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榛峪关口雄风依旧

图片


大榛峪关口两山夹一关,青砖门洞,敌楼锁钥,雄风依旧,是自大水峪关以西保存最完好的关口。


《四镇三关志》记载,大榛峪关口与驴鞍岭口、磨石口关均建于明永乐三年(1405)。相传,当年修建长城的官兵来到此地,见一片茂密的平板榛林,其果实有成人拇指肚大小,比寻常榛子大出许多,故取名“大榛峪”。大榛峪关还有个俗称“贾家关子”,源于最早的原住民姓贾。


图片
大榛峪关口

西大楼是大榛峪段长城的最高点,路途险峻,从东南至西北,接近于直上直下。因游人罕至,所以敌楼保存完整、雄伟壮观,且具有丰厚的历史人文价值,知名度颇高,很有魅力。


西大楼是一座典型的两层空心楼,楼体较大。楼是明三暗五式无梁曲拱结构,东西向五个甬道对开五扇窗,也就是俗称的“五眼楼”。南北向三个甬道对开三扇窗,楼顶有较大的平台,可以俯瞰四周的群山和山上的长城。


图片
西大楼

清代《光绪昌平州志》记载:“大榛峪口正关外,通四海冶、东峪皂角石、东山墩、俱通单骑,余山险,稍缓。”《四镇三关志》在夷部人犯中记载:“由四海冶人东山峪,过皂角石南犯大榛峪、驴鞍岭。”由于东边磨石口、箭扣和西边三岔长城太过险峻,大榛峪就成了防御重点。


关口东侧连接着牛犄角岭、连云岭,西侧直上西大楼。关口处的长城沿着几乎垂直的山崖上升,长城两侧都修造了完整的垛墙,双边垛墙像锯齿一样形成鲜明特色,实属罕见。垛墙上分布着各种箭孔造型、落水口、空心砖,券门门洞上还遗存大量镶嵌匾额的砖框。


这段长城上,还有两处有名的地方,一处叫“48 蹬”;另一处是“硫磺坑”。“48蹬”是中途很陡的那段台阶,“硫磺坑”则是当年士兵存放点火用硝磺的地方。

西大楼上还有块著名石碑,石碑的体量不大,长方形,灰青色,左半部已有裂纹。碑文镌刻得工整隽秀,从右至左,从上到下,颇具功力。经过500多年的风吹日晒,字迹已经难以辨认,好在史书有记载。这是一方长城记功碑,极具史料价值。此碑刻成于万历四十三年(1615),是大明王朝即将天下大乱前最后一个太平盛世年。


小编提示
攀爬野长城是违法行为
请大家选择文明、安全的出游方式

一起守护我们的长城!



资料来源:于书文《龙脊沧桑》
编辑:小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