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西游记》里吃糖

◎邱俊霖

话说唐长老从五行山下救出孙大圣后,两人来到了一处庄院。唐长老向那庄院的主人陈老汉介绍自己是唐朝来的,可老汉却被孙大圣的模样吓了一大跳:“你虽是个唐人,那个恶的却非唐人。”(第十四回心猿归正六贼无踪)

孙大圣听了,不愉快地回道:“我也不是甚糖人蜜人,我是齐天大圣。”这大概是吴承恩老师跟大家开的一个玩笑。但“糖人蜜人”,听上去可真甜。

第七十二回,唐僧师徒经过盘丝岭的盘丝洞时,唐长老不慎被蜘蛛精们捉了去,八戒在濯垢泉找到了蜘蛛精索要长老。蜘蛛精受了惊,假意求饶。二师兄说了一句俗语:“俗语说得好,曾着卖糖君子哄,到今不信口甜人。”

曾经被卖糖人欺骗过,便再也不相信他人的甜言蜜语了。看来二师兄在吃糖这方面,可颇有经验呢。瞧,《西游记》里的“糖”文化多流行。唐僧师徒们一路西行,可吃过不少糖。比如,第六十九回,师徒们来到朱紫国,治好了国王的心病,国王盛宴款待,那席面上:“斗糖龙缠列狮仙。”

第七十九回,来到了比丘国,降服了白鹿精,国王设宴招待,那宴席上:“龙缠斗糖摆走兽。鸳鸯锭,狮仙糖,似模似样。”等到了灭法国的赵寡妇店里,也有“狮仙斗糖”,天竺国铜台府地灵县的寇员外热情招待了师徒们,他准备的宴席中“狮仙糖齐齐摆列”。

《西游记》里的糖果,不仅甜蜜,而且还别具特色呢。比如“斗糖龙缠”和“龙缠斗糖”都是什么样的糖果呢?

“斗糖龙缠”也被叫做“斗糖斗缠”,简称之为“糖缠”。有学者认为,“缠”是缠绕的意思,即用糖将各类小吃缠绕在一起。在吴承恩生活的明代,“糖缠”尤为流行。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向大伙儿介绍:“以石蜜和诸果仁,及橙橘皮、缩砂、薄荷之类,作成饼块者,为糖缠。”

石蜜也就是白糖块。在盛大的节日里,人们将糖熬成液态糖浆,撒上芝麻、薄荷、果仁等小食点缀,焙干成糖饼后,人们尽情发挥想象力,将其塑造成各种精致造型。这样的糖,不仅赏心悦目,而且滋味丰富饱满。看,明代人吃的糖有多讲究。

除了糖缠,明代人在盛大的宴席上还会摆上人物或动物造型的糖:“以白糖煎化,模印成人物狮象之形者为飨糖。”(《本草纲目》)

由于这类糖造型复杂,单靠技师自由发挥可不容易成型,所以明代人在做糖时,还会使用模具。这类糖被称为“飨糖”,《天工开物》中则将其称为“兽糖”和“享糖”,并强调“华筵用之”,只有隆重的宴席才会摆上这种糖,寻常的宴席可吃不上。

在“飨糖”的众多造型中,有些是特别受欢迎的。比如类似于“仙人骑狮”这样具有喜庆吉祥寓意的形象,这便是《西游记》里提到的“狮仙糖”。在《水浒传》里,水浒好汉们接受招安时,朝廷大摆筵席,其中也有糖——“糖浇就甘甜狮仙”。

除了“狮仙糖”外,明代的糖还有其他花样百出的造型,比丘国里的“鸳鸯锭”,大概就是鸳鸯造型。可以说,糖的造型数也数不尽,想象力才是造型上限。比丘国的糖“摆走兽”,可见造型繁多。咱可以想象一下,那样多造型威武的糖排列在一起,有多么壮观。

同样是在明代,大清官海瑞在担任南直隶巡抚时,曾禁止使用斗糖斗缠的风气,原因是过于奢侈。这很好理解,糖缠虽然好吃又好看,但一般人一天也吃不了多少糖,所以很多人制作糖缠并非为了解馋,而是觉得好玩或是放在宴席上作为装饰之用,这不仅助长了攀比之风,更造成了严重的铺张浪费。

当然啦,《西游记》里是个神话世界,里面提到的斗糖龙缠、狮仙糖果,是用糖的数量之多、造型之美来凸显各国国宴上的威仪,也是为了彰显各国对唐僧师徒的重视。

此外,唐僧师徒们一路西行,还吃到过不少甜味小吃,比如糖糕、蜜食、蜜煎等。就连他们的饭菜里,也少不了糖。老鼠精把唐长老抓入了无底洞里,为他准备的素菜宴席里有一道“烂煨芋头糖拌着”。第八十八回,到了天竺国玉华县,玉华王盛宴接待:“蒸酥蜜煎更奇哉,油札糖浇真美矣。”

取得真经回到东土大唐,唐太宗设宴接风洗尘,也不忘了准备一道“糖浇香芋”。看来,“糖浇”俨然成为了《西游记》里的一道烹饪手法。这一路数下来,可见师徒们有多爱吃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