚至会辱骂、动手。

下面这4种迹象,孩子如果中了3条以上,大概率就是进入“仇亲期”了:

1、故意和父母唱反调

父母不让做的事偏要做、父母安排的事故意不做。

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走开,我不要你们管!”

2、嫌弃父母

对父母各种看不上,嫌弃思想、嫌弃穿搭、嫌弃说话、嫌弃家庭条件,看啥都不顺眼。

总是用最扎心的语言,挑战父母的权威:“这么没本事,没能力,谁让你生我的?”

3、固执倔强不听劝,拒绝与父母沟通

觉得自己可能了,自己啥都对,父母说啥都错。

但凡父母说一句,他有十句等着,有时候好赖话都听不出来,就是油盐不进。

4、对父母冷漠、疏离

房间门永远是关着的,看父母的眼神永远是厌烦的。

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滚,没事别在我眼前晃悠,看到就烦!”

这个阶段的父母往往是最难熬的,因为不管你说什么、做什么,在孩子那里,都是错的。

但父母要知道,这并不是孩子的错。

从人体科学的角度讲,仇亲期所处的青少年前期是“自我”迅速成长的时期,他们渴望摆脱父母控制,自己做主、与众不同的诉求日益强烈;

但他们的大脑却并未发育成熟,尤其是前额叶皮质,这个主管人类决策、行为以及抑制冲动的区域,要25-30岁才能发育成熟。

仇亲期的孩子,翅膀硬了又没完全硬,半幼稚半成熟,想独立又免不了依赖,一股股邪火便全撒在最亲近的人身上。

就像网上一位博主所自白的那样:

“我其实也不想和父母吵闹,惹他们生气,但不知道怎么的,就是无法控制住自己,一见到父母,就觉得很烦躁;一听到父母说话,就忍不住去顶撞,哪怕知道父母都是为了我好。”

图片

图片

孩子到了仇亲期

教育方式就该改改了

相信很多父母都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

打骂、发脾气、讲道理......这些曾经能让孩子屈服的手段,到了仇亲期,统统失效了。

孩子们就像扎手的刺猬,软硬不吃、油盐不进。

央视纪录片《隔帘对话:青春期沟通实验》就有这样一对母女。

女儿叫李焓语,12岁,看起来文文静静,一说话眼睛总是笑笑的,但性格温温吞吞的她却有着随时惹怒母亲的能力。

她的妈妈则个性爽直,看不顺女儿的,当下就指出,这也就导致她跟女儿常常一言不合就吵架。

有一次,老师要推选女儿去参加一场比赛,妈妈看机会难得,毫不犹豫就答应了。

可是当她把这个消息告诉女儿时,女儿却一口拒绝了,妈妈不死心,多次劝说,女儿直接就撂下狠话:“打死我,我也不去!”

见女儿如此意气用事,妈妈心里的火“腾”地一下就蹿了上来。

于是,她当着女儿的面,拿起剪刀三两下就把女儿新买的衣服剪了个稀碎。

女儿就此屈服了吗?并没有。

当天夜里,女儿趁着全家人都睡下的时候,以牙还牙,偷偷地把妈妈的睡衣、袜子等等全都给剪坏了。

图片

第二天早上,妈妈起床看到这一切时,气得七窍生烟,直接跟女儿开始了冷战。

而女儿呢,丝毫不受影响,该吃吃,该喝喝,完了就把自己锁在房间不出来。似乎在用她的态度告诉妈妈,来硬的不好用。

不禁想起一位教育博主说的:父母如果执着于与青春期孩子“硬碰硬”,频频向孩子发号施令,期待他按照你的想法发展,那么孩子只会用反抗的行为来向你表达不满。

是啊,尤其是仇亲期的孩子,他们对“说了算”有一种执着,他们厌恶父母对自己的生活指手画脚,最大的心愿就是像大人一样独当一面。

所以,你若还总是唠叨说教,孩子只会厌烦你管得太多;

你若还想着用打骂等强硬手段,孩子更会做出强烈对抗。

说到底,孩子表现出的种种不对付、不客气,不过是提醒家长要调整自己的教养方式了。

图片

图片

父母学会这两个字

孩子平稳度过“仇亲期”

一位心理学老师讲过自己的亲身经历:

她在青春期的时候,特别情绪化,看谁都不顺眼,经常在家甩脸子。

有一次,她跟她的妈妈、妹妹一起下地收白菜花,不知道因为什么,她突然发了一股无名之火,急赤白脸地训了她妹一顿。

妹妹哭着跑去跟妈告状,她则做好了要和她妈火拼一场的准备。

但妈妈却没有说她半句,而是安慰妹妹说:

“你姐这段日子也不知道怎么了,吃了呛药一样,你不要理她就好。”

然后妈妈就转身弯腰继续忙去了。

说来奇怪,她所有的躁动不安、愤怒忽然间就熄了火。

仇亲期对父母是一场考验,任何立竿见影或者粗暴的行为,往往只能带来两败俱伤的结果。

想要顺利帮孩子度过这愁人的“仇亲期”,其实就两个字:一个是“爱”,一个是“熬”。

爱,是多陪伴、多尊重、多接纳,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

就像麦家,他儿子在青春期突然就关上了自己的房门,并且这一关,就是整整三年。

期间,麦家只要一和儿子说话,儿子就发火,一发火就吵架。

有时,麦家想进儿子房间看看,脚还没踏进去,儿子便凶狠地赶他走,并用离家出走作要挟。

后来,麦家便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他从尊重儿子开始,进儿子房间轻敲房门,征询儿子意见,带儿子去散步……

最终,被爱陪伴的儿子内心开始变得柔软,不再和他针尖对麦芒,还开始努力学习。

正如简·尼尔森说的:

“赢得一个十几岁孩子最好的方法,是以和善、坚定、尊重的态度,先和他们站在一边,让孩子在被理解和支撑中得到自尊感和归属感。”

给予仇亲期孩子足够的关爱,孩子自然会卸下心防,变得柔软、温顺。

熬,则是稳住情绪,不气、不急、不说教,给孩子多一点点空间和自由。

表姐的儿子今年读高二,成绩虽不算突出,但作为儿子实在优秀,不仅对父母一直保持亲密有爱,还特别愿意听父母对话,似乎从未经历过仇亲期。

所以我特地向表姐讨教教子秘籍,但她却说:

“哪个孩子的青春期,大人不烦恼呢?只不过我学会了装聋作哑,不跟孩子一般见识罢了。”

原来,为了维护好和儿子的关系,表姐在儿子上了初中后,就开始有意识地管住嘴,稳住情绪,控制住干涉的手。坚决做到:能不说的话不说,能不管的事不问。

也正是她的“熬得住”,所以儿子跟她一直相处得不错。

图片

图片

写在最后

《解码青春期》一书中这样写道:

“在青春期,身体和心灵的突变就像一场剧烈的风暴。每一个看上去叛逆、难以接近的孩子,都需要父母强有力的支持。”

仇亲期,是父母和孩子共同经历的一场考验和蜕变。

衷心希望所有父母,都能放平心态,少说话、多陪伴,少管教、多尊重,少批评、多接纳,给到孩子需要的爱和帮助。

惟其如此,父母才能陪伴孩子平稳度过人生中的重要时期,一起走向更加勇敢、坚定的明天。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