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日报社总编辑张天清:把握新闻规律 壮大主流舆论

新闻宣传工作是最需要创新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闻宣传是否善于创新,是否能够做到常做常新,是其发展壮大、保持强大生命力的关键”[1]。创新报道内容和话语表达,是党报在媒体深度融合时代加强传播能力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01

一、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创新报道内容和话语表达的责任感紧迫感

当前,随着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舆论主阵地向网络空间转移,信息的生产和传播方式,以及人们的信息接收渠道均发生了深刻变化。网上和网下、国内和国外的舆论场边界模糊、渗透融合,舆论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多变。在这种形势下,迫切需要加强党报报道内容和话语表达创新,充分发挥主流媒体新闻舆论引导作用,持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阵地,让党的主张成为时代最强音。


(一)提升新闻宣传水平要求我们创新报道内容和话语表达


让新闻报道更出彩,让话语体系接地气,才能更好地发挥主流媒体引领舆论、凝聚人心、推动发展的重要作用。马克思在为奥地利《新闻报》撰稿时,十分注重研究读者的兴趣,在写作方式上也尽量适应读者要求。他认为:“不是应当为维也纳读者写什么,而是怎样写。”[2]马克思、恩格斯在《新莱茵报》创刊号上,特意用黑体字强调“最近一定能满足读者在这方面的一切要求”[3]。列宁在报刊上发表的文章,大量使用谚语、俗语等鲜活语言来揭示深刻的思想内容。


在宣传形式上,我们党从不拘泥于刻板的模式。1948年,毛泽东同志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提出“生动的,鲜明的,尖锐的,毫不吞吞吐吐”的办报风格,要求“把报纸办得引人入胜”[4]。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尊重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5]“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6]“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7]“不能搞广谱适用、大水漫灌那一套,不能‘一招鲜,吃遍天’,靠一个腔调、一种风格包打天下”[8],等等,并明确指出:“在信息生产领域,也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创新,使正面宣传质量和水平有一个明显提高。”[9]党报要不断增强创新内容和话语表达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推动主流思想舆论贴近用户需求、适应阅读习惯,以思想认识的新飞跃打开工作新局面。


(二)传播渠道格局变化倒逼我们创新报道内容和话语表达


两组最新数据能够展现传播渠道格局发生的重大变化: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5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9967亿人,较2023年12月新增网民742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8%;智研资讯发布的《2024年中国新媒体行业全景速览》行业分析文章则测算,中国新媒体平台用户规模持续攀升,抖音、微博、快手、哔哩哔哩、小红书五大新媒体平台去重活跃用户规模10.88亿人,全网渗透率达88.9%。互联网普及率和活跃度的跃升,表明信息传播的主体已从传统媒体转向网络媒体。


互联网成为获取信息的主渠道,得益于其天然的属性特质:一是即时性。新媒体传播速度快,实现了即时的信息分发传播,可以在瞬间传播到全球。二是贴近性。在内容呈现和话语表达上不再以文字为主,而是“图、文、声、像”并茂,信息传播更加丰富、鲜活,尤其是图表、图片、视频和动画因其直观性和生动性,更加贴近读者的需求,容易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三是互动性。改变了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模式,实现了信息的双向甚至多向传播,用户可以随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与他人互动交流。四是体验性。借助新技术、新手段,新媒体根据用户的需求和兴趣进行个性化推荐和沉浸式体验,可有效增强新闻产品和服务的针对性、吸引力和实效性。


全媒体时代,怎样打造符合阅读新习惯的有价值传播产品,是所有媒体人必须直面并思考的现实问题。顺应新媒体传播的特点,我们需要不断改进、创新报道内容和话语表达。尽管头部平台呈现出用户高度聚集的虹吸效应,但大众和用户并不满足于社会新闻和琐碎信息,对于通过党报获取更多权威信息的需求日益明显。江西日报2023年对“是否阅读党报”进行过调研,回答“阅读”的人数占比达72%。因此,全媒体时代传统纸媒的市场需求式微,并不是因为读者不愿看报纸,而是报纸没有及时提供足够的、符合他们需求的优质新闻作品。主流媒体必须探索将更多新技术运用在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中,拓展主流价值传播手段和传播方式,在提升传播力上占据更多主动权。


(三)问题与不足警示我们创新报道内容和话语表达


近年来,党报在推进报道内容和话语表达创新上,取得了突出成效,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在贴近受众上存在偏差。一方面,这是由于当前很多主流媒体往往更强调引导,对受众缺乏了解,面对受众阅读习惯和信息需求的深刻变化,还是按老办法、老腔调、老习惯写报道、讲故事,表达方式单一,缺乏生活气息;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党报及其新媒体平台在重大热点事件、突发事件面前回应能力不足。有读者表示,党报对热点问题关注不够、报道不多,一次两次好理解,三次四次多次不发声,就不正常了。二是程式化报道偏重。新闻报道中仍有不少“官话、套话、大话、旧话、废话”。会议新闻过于注重程序性内容,摘文件、抄讲话,缺少深入挖掘;政策解读存在生硬枯燥和套路化等。据江西日报所作的一次抽样调查显示,有超过50%的受访者认为,党报一版领导活动和政府部门的政绩报道过多,语体风格相似,灵活的时政新闻或特写鲜见。三是符合互联网传播规律的优秀融媒作品偏少。在党报及新媒体平台中,能生产优质产品的人才欠缺,融媒体产品质量赶不上强势的社交媒体,在综合应用影音、图文、直播、H5、VR、全景报道等方式锻造精品新闻方面比较欠缺。


以上情况表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信息需求和接受特点,一套话语满足不了所有人,一个腔调难以唱遍天下。好的思想、观念、内容,需要通过生动的形式、多样的手段表达出来。如何发挥党报主流媒体作用,进一步创新报道内容和话语表达,需要我们更多地总结经验、深入思考、提出对策。


02

二、守正创新,推动报道内容和话语表达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


守正创新,是我们党百年辉煌的成功之道,也是我们的事业不断前行的本质要求。近年来,江西日报把握守正与创新的辩证法,做到守正为本,创新为要,积极运用新的传播手段和传播技术,全力推进报道内容和话语表达能力建设,主要在六个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一)在理论宣传上,着力强化视觉传播力


全媒体时代,如何有效运用新媒体技术手段和视频化传播方式,让广大群众更好地接受理论、学习理论、运用理论,成为主流媒体的重要课题。我们的主要做法有,一是针对有一定理论水平的受众,打造了《理论大家谈》专题视频栏目。每期邀请1至3位省内理论研究的专家,以对话访谈的形式,围绕某一理论问题进行解答,以增强党报理论融媒体宣传的权威性、影响力。二是针对普通受众,特别是广大青年朋友,打造了《社科咚咚锵》卡通动漫类理论普及视频栏目和全新青年理论融媒体栏目《Z世代·Z视线》。《社科咚咚锵》专门设计了两个主要人物:小白,一个机器人的卡通形象,象征一张白纸,负责对理论知识发问;江小理,一个女性老师的形象,象征江西日报理论评论部,负责答疑解惑。在一问一答中,把理论知识讲透讲清楚,寓教于乐、寓情于理。今年推出的《Z世代·Z视线》以 “热点话题+青年街采+专家点评”的方式,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把热点问题背后的道理讲清楚,节目贴近青年、及时权威,受到广泛欢迎。三是针对关心热点时事的受众,打造了《与君热聊》短视频类评论栏目,用主持人出镜讲述点评的形式,关注热点、针砭时弊,增强评论宣传的话语权、引导力。四是针对受众轻阅读、快浏览的需求,打造了快速、轻松的《画中有话》读图类评论栏目。该栏目以“图+新闻背景+短评”的形式,每天针对网络热点撰写短评,增强评论宣传的时效性、针对性。截至2024年7月底,以上融媒体栏目共推出200余期节目,总阅读量突破1亿人次。


图片

□ 江西日报卡通动漫类理论普及视频栏目《社科咚咚锵》海报


(二)在主题报道上,着力强化文化感染力


在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宣传和文化承担着共同的使命,可以互相借势、互动发力,彼此增加动能和势能。为此,一是将重大主题报道与文化表达有机融合。通过报告文学、诗歌、散文和其他文艺作品的形式,大大增强了可读性与关注度。如围绕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江西日报》推出两连版策划“品读伟人诗词 激昂奋进豪情”,通过记者探访毛泽东诗词创作地或诗中所写地,新旧对比感受伟人情怀、激发奋进豪情。二是将重大典型宣传与文化表达有机融合。全国道德模范龚全珍老阿姨去世后,江西日报社第一时间推出报告文学《老阿姨——追记龚全珍》,以独特视角回顾了老阿姨默默奉献的一生,尤具感染力。三是将重大品牌策划与文化表达有机融合。《江西日报》着力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汲取养分,打造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寻赣记”新闻品牌,尤其是经过两个多月精心打磨的首组报道——8个版的《寻赣记——从考古看江西》,在多领域“潮”出圈。2023年,全媒体文化IP“寻赣记”入选“第三届中国报业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案例”,参展“中国报业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案例展”。


图片

□ 江西日报“品读伟人诗词 激昂奋进豪情”版面


(三)在民生新闻上,着力强化情感凝聚力


共情才能赢得读者,更好增强用户黏性,进而实现价值引领。一是推进民生新闻故事化。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日常宣传之中,开设《最美人物》《江西好人》《百姓故事》等专题专栏,用小故事、微情节传情说理,以情感润心,促进思想入脑入心。二是推进民生“新闻行动”。充分发挥新闻名专栏《党报帮你办》的“直通车”“连心桥”作用,用“新闻行动”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2023年,《党报帮你办》栏目共刊发850余条民生报道,总阅读量破1000万,同时组织了10余场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公益活动。三是推进民生类舆论监督。最近推出的《村里共97户却建了158栋住房 涉嫌非法买卖宅基地》《刚走完招标程序,又提出更改规划》《电梯验收后,救援通道被封进屋内》等一批民生领域舆论监督报道,反响强烈,既推动了问题解决、工作改进,又彰显了党报权威。


(四)在版面形态上,着力强化多元融合力


全媒体时代,党报要赢回受众,除了深耕主业、做精做深做强内容外,还必须在版面呈现上有所创新和突破,强化多元融合,刷新受众的“第一印象”。一是更加注重图片刊用分量和频次。通过大幅精美图片,结合精心的版面设计,生动直观地呈现发展亮点和成就。目前,《江西日报》每天的图片使用量约占每个版面的1/4。二是更加注重数字化、表格化运用。近年来,《江西日报》的图表使用数量明显增多,大多数图表在版面、版位等方面得到优先安排和突出处理,让受众易读、一目了然。三是更加注重多元素连版报道。去年以来,在全国两会、首个全国生态日、中国农民丰收节、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等重大主题报道中,《江西日报》注重推出集合内容创新和版式创意于一体的连版特刊,并在编排上引用手绘、漫画等形式,使版面丰富多元、端庄大气、厚重充分。如去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离赣次日,第一时间集中推出16个整版的重磅策划报道,获各界热烈反响和好评。


(五)在文风表达上,着力强化语言亲和力


语言是思想的外衣。创新写好新闻报道,须在语言上提倡“短、实、新”。近年来,我们积极探索文风的鲜活表达,一是去冗就简、化长为短。注重给重大报道配短评、热议、记者手记等相对切口较小的稿件,如今年以来《江西日报》围绕党纪学习教育、大抓落实年、减轻基层负担等,在一版《求是坛》专栏推出系列小评论,短小精悍,观点鲜明,直奔主题,说理透彻。二是注重细节、化大为小。强调表达平实流畅,不追求花里胡哨、虚张声势,避免生硬拔高、空喊口号。《把爱传递下去》《张师傅的解忧修理铺》《学医为什么?治病救人》等稿件生动讲好“凡人善举”感人故事,弘扬向上向善文明新风。三是通俗易懂、化硬为软。如着眼党报经济报道的受众群体更为复杂多元,注重以独到的眼光寻找叙事角度,先后开设了《一线视角看改革开放》《一线话信心》《关键词看开局》《烟火气里探民生》等专栏,既准确权威又引人入胜。又如推出《生活中的经济学》融媒专栏,采用记者出镜、微观化叙事的方式,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身边的经济学现象。这些报道以小切口见大道理,既有“专业思维”又有“受众意识”,让读者看得进、看得懂。


(六)在网络转化上,着力强化技术渗透力


积极拥抱新兴媒体,努力强化技术渗透,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一是在新媒体平台对党报报道的解读和推送上下功夫。江西日报社的大江网倾力打造了《读懂党报》栏目,对党报刊发的文章进行解读和推送。江西新闻客户端每天6时30分上线江西日报电子版,在头条栏目重点推送深度报道。二是在新媒体的二次创作上下功夫。依托党报的优势资源,经过编辑和二次加工,使这些新闻更有亲和力和影响力。今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江西日报推出特别策划《家乡变化我来说》,通过报道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过的村庄的喜人变化,展现总书记浓浓的人民情怀。江西新闻客户端通过二次创作,推出“报纸版面+视频+H5”的融媒作品《总书记,我们干得不错嘞!》,全网24小时阅读量超1000万人次。三是在联动报道上下功夫。如推出“跨越86年的寻找”“大道同行:十年‘一带一路’上的江西印记”“中部向‘新’促崛起”等大型融媒体报道,其中“跨越86年的寻找”报端联动行进式报道,全网转、评、赞突破1亿次。四是在技术赋能上下功夫。运用AI、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和创意手法,激发受众尤其是年轻受众的关注与互动意愿。2023年12月20日,《江西日报》、江西新闻客户端推出《从神山到石门——江西乡村振兴微观察》连版策划。手机扫二维码,就能让图片、动漫、视频、H5等融媒体作品全息呈现,这种立体、多元的传播方式,收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03

三、珍惜机遇,创新报道内容和话语表达必须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要有新气象新作为”[10]。不断加强报道内容和话语表达创新,推动党的新闻宣传工作紧扣时代脉搏、顺应时代潮流、回应时代要求、引领时代风气,是党报的职责所在、使命所在。


(一)突出优势特点,提升舆论引导权威性公信力


党报是党的主张的集中地,必须强势发出党的声音。面临全媒体时代带来的话语之变、格局之变、攻守之变,党报既不能“自命清高”,也不应“妄自菲薄”,要清醒认识自身的优势所在,从容应对风险挑战。一要做大时政新闻。时政新闻是党报的立报之本,也是党报与其他类型报纸竞争的“拳头产品”。据江西日报的一次调查表明,有34.1%的读者阅读党报是为了关注“时政新闻”。党报必须善于运用新技术、新手段,尝试更多、更新的表现手法,让时政新闻报道更接地气,从而快速、准确、权威地传播党的政策主张,发挥“定海神针”的关键作用。二要做足价值引领。当今时代,社会价值呈现多元、多样、多变的趋势。中国作为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必须在思想价值领域坚持多元中立主导、多样中谋共识,否则就会人心涣散、一盘散沙。社会思潮越是纷繁杂乱,人们思想观念越是复杂多样,越需要党报等主流媒体廓清迷雾、引领价值,不断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要“在各种文化交汇融合中进一步壮大主流价值、主流舆论、主流文化”[11]。三要做强深度报道。公众对媒体产品的诉求,不仅仅是“快”和“碎片化阅读”,而是更关注深度报道、新闻背后的故事。深度报道是党报内容产品的核心形态,报人的深度策划能力依然是纸媒的优势。党报应持续优化深度报道的生产机制,不断提升深度报道的产品质量和供给能力,这是党报提升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和法宝。


(二)突出深度融合,推动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


目前,网络已成为信息传播的主战场。党报作为新闻宣传工作的主力军,挺进网络主战场是必然选择,但“挺进主战场”绝不是简单地把党报内容照搬上网,做党报内容的搬运工,绝不是仅仅加上图片、视频作简单化呈现,而是要用互联网思维优化资源配置,创新内容生产方式和话语体系。一是要面向中青年受众,强化传播理念创新。第5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网民的年龄结构呈现出以中青年群体为主的特征,20-3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32.8%,40-49岁网民占16.7%。[12]中青年群体已成为网络文化传播的主要力量。我们要基于年轻用户的时代特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生活习惯,将深化内容改革融入到组织策划、内容结构、情感社交、平台搭建、互动反馈等各个方面和环节。二是要把握传播趋势,优化手段形态创新。有数据显示,微短剧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视频形式发展迅速,2023年拍摄备案量达到97327集,同比增长28%。要跟踪并把握移动化、社交化、可视化、轻量化的传播趋势和应用场景,采用微视频、微电影、微动漫等微传播形式,创新推出直播态新闻、大数据新闻、机器人新闻、H5、无人机航拍、沉浸式空间场景、互动游戏等新形态产品,有效增强新闻产品和服务的吸引力和实效性。三是要以需求为导向,深化内容生产机制创新。既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又着眼满足读者多元化、多层次的思想文化需求,力避同质化、过载化、碎片化,不断抢占互联网主阵地。主力军是否真正挺进了主战场,不仅要看我们的队伍是否在网上,更重要的是看他们是否真正发挥了作用、发出了声音,并且这些声音是否真正成为了网上的主声调、主旋律。


(三)突出服务意识,深入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


坚持群众路线是党报的优良传统。1948年4月2日,毛泽东同志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指出:“通过报纸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这是党的工作中的一项不可小看的、有重大原则意义的问题”[13]。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14]。今天,虽然新闻宣传工作面临的环境有了很大变化,但再先进的技术手段,都不能代替深入实际调查研究,都不能忘记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一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新闻报道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党的根基所系、血脉所在,是历史的创造者,必须把更多精力资源、新闻报道投向百姓,把更多笔头和镜头对准群众。二要始终坚持“群众办报”“开门办报”。强化媒体与受众的连接,反映群众诉求,满足群众需要,集中群众智慧,真正与群众形成信息传播、情感交流、价值判断的共同体。三要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新闻工作作为重要的群众工作,进一步服务人民,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满足人民精神需求。只有始终心系人民、取信于民,方能产生感召力、影响力、凝聚力。


(四)突出斗争精神,不断提升战斗力引领力


党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一以贯之的政治灵魂。党报等主流媒体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主阵地、最前沿,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党管媒体、党报姓党,大力加强理论、评论、言论工作,弘扬斗争精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用钝刀子割肉,是半天也割不出血来的”[15]。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宣传思想战线的同志要当战士,不当绅士”[16]。一方面,要针对社会上存在的错误思想认识正本清源。随着我国社会深刻变革,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锋日益频繁,一些错误思潮暗流涌动,党报必须理直气壮亮明立场、廓清迷雾,着力破除和解答人民群众思想认识上的困惑和疑虑,解疑释惑、凝聚共识。特别是要针对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等错误社会思潮举旗亮剑、有力批驳。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共产党人从来认为隐瞒自己的观点是错误的”[17],在事关政治、事关根本的重大原则问题上,必须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另一方面,要针对美西方意识形态渗透有力反制。意识形态领域是美西方对我渗透破坏的重要领域。面对其咄咄逼人的舆论攻势,唯一正确有效的办法,就是有理有节、针锋相对、加强斗争。只有这样,党报才能以思想优势赢得更多话语权,以思想引领占据舆论制高点。


(五)突出应对处置,在突发事件中及时发声


最近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将于今年11月1日起正式施行,“建立健全突发事件新闻采访报道制度”是其重要内容。这意味着新闻媒体今后采访报道突发事件已有法可依、有规可循。近年来,党报等主流媒体在重大突发事件中积极稳妥开展舆论引导,取得良好效果,但也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最主要的就是在突发事件中常常“缺席”“缺位”“失声”“失语”,导致的后果一方面是舆情“高烧不退”,另一方面则是主流媒体被边缘化。如果我们回避受众,受众就会回避我们。在这方面,一是要提高政治站位。就是要从政治高度充分认识做好突发事件引导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提高政治敏感性、政治鉴别力、政治执行力。二是要提升责任担当。对于突发、敏感事件,老百姓渴望从主流媒体获取权威信息。全媒体时代,主流媒体不说,社交媒体、自媒体就会乱说,主流媒体“失声”是一种失职。以专业能力做好突发事件报道,既是党报自身职责所在,更是满足公众知情权的题中应有之义。三是要提优引导水平。遵循突发事件新闻采访报道“及时、准确、客观、公正”原则,“先声夺人”,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构建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快速反应机制,把握好热点引导的时度效。引之及时、导之有效,才能以更加巩固壮大的主流思想舆论、更加团结凝聚的社会共识、更为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者系江西日报社总编辑、高级记者)


【注释】

[1]习近平.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308.

[2][3]杨戏戏.经典常谈|“努力进行宣传工作”[EB/OL].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2023-12-12][2024-08-12].https://www.ccdi.gov.cn/yaowenn/202312/t20231212_313762_m.html.

[4][13][15][17]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S]//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人民出版社,1991:1318-1322

[5][7]杜尚泽.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 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N].人民日报,2016-02-19.

[8]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概论[M].人民出版社,2023:55.

本文刊登于《中国记者》2024年第10期

原标题:《把握新闻规律 壮大主流舆论——党报创新报道内容和话语表达的探索与思考

新媒体编辑:梁益畅  安雨帆(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