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座克里姆林宫,俄罗斯老故事的“守卫者”

图片

喀山克里姆林宫

本报驻俄罗斯特约记者  赵  璇

提起克里姆林宫,大多数人想到的是莫斯科心脏地带的那片建筑群,这次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六次会晤将另一个地方的克里姆林宫拉入人们视野——喀山克里姆林宫。喀山克里姆林宫与莫斯科克里姆林宫这两片建筑群,同为俄罗斯文化的瑰宝,犹如双子星般,相互呼应,各具风采。

喀山克里姆林宫是东西方文化交融的象征,融合了鞑靼、伊斯兰与东正教文化,展现多元文化共存之美,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则讲述了俄罗斯帝国崛起的故事,两者共同谱写俄罗斯建筑的艺术篇章。

背后历史跌宕起伏

如今我们看到的喀山克里姆林宫建筑群,是各个时期重建和修复的产物,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这片建筑群的建筑风格不是很统一,这背后是一个跌宕起伏的历史故事。

作为曾经喀山汗国的政治和宗教中心,喀山克里姆林宫的建筑风格主要以伊斯兰和鞑靼为主。1552年,俄罗斯沙皇伊凡雷帝攻占喀山,宫内的大部分建筑在战争中损毁。为纪念战争胜利,并巩固东正教的地位,伊凡雷帝下令在喀山克里姆林宫内建造圣母领报大教堂。教堂纳入了拜占庭风格,最引人注目的是中间耀眼的金色圆顶,旁边有多座蓝色圆顶建筑环绕,很是壮观。

19世纪建造的总督府是喀山克里姆林宫内最具欧式风格的建筑之一。建筑正面采用了巴洛克风格的柱子,柱头装饰着华丽的雕刻,显得威严庄重。总督府还展现出了俄罗斯古典主义风格——建筑的对称,通过简洁的几何设计和对称结构传达出一种理性之美。

到20世纪末,伴随苏联解体、宗教信仰的自由以及鞑靼民族意识的觉醒,鞑靼斯坦共和国开始着力恢复和保护伊斯兰文化遗产。库尔·谢里夫清真寺的重建成为文化复兴的核心工程之一。这座建筑极具视觉冲击力,建筑主体由白色大理石打造,镶嵌绿松石的穹顶圆润饱满,几座宣礼塔宛如利剑直插云霄,整个建筑的高低错落给人层次分明之感。在细节装饰上,窗框等地还融入了郁金香元素,因为在伊斯兰文化中,郁金香被认为是一种神圣的花卉。

莫斯科的“一致”与喀山的“多元”形成对比

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位于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的市中心,东临圣瓦西里大教堂与红场,西接亚历山大公园与无名烈士墓。它见证了俄罗斯帝国的崛起,其建筑更多受俄罗斯东正教文化的影响,如宫内的圣母升天大教堂、天使长大教堂等,都带有东正教建筑风格。

而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内的大克里姆林宫、兵器库、元老院等宫殿和行政建筑,则融入了巴洛克风格和新古典主义风格,强调了俄罗斯帝国时期的奢华与权力象征。

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墙垣高耸,塔楼林立,整体建筑风格严密厚重,给人一种不可侵犯的感觉,反映了俄罗斯政治与军事防御的需要。这种建筑风格并没有受到很多伊斯兰或鞑靼文化的影响,展示出俄罗斯东正教的中心地位。这种一致性与喀山克里姆林宫的多元性形成了对比。

保存比较好的有12座

除了莫斯科和喀山,俄罗斯很多地方也有自己的克里姆林宫,据悉,目前保存比较好的有12座,如扎赖斯克克里姆林宫、下诺夫哥罗德克里姆林宫等。

克里姆林这个词最初的意思是“城堡”或“防御工事”,它通常是城市的核心,保护着重要的宗教和政治建筑。克里姆林宫不仅是加固的城堡,它们还是历史、宗教和文化的记录者,承载着数个世纪的风霜与辉煌。在俄罗斯诸多克里姆林宫中,莫斯科克里姆林宫无疑是最宏伟的,而喀山克里姆林宫则是非常具有文化多样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