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疆不再隐忍,正式起诉美国国防部?三家美企在华资产被冻结

2024年10月18日,大疆创新正式向美国华盛顿地方法院递交诉状,将美国国防部告上法庭,掀起了一场备受瞩目的跨国法律战。

这一案件的起因要追溯到2022年,当时美国国防部以国家安全为由,将大疆列入“中国军事企业”黑名单,导致大疆遭受重大经济损失,商业合同被取消。

与此同时,随着多家涉台军售的美国企业在中国的资产被冻结,中美之间的经济博弈愈发激烈。

此次大疆的诉讼不仅是为自己正名,更是在中美经贸冲突日趋加剧的背景下,为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发声。

图片

大疆为何此时出手?

大疆的起诉并非一时冲动。美国国防部自2022年10月将其列入黑名单后,大疆曾试图通过沟通解决问题,但16个月的等待换来的却是对方的沉默。此时出手,既是法律层面的必要反击,也是对未来可能更严厉制裁的防范。

据了解,美国众议院于2024年6月通过的“2025财年国防授权法案”已纳入《反制中国无人机法案》,试图阻止大疆的新设备获得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的许可。这一法案一旦落地,将彻底封堵大疆在美国市场的发展路径。

此外,美国的打压不仅限于大疆。今年9月,美国更以“强迫劳动”为由暂停了部分大疆产品的进口。这些无理指控让大疆深知,若不采取行动,未来恐怕会面临更为严厉的商业封锁。

图片

冻结财产背后的制裁与反制

在这场跨国博弈中,中国也采取了反制措施。

本月10日,中国政府宣布冻结三家美国企业——亨廷顿·英格尔斯工业公司、斯凯迪奥公司及边缘自治运营公司——在中国的所有动产、不动产及相关资产,并禁止与这些公司进行交易。这些企业因参与对台军售成为中国反制的目标。

这一举动无疑向美国政府传递了明确信号:若继续无理打压中国企业,中国将坚决维护自身利益。

事实上,自2023年以来,多家美国军工企业因涉台问题在中国受到制裁。

这不仅表明中国对美国政府行为的零容忍态度,也反映了中美关系的复杂性与高压下的反复博弈。

图片

民用与军事的模糊边界

大疆的产品主要是消费级无人机,用于拍摄婚礼、旅行等日常活动。

然而,美国却将其污名化为“军用风险”,并宣称其产品可能被用于支持中国军队。这种逻辑就如同认为厨刀也能成为“军事武器”一样荒唐。

但在俄乌冲突的背景下,无人机的民用与军用边界正在变得越来越模糊,美国政府对此大加利用。

事实上,美国在俄乌冲突期间频繁使用无人机进行实战测试,甚至将消费级无人机投放战场,进一步混淆了无人机的使用界限。

图片

中美经贸关系的走向

尽管贸易冲突不断升级,但两国之间的经济联系仍然高度依赖。

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中美双边贸易额依然达到3830亿美元。尽管美国对中国企业的打压日益严厉,但大量美国企业依旧无法割舍中国市场。

据报道,美国警察、消防部门仍在使用大疆无人机,并且超过6000个公共安全项目依赖大疆产品。

美国国内反对《反制中国无人机法案》的声音也在不断增加,表明部分美国机构仍希望与中国企业保持合作。

图片

未来的中美博弈

中美关系的未来充满不确定性。虽然双方存在严重分歧,但完全脱钩并不现实。

中国的反制措施精准且有理有据,未误伤其他国家企业,这显示出中国在应对冲突时的克制与智慧。然而,如果美国继续选择对抗,中国必然会以更强硬的姿态回应。

这场经济与法律的博弈究竟会走向何方,是继续对抗还是回归合作,已经成为摆在美国政府面前的选择题。

在这场风暴中,法律已不再只是维护正义的工具,而是国家间经济博弈的重要手段。大疆的诉讼不仅是企业层面的反击,更是国家博弈的一环。

而未来的中美关系,是合作还是对抗,或许将在这场法律战的进程中逐渐显现。你认为,这场博弈最终会走向何方?美国政府会否真正反思其对中国企业的打压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