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凤凰好书”是怎样诞生的?听听责编怎么说

为鼓励内容创新,出版更多双效合一的精品出版物,凤凰每年都会评选出凤凰年度好书,以飨读者。每本凤凰好书都承载着作者深邃的思想与独特的艺术追求,它们是文化的结晶,也是时代的见证。

10月25日,第五届凤凰作者年会“金凤凰”奖章颁奖典礼上,2024年度“凤凰好书”隆重发布,15种图书入选。此外,年度“凤凰好书”另设特别奖,授予8本在评审期内登上“中国好书”月榜的图书。

凤凰好书是如何诞生的?听听好书责编怎么说。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陈曦 整理

【2024年度“凤凰好书”责编手记】

图片

中国近代通史典范之作

《中国近代通史》(修订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编

张海鹏 主编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6年,首版《中国近代通史》出版十年后,近代史学术研究有了较大发展,相关的档案文献持续公布并有新的发现,这都为近代史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史料基础和学术路向,根据新材料、吸收新成果对《中国近代通史》进行修订出版,很有必要,也非常重要。2016年8月,正式启动修订工作。2018年8月,修订工作全部结束,出版社随即进入编辑、审稿阶段。社委会信任于我,将项目负责人的重担交给了我。这次,除了原来的四卷和十卷,我还承担了第一卷《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的责编。

2024年1月,《中国近代通史》(修订版)由江苏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全书分10卷,共555万余字,皇皇巨著,其学术成就,五十年、一百年,甚至更长时间将无有替代者。《中国近代通史》(修订版)以1840—1949年为时间范围,既打通了断代史意义上的晚清史与民国史的分野,又打通了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分界的中国近代史与现代史的分野,从而以全新的中国近代史框架,为中国近代史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学术基础。《中国近代通史》(修订版)出版后,相继入选史学界重大成果、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成果等。

(责编 张凉)


图片

鲜活呈现伟人风采

《北方谈话:邓小平在1978》

刘金田 著

江苏人民出版社

今年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能够参与《北方谈话》的编辑工作,我是非常荣幸的。编书的过程,其实就是更多了解小平同志的过程,而对小平同志了解越多,就越发能感受到他的政治智慧和人格魅力。我想这也正是刘金田老师通过写作所要传达的初心。

我认为《北方谈话》主要呈现了三个特点:一是通俗化,使大众读者能更有兴趣了解伟人的风采。书中有轻松俏皮的标题“谁叫你当共产党人呢”“我是到处点火”,有插叙和倒叙并存的行文方式,还有27幅珍贵独特的历史照片,图文并茂,更容易“飞入寻常百姓家”。二是细节化,不仅从宏观层面呈现中国社会转折时期的宏大主题,而且从微观层面进行刻画。1978年是关键的历史节点,作者以1978年前后几年为整体背景,系统呈现了转折时期的风云变化。同时,在写北方考察之行时,提到了很多小平同志与普通工人的对话细节,又真切反映了其理论思想的积淀过程。三是立体化,在展现小平同志高超的政治智慧之余,对他的光辉品格进行描写。小平同志是很重感情的人。在家里,他是好丈夫、好爸爸、好爷爷;在外面,他是“中国人民的儿子”,会亲切地和大众合影;面对困难时,他有顽强的意志,绝不放弃。让大家看到了一个非常鲜活的小平同志。

(责编 张欣)


图片

了解卢卡奇思想的宝库

《卢卡奇文集》

[匈牙利]格奥尔格·卢卡奇 著

张亮 主编

江苏人民出版社

格奥尔格·卢卡奇是20世纪西方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卢卡奇文集》的显著价值在于它精选收录了众多在国内为首次翻译的卢卡奇珍贵文献,对于学术界和出版界来说均具有补白性。今年出版的第一辑主要由卢卡奇的早期著作构成,包含卢卡奇公开出版的重要早期著作,也覆盖卢卡奇未公开出版的重要早期著作、手稿和通信,其出版对于国内读者把握卢卡奇思想全貌、勾画卢卡奇思想肖像具有重要作用。譬如,《卢卡奇文集》呈现了《心灵与形式》的首个中文全译本,这部作品被誉为“现代存在主义的先驱之作”;《小说理论》是一部有名的文学理论著作,《卢卡奇文集》对这部经典做了重译;《尾巴主义与辩证法》为卢卡奇的名作《历史与阶级意识》做辩护,曾被秘密保存70多年,这次是国内首译的完整单行本;《海德堡艺术哲学手稿》结集了卢卡奇早年艺术研究的手稿和信件,同样是国内首译的完整单行本。

有赖于这些珍贵文献的出版,人们可以在认识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卢卡奇的基础上,了解作为哲学家、文学批评家的卢卡奇,发掘这位伟大思想家的理论宝库。

(责编 贺银垠)


图片

一部有温度的科学家传记

《一生襟抱为国开——我的爷爷李四光》

邹宗平 口述

陈俭霖 撰写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该书采用李四光外孙女邹宗平女士的口述为基础,又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下了极大的功夫。本书不以时间为主线,而是跟随邹宗平女士与李四光晚年共同生活18年期间的点滴回忆与记录,通过一个个看似独立又暗含联系的小故事,对李四光的爱国情操和奉献精神、科学思想和曲折经历进行深度挖掘,披露不为人知的感人细节,探索一代科学大家教书育人之完美品格的铸造、严谨求实学术家风的延续和传承,以期对当今的青少年和大众读者有更加深厚的教育意义。

这部回忆录亦从独特的视角提供了朴素而多彩、立体且生动的描述,既让我们看到李四光一生的艰苦奋斗和卓越贡献,又让我们看到一位慈祥的老爷爷疼爱着外孙女,一直关爱、尊重和引导着晚辈的成长,从而使读者耳目一新。

沉浸在李四光亲人的口述中,让我们看到一位勇敢走出山村的少年,一位陶醉于地学之海的学者,一位受命扛起国运脊梁的科学家,一位真实的、有温度的、鲜活的伟人,又仿佛在浩瀚太阳系中那颗李四光星的星光照耀下,耳畔响起李四光谱写的中国第一部小提琴曲——《行路难》。

(责编 刘屹立)


图片

登峰测极,山高人为峰

《登峰测极:2020中国珠峰高程测量全纪实》

新华通讯社 编著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0年是人类首次从北坡成功登顶珠峰60周年,也是中国首次精确测定并公布珠峰高程45周年。这一年,中国取得了一项重要进展——再次测量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为此,新华社特别制作了纪录片《登珠峰的人》,记录了这一历史性时刻。

作为编辑,我们迅速捕捉到这一选题的重要性,主动与新华社接洽,表达了出版相关图书的愿景。双方一拍即合,迅速达成了合作意向。该书不仅记录了中国在珠峰测量方面的最新成就,还展示了新时代中国的科技水平、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进程,也展现了中华民族勇于攀登、不懈探索的民族气魄。

为确保图书的科学与严谨,我们进行了细致的考证工作,邀请相关专家对文稿进行了全面的审读和严格把关,同时深入查阅大量资料,确保书中的细节准确无误。例如原稿大量保留了“拔海”(今用“海拔”)一词,作者希望保留原稿表述,但出于出版考虑,为了便于读者理解,经过与作者反复论证,最终全书统一修改为“海拔”。这本书,带给了我“登峰精神”,相信,这本书也会将“登峰精神”带给所有读过它的人。

(责编 唐仪)


图片

播撒生态文明的种子

《追松塔的爸爸》

常笑予 著

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

如何更好地向青少年传递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加深他们对家乡、对祖国大地的热爱和保护之情,是儿童文学日益关注的话题。作家常笑予通过现实主义长篇小说《追松塔的爸爸》,写出了她的发现和思考。

小说聚焦东北一处密布红松树的林区,将乘坐气球的打塔人意外飘走后成功获救这一真实的社会事件,进行深入挖掘、二次创作。作品巧妙地设置两条相互交织的线索,一条集中表现打塔人小森爸爸和河悦叔叔乘坐氢气球意外消失在红松林中,林场人以及警方在三天两夜的时间里紧急搜救的故事,另一条则摹写小森和父母的生活点滴,一步步为读者揭开父子间由疏离、存在隔膜到思念、相互理解的过程。故事一波三折、悬念迭生。

《追松塔的爸爸》参投第四届曹文轩儿童文学奖时,评委尤其提到,这部作品中的生态观不是刻意生硬地表达出来的,而是真正融入到文学和生活中,通过人物的一言一行表现出来,难能可贵。

(责编 张海丽)


图片

感谢那颗深埋于心里的种子

《意大利文艺复兴新艺术史》

[美]斯蒂芬·J·坎贝尔、迈克尔·韦恩·科尔 著

邵亦杨等 译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工作多年,在责编出版了多本艺术理论图书后,我也成为了社里负责“凤凰文库•艺术理论研究系列”的主力编辑。面对图书市场大环境的严峻形势,我深刻地意识到引进图文类艺术史选题的重要性,像《剑桥艺术史》《加德纳艺术史》这类行销十几年的艺术史大众读物,成为了我的参照模本。寻找本社能持久行销的艺术史选题,这成为了深埋在我心里的种子。

2019年,在拜访请教多位艺术史教授之后,一本由泰晤士哈德逊出版社出版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新艺术史》引起了我的关注。讲文艺复兴的图书很多,但这本非常与众不同:首先是作者的权威性;然后是内容的丰富性,原版700多页,858张彩插,能够满足大众读者对图文通俗性的需求;最后,在大概翻阅本书内容后,我被这种新艺术史写作方式深深打动了,传统的文艺复兴艺术史往往是按时间顺序组织起来的一系列天才艺术家传记,而本书独创性地将文艺复兴200年以10年为一个阶段划分篇章,每章设置一个主题,这种独特的编年方式,使艺术作品占据了更重要的地位。

书稿体量大,历时两年的翻译后,又是两年的编校。为了让这本重点图书更好地走向市场,大家“头脑风暴”策划讨论了一系列方案。感恩为这本书辛苦付出的众人,感谢那颗深埋在我心里的种子。

(责编 王煦)


图片

第一人称视角揭开晚清面纱

“晚清珍稀稿本日记”(3种)

马忠文 徐雁平 主编

凤凰出版社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晚清时期无疑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特殊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革,西方列强的入侵、内部的腐败与动荡,以及新思想的萌芽,共同编织了一幅错综复杂的历史图景。在这样的背景下,“晚清珍稀稿本日记”的整理出版,为我们提供了一扇窥探那个时代真实面貌的窗口。

丛书收录了晚清时期多位文人、官员、学者的私人日记,这些日记不仅是个人生活的记录,更是那个时代社会风貌、文化变迁的见证。它们以第一人称的视角,为我们揭开了晚清社会的神秘面纱,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思想情感以及对时代变迁的直观感受。

在编辑过程中,我们编辑团队力求保持日记的原貌,对原文进行了精心的校对和核查,以确保读者能够原汁原味地阅读日记,贴近晚清大变局的历史脉动。我们相信,“晚清珍稀稿本日记”的出版,不仅能够为学术研究提供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也能够为广大读者提供了解晚清历史的新视角。我们希望通过这套丛书,能够让更多人感受到日记的魅力,激发对历史的探索和思考。

(责编 姜好)


图片

修史不易,心怀敬畏

《江苏新文学史》(30卷)

丁帆 总主编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江苏新文学史》缘起2018年,经过几年的前期跟进参与,2022年文艺社正式启动了这一百年一遇的出版项目。《江苏新文学史》由丁帆教授担任主编,遴选60名专家学者参与撰写,其中文学史部分共12编30卷近900万字,与之相配套的《江苏新文学史•史料选》共40卷约1200万字。

面对这样宏大的出版工程,我社从各出版中心室抽调优秀编辑12人,成立了专项编辑组,社长亲自动员,社编委会指导,由总编辑赵阳担任总负责人。项目组成员既有文学类图书的资深编辑经验,又有文学史相关专业背景和丰富的知识储备。同时配套的,还有全国范围的审校专家库,以及国内一线书籍装帧设计大师。在漫长艰辛的编辑出版过程中,我作为其中的一分子,有幸见证了30卷作品历经考验、蜕变重生的每一个细节。在严密紧凑的时间表之外,是无数次审稿会、讨论会,来回打磨的专业表述,史上最多的校次、纸样色卡、设计样稿。百年江苏新文学底蕴深厚、名家辈出,许多文学作品伴随了几代人的成长,影响了许多人的世界观。修史不易,编辑们心怀敬畏,明白落在纸上每个字的分量与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这套丛书还首次将电影、电视戏剧、世界华文文学、网络文学等纳入文学史,为这个多彩时代留下了珍贵真实的记录。

(责编 王娱瑶)


图片

《红楼梦》的理想读者

《人间红楼》

潘向黎 著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人间红楼》是潘向黎老师40多年里100多遍细读《红楼梦》积淀而成的心血之作。这是一部内容非常扎实的作品,潘老师的文笔优美、细致,她的行文之间,能感觉出来她对《红楼梦》每个版本,每个回目、每个句子都了如指掌。作为编辑来讲,真的已经很久没看过这么好的稿子了,所以这本书的整个编辑过程异常兴奋。

同时潘老师也是感情丰沛、情绪到位的作家,《人间红楼》的每一段文字都能感觉到她是真的爱曹雪芹、爱关于红楼的一切。之前《雨花》发的专栏一篇篇看,还看不出这种效果,但是所有的文章,30多万字放在一起,真的只能用“震撼”二字来形容。

如果要用第三个词来形容这部书就是“高级”,潘老师的价值观太好了,三观很正。她写作中的当代女性视角,她对爱与美、文学与艺术,以及对人性的追求与推崇,读来有一种淋漓尽致的舒畅感。她也反复在文章中强调,《红楼梦》的理想读者一定是——挚爱有情人生、注重心灵自由、捍卫个体尊严与审美价值的人。这样有水准、有格调的作品在出版界是不可多得的。感谢潘老师,感谢《人间红楼》,给我们提供了再次爱上《红楼梦》这部生命之书、青春之书、至情之书的机会。

(责编 唐婧)


图片

“方尖碑”再添力作

《俄罗斯帝国史:从留里克到尼古拉二世》

[法]米歇尔·埃莱尔 著

张竝 译

译林出版社

在构建“方尖碑宇宙”的过程中,区域国别史一直都是我们关注的重点,特别是那些在人类文明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至今仍对世界格局发挥相当影响的国家和地区。

初见米歇尔·埃莱尔这本书就觉得眼前一亮:方尖碑很偏爱由本国、本民族作者写就的通史性作品,比如品牌的代表作《新月与蔷薇》,就是一部由伊朗人书写的伊朗史。这种作品既蕴含着触及民族性的深刻剖析,往往也融入了深沉的民族情感,在此基础上将学术性与可读性合二为一。作为一位法籍俄裔历史学家,埃莱尔多元的学术背景和人生经历仿佛繁复俄国历史的缩影,为这部严谨、扎实的作品平添了一丝魅力。

这本书的体量也如俄国历史一样厚重,在编校的过程中,面对上百万字的译稿,我和本书的另一位责编王蕾老师一起,反复确认书中涉及的海量历史信息,逐个敲定人名、地名译法,商讨上、下册应该从哪里分开……每个熬夜赶稿的晚上都像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疲惫但也充满惊喜。

几个校次下来,这本书的纸稿摞起来差不多快有一人高,当印厂来签样的那一刻,我想我们又用一本大部头为方尖碑“积书成碑”的愿景增添了新的力量。

(责编 荆文翰)


图片

一个人与一座城

《璩家花园》

叶兆言 著

译林出版社

《璩家花园》是叶兆言老师笔下的“人间词话”。在这片古老的街区,落魄子弟、教授名流、工人、家庭妇女、闲散者杂居,这些小人物在七十年间悲欣交集的人生故事,形绘出下沉社会的一部中国当代史。

上山下乡、恢复高考、改革开放、下海经商……都是一代人经历过的时代大变迁和大转折,叶老师用这部作品与自己及同代人对话,他说:“《璩家花园》写了太多的身边事,几乎就是亲历。而小说是虚构艺术,光是一个真,并不是好小说的标准。它更需要的,是小说希望达到的那个真。”

主人公璩天井被许多年轻读者喜欢,这个善良又窝囊的小角色每一步都踏错时代的节拍,他却甘之如饴。《璩家花园》无疑是一部阐释人与时代关系的作品,而我作为读者,更愿意相信叶老师对于大时代中人之力量的强调,“时代面前,人很重要,人必须很重要”,正如天井给老房子加装的一个两平米的卫生间,给家人搭一个简易温暖的小巢。一生只爱一个人的璩天井是幸福的,一生只写一座城的叶老师也是幸福的。当然,《璩家花园》不仅仅是关于南京的故事,也是关于我们每个人,关于人与时代关系的故事。

(责编 魏玮)


图片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突破:我的科学人生》

[美]卡塔林·考里科 著

李敬 梁贵柏 译

译林出版社

2023年10月2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公布,卡塔林·考里科与德鲁·韦斯曼凭借对信使核糖核酸(mRNA)研究的突破性发现,共获殊荣。而在此前的7月,译林出版社便已购得考里科博士首部自传《突破:我的科学人生》的版权。

2023年4月,在阅读版权邮件时,我看到了一个似曾相识的名字,卡塔林·考里科(Katalin Karikó)。在仔细读了《突破》的内容简介后,我去搜索了她更详细的履历,发现她于2021年获得素有“诺贝尔奖风向标”之称的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网上的信息也显示,2021年和2022年,考里科博士都是诺奖热门人选。

两个月后,赵薇老师发来了《突破》英文版书稿。从屠夫的女儿到世界一流科学家,无论面对怎样的挑战和困难,考里科博士始终坚守内心的信念,相信自己所做的工作终将造福人类,她的经历深深打动了我。我按照社里的流程申报了《突破》一书的选题,领导当即批准。随后给葛庆文社长发微信,提前说明可能会面临激烈竞价的局面。我当时觉得买到版权的可能性或许不大。过了一段时间,赵薇老师告知:版权买下来了,在没有任何其他出版社报价的情况下。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2023年10月2日的那个傍晚,在我核对她的名字的那几分钟或者几秒里,所有的辛苦、忐忑、等待、焦灼都得到了安放。

(责编 王笑红)


图片

自成一体的“福瑟宇宙”

《有人将至:约恩·福瑟戏剧选》

[挪威]约恩·福瑟 著

邹鲁路 译

译林出版社

在漫长的创作生涯中,作为一个写作者的福瑟经历了由诗人、小说家而一跃成为当代欧美剧坛最伟大的在世剧作家再到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奇异旅程。

雨,峡湾,高山,冰川,森林,岩石,风,长夜,无垠的大海,这是挪威,也是福瑟笔下的世界。天雨天晴,四季流转,福瑟剧中人的生命中不断上演得到与失去。我们走入这些人间,聆听他们的独白与对话:地铁里日复一日卖唱的吉他男,秋日教堂墓园里偶遇的“男人”与“女人”,远离城市、不期望有人将至的“他”与“她”,一个夏日里出海未归的丈夫与饱受记忆纠缠的妻子…… 一个个无名之人,鲜有性格或背景提示,只有寥寥几笔的速写,我们在想象中描摹他们的面容,倾听他们此生的经历。我们发现,“福瑟宇宙”中上演的故事,是每一个普通人的人生,甚至包括我们自己。

福瑟最爱说的话,是“一切有时”。相遇有时,分别有时,相聚有时。译林社与福瑟结缘于2016年。从2013年的艾丽斯·门罗,到2023年的约恩·福瑟,时隔十年,译林社新添一位诺奖作家。三代编辑为此付出了努力与心血。诺奖自然是难得的契机,能让更多中国读者了解福瑟,从戏剧,走进他自成一体的“福瑟宇宙”。

(责编 张睿)


图片

让安全意识深入人心

《重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手记》

孙华山 著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凤凰职教

2024年伊始,凤凰传媒徐海总编辑告诉我们,有一位重要作者的书稿,计划在凤凰职教出版。元旦假期刚结束,我们就在北京见到了《重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手记》的作者孙华山同志。交谈中,他严谨的作风和专业性,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早春时节,我们收到《重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手记》原稿。孙华山同志将多年应急救援工作经验浓缩于字里行间。然而,初稿的风格更贴近政府调查报告,与期望的大众阅读风格有较大差距,那份专业性的厚重,需要转化为普罗大众能够触及的语言。因此,我们的首要任务是,让这本书“飞入寻常百姓家”。

在平衡专业性与大众阅读体验时,我们面对的不仅是文字的海洋,更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故事。编辑如同侦探和历史学家,核实数据以确保每个案例准确无误;美编加入后,带来了版式革新,通过色彩与设计生动再现事故现场;七月图书在苏州书展上首次亮相,十月图书销售已超过三万册。读者的认可是对我们编辑工作的最大鼓励。

在编辑旅程中,我们不仅重塑了一本书,更重塑了一种对话方式。我们相信,这本书的出版,能够激发更多人对生命安全的思考,成为“本质安全”理念的践行者。愿这世间,少些如果,少些遗憾。

(责编 刘艳、梅然)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