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浦滨江: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串联城市与人民

图片

由上海烟草公司机修仓库改造而成的绿之丘,已成为可俯瞰浦江两岸美景的热门打卡地。 

讲述人:杨浦滨江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 钱 亮

整 理:本报记者 单颖文

“让来者心动、观者心悦、居者心怡。”这是钱亮心中杨浦滨江的建设目标。

从2013年起便投入杨浦滨江开发建设的钱亮,如今每次漫步于此,仍会感到“熟悉又陌生”。这片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历经沧桑巨变,已从“工业锈带”转换为“生活秀带”。特别是在过去5年间,杨浦滨江聚力公共空间的扩大与提质,让人民群众在这里更有获得感、更有幸福感,成为老百姓的幸福乐园。

2019年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杨浦滨江时,首次提出人民城市理念。他指出,无论是城市规划还是城市建设,无论是新城区建设还是老城区改造,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人民群众的需求,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走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的高质量发展路子,努力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为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

近年来,杨浦区接连启动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儿童友好公共空间示范区、公园城市先行示范区、“世界会客厅”全域旅游特色示范区、空间无障碍创新示范区等5个示范区建设。钱亮认为,这些示范区的建设维度不同却紧密关联,都是在探索人民生活的理想场景,着力提升人民城市建设的显示度、感受度和参与度。

“杨浦滨江更有温度、更有密度、更有高度的根本,是人民城市理念已经在建设者心中根深蒂固。”

找到城市乡愁也享受高品质生活

今年11月2日,杨浦滨江又将再添“新成员”——上海人民城市实践展示馆建成开放,将以数字化展陈展现上海打造人民城市最佳实践地的经典案例与生动实践。此外,由市中心最大厂房改建而成的室内空间“市民中心”正在加紧建设,“秀带广场”也再度焕新升级,通过绿化提升,打造视野更为通透的观江空间。

图片

“建设公共空间,扩大与提质并行。”钱亮介绍,杨浦滨江15.5公里区域内,涵盖了大量文物保护单位和优秀历史建筑。在“腾笼换鸟”的过程中,这些前人的智慧没有被当作“景观盆栽”,而是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其重现风貌、重塑功能、重赋价值。如,上世纪90年代建造的“火柴盒型建筑”上海烟草公司机修仓库,经过退台叠层的设计,成为“城中花园”绿之丘。一旁,拥有百年历史的永安栈房旧址西楼,也变身世界技能博物馆。不远处,上海船厂旧址将建成古船博物馆。

图片

5年来,杨浦滨江坚持将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在公共空间的建设过程中,关注点越来越细,覆盖面越来越广。就拿绿之丘来说,特地在顶楼建造弧形观景连廊,成为可俯瞰浦江两岸美景的热门打卡地。这里还建成了“杨浦滨江妇儿之家”,自2021年开放以来,已入驻青少年情绪管理、科普启蒙、儿童参事会、沪语小剧场等项目,成了新晋遛娃宝地。而楼下步道上的触摸屏,则根据轮椅使用者的高度设计按键,可一键连线残联工作人员咨询各类问题。

“人民城市理念是建设者最根本的出发点。”钱亮说,根据群众意见建议不断完善细节,让更多人在杨浦滨江找到城市乡愁,也享受现代高品质生活。

从“还江于民”到“三带融合”

被习近平总书记抱起时,钱亮的小儿子还只有2岁半。在过去的5年中,他时常跟着爸爸来滨江。从最初带着孩子在沿江处跑跑跳跳看风景,到能去心仪的饭馆用餐、上秀场看展、去商场购物,看着孩子在滨江收获更为丰富的体验,钱亮感到“孩子和滨江一起在成长”。

图片

钱亮说,在人民城市理念指引下,滨江建设的第一步在于“还江于民”,打通堵点推进滨江贯通,让人们能“走得进”。同时也包括隧道、地铁、游船码头、道路建设等水上、地面、地下立体交通网络的形成。第二步则在于补齐配套,让人们能“留得下”。随着近年旧改力度加大,一大批旧房、旧厂拆迁,滨江区域人口减少,如何让需要人气支撑的商业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利益,成为摆在大家面前的挑战。引入产业,成为滨江公共空间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招。如今,美团、哔哩哔哩、字节跳动、抖音等互联网“大厂”陆续进驻,不仅以新旧动能的转换实现了工业空间的蝶变,也吸引相关产业集聚发展,好项目纷至沓来,形成良性循环。以近期在渔人码头开业的“荟品仓城市奥莱”为例,不仅丰富了区域业态,也以高人气带动了周边餐饮、娱乐、酒店等消费。

“厚积薄发。”常去其他岸线学习考察的钱亮,这样归结杨浦滨江的发展特点。深厚的底蕴、现代的设计、产业的迭代,不断放大着这片区域的后发优势,“杨浦滨江将成为博览秀带、景观体验带和活力交织带融合的城市公共空间新样板”。

  作者:单颖文

文:本报记者 单颖文图:陈龙编辑:施薇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