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靠火山 向海而生!跟着央视《文脉春秋》探寻海口生生不息的奥秘

图片


10月25日18:20

央视综合频道(CCTV-1)

播出的《文脉春秋》走进了

“背靠火山的海上阳关”——海口


让我们跟着央视的镜头

一起来了解

中原、南洋交相辉映的

海口历史文化


图片


它在火山之下,大海之中,是中国最年轻的省会城市,它是北部湾和南海中东部之间的咽喉要塞,是中原王朝经略海南的“海上阳关”。这里是下南洋的中转站,中原文化、南洋文化交相辉映,防卫和贸易成就了它的辉煌。如今,这里是海南自由贸易港核心区。这就是海南海口!


背靠火山的城市


海口石山火山群是研究植物适应性的首选之地,一些独特的植物生长得十分缓慢,它们的根系盘根错节,都是为了适应火山喷发后形成的火山熔岩。


图片


海口石山火山群中总计有40座火山,平均每两平方公里就有一座。这里约一万年前,它们最后一次火山喷发,火山岩台地,从此成为海口的主要自然地貌,从制高点风炉岭向北眺望,海口主城区背靠火山,面向大海。


图片


海口,位于海南岛北端、琼州海峡南岸,距离海峡对面的徐闻港约20公里,是海南岛离大陆最近之处。发源于海南岛中部的南渡江,向北归入大海。北宋神宗时期,南渡江入海口成为商船聚泊的港口,称“海口浦”,意为入海处的一块浦滩之地,海口的名字也由此而来。


图片


海南别称源于此地


1000多年前,海口因作为琼州府驻地,而得名“府城”,位于府城忠介路这段古城墙,就是海口府城的西城墙。


图片


西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历史文化名城院院长 姜岩



这里是琼台福地,对面是琼台书院,旁边是道台府衙,这里不是老城的中心,但是它是最高点。


位于府城文庄路关帝巷巷口的琼台福地,集中了府衙、兵备道署等重要行政、军事机构。建在高地之上,有利于防卫和防涝。古代,人们习惯称官衙为“台”,故该地被称为“琼台”,琼台福地的名字由此而来,琼台也称为海南的别称。


图片


海口的府城始建于公园972年,自宋代成为琼州州治后,元、明、清时期一直是琼州府所在地。如今的府城,虽然古代城池的样子已经模糊了,但依旧是许多海口人记忆中的家园。


“七井八巷十三街”


府城鼓楼位于文庄路的南端,始建于公元1372年,古时,这里是镇守府城南门的军事设施。登上鼓楼,居高临下,可以想见当时战鼓火炬、传警告急的场景。明代随着府城行政部门的增多,城区开始扩建。最终形成了“七井八巷十三街”的主体街区。


图片


仁和坊里的这口丹霞井,应该是府城历史最悠久的景之一了。府城地表多为火山岩,不易储水,人们只能打井取水,挖了很多井。府城至今还遗存了不少古井。因为打水的人多,还曾经一度出现过卖水的情形。


图片


丹霞井井深10米左右,井沿上密布着81道由绳索长期摩擦形成的沟槽,其中最深处有8厘米,这些密密麻麻的绳痕是漫长岁月的印记,也见证了古时人们汲水的艰辛。井水曾经是府城居民最重要的生活水源,有水井的地方就聚集成了街巷,如今这些纵横交错的街巷,就是府城千年不变的城市肌理。


图片


井满足了府城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绕府城而过的美舍河才是府城真正的生命线。美舍河在海口方言中意为美丽的母亲河,是府城重要的交通要道。府城内居民所需要的粮食和人员往来,都经美舍河进入府城。


图片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主任规划师 杨亮



美舍河是海口市最长的内河,绕府城而过的美舍河,它向西链接南渡江,向北流入大海,既作为城墙的护城河,也为大片的农田提供了灌溉便利。宋代的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空前的繁荣,琼州海峡是海上重要的一个孔道,扼守这个孔道的海口既是当时面向东南亚的外贸基地,也是海南岛和大陆中原地区重要的一个商品集散中心。


苏轼在此的“奇绝”人生


公元1097年,60岁的苏轼遭遇了人生第三次贬谪,乘船过琼州海峡到达琼州府城。


府城东北角五公祠内的浮粟泉,被誉为“海南第一泉”,据记载是苏轼当年在海口停留时找到的一口泉水,府城许多百姓都在此取水饮用。


图片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被贬海南的三年,苏轼认为是他人生中最“奇绝”的经历。苏轼离开海南9年后,海南历史上出了第一个进士——苏轼的学生符确。苏轼等贬谪官员给海南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为海南播下了文明的种子。


图片

2001年,五公祠被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琼剧《海刚峰》讲述了海瑞心系百姓,治贪惩腐的故事。海瑞是海口人,他多次为民请命,抵御海盗,疏通河道,深受海口百姓的爱戴。府城的中介路就是后人为了纪念海瑞,用他的谥号命名的,这里已经成为府城最繁华的商业街。


图片


海口市琼剧团琼剧演员 吴叙勇



琼剧《海刚峰》其实演的就是海瑞。海瑞的性格刚硬,做事正直为官清廉,刚峰就是海瑞的号。


图片


沿着中介路往南,就到了古琼州的最高学府,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的琼台书院。这里是古代海南生员登科的必经之门。海南历史上唯一的探花张岳松曾在此讲学。慕名前来求学的人络绎不绝。


图片


据统计,海口在宋明清三代出进士56人,举人354人,居海南之最。从府城里的尚书街、达士巷等街坊名称中不难窥见中原儒家文化的浸染与昔日文教之心声。


骑楼林立 商贾络绎


辣汤饭是当地最受欢迎的传统美食。一碗热辣的肉杂汤、一碗米饭是辣汤饭的基础配置。辣汤饭中的辣来自海口当地盛产的胡椒。胡椒祛湿的功效成为生活在潮湿环境中人们的首选食材。


图片

海口市辣汤饭从业者 刘南刚



我们选的胡椒都是海口本地的,我们拿回来要放半年以上,这样才炸出来的胡椒才香。像我们这一锅汤用两斤的胡椒,我们一天大概用6斤的胡椒,海南的天气比较潮湿,所以要多喝点胡椒流汗,流汗就很舒服。


海口拥有全国面积最大的现代化连片胡椒生产基地。湿热的热带气候让这里极其适宜种植胡椒,而独特的高酸性红土地,又让胡椒味道更辛辣,香味更为浓烈。全国每10棵胡椒就有3棵来自这里。


图片


辣汤饭为出海劳作的人提供了必要的热量,早先是水巷口一带船工的早餐。


水巷口自明代起已经是渡海码头,是琼州府与大陆之间官员往来的必经之路。明代初期,朱元璋沿海设置以卫城和所城为骨干的海防体系,其中海南卫是最南端的“海上阳关”,也是海南全岛的军事总指挥部。公元1395年,海口所城在府城以北的沿海滩涂上筑城,起到了扼守琼州海峡的作用。


图片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主任规划师 杨亮



所城的选址和府城有很大差别,所城是海上重要的军事要塞,而府城则是行政管制中心,所城起到了拱卫府城的作用,保护府城不受海上军事力量的威胁,同时,所城也是府城重要的对外联系枢纽。


明万历《琼州府志》对海口所城的规模有这样的描述:所城城墙全长1,850米,高5.67米厚达5米,用于射箭和瞭望的躲墙多达653个、营寨19座,还开有4个门,分别建有敌楼。


图片


清朝光绪年间,时任两广总督的张之洞下令在所城西侧建造秀英炮台。秀英炮台与广东的虎门炮台天津的大沽口炮台、上海的吴淞炮台齐名,守护着海南一方百姓的平安。


图片

2006年,秀英炮台被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保护单位


东门市场是海口最早的商业街区之一,承载着老海口人的记忆。在这里,热带水果、海鱼贝类挨挨挤挤,最独特的就是这些数不胜数的海鲜干货。在这里绝对能满足你煲海鲜汤的自由。


图片


东门市场所在的十字街,自所城初建时就是城区的主体街道,至今已经延续了600多年。如果说东门市场是海口所城延续了几百年的传统见证,那么所城向北更靠近大海的地方则孕育了另一个开放的时代。


图片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主任规划师 杨亮



到了近代,所城开埠成为了重要的通商口岸,它的功能也从军事防御转为了商贸金融。这也促使了海口的城市结构进一步的向海洋发展。


在寸土寸金的贸易集散地,为了挤出更多的铺面,家家户户都把自己的房子建得非常狭窄,但纵深却很长。这些窄长的骑楼呈梳子状分布在道路两侧,形成了独特的长土屋建筑群。据史料记载,海口所城的第一栋骑楼建于1849年。到20世纪30年代,海口已是“骑楼林立,商贾络绎”。


图片


骑楼是一种商住建筑,从外形上看,犹如二楼“骑”在一楼上,因此被形象地称为“骑楼”。这种上楼下廊的形式既遮阳又防雨,特别适合海南炎热多雨的气候条件,既为行人提供了方便,还便于敞开铺面招揽客人。在骑楼长筒屋的建筑格局中,商贸行云流水般开展。


图片

海口市骑楼老街管委会建筑保护专家 韩盛



海口骑楼接纳了当时东南亚地区的骑楼建筑风格,逐步形成了以巴洛克风格为主的骑楼街。海口临海多台风,所以留有透风的洞口,减少风压。


图片


曾经远渡重洋的南洋华侨,不仅带回来财富和贸易,也带回来了独具特色的海口骑楼。


这些骑楼将南洋风格和欧洲巴洛克建筑元素融为一体,追求曲线造型以及内外装饰的华丽,骑楼的窗楣、廊柱、女儿墙、拱券等布满了精致的雕花和装饰。


图片


如今骑楼已经成为了海口最具代表性的一张名片,海口骑楼老街约2平方公里范围内,街道两旁的大小骑楼就近600座。


老爸茶是海南籍华侨从东南亚带回来的一种饮茶方式,就使许多海南人外出谋生,在回乡时也将这种生活习惯带回了海南。在老爸茶店里,很少能看到行色匆匆的人,这里的大部分茶客对时间是没有概念的。一人一杯茶一个包点,也许他们可以坐上一个下午。


图片


在这里从喝的到吃的就是各种甜,甜也成为海口人味蕾上最重要的元素。


每年8月至春节前后是甘蔗的上市季,也是古法制糖的手艺人最忙碌的时候。将新鲜甘蔗榨汁、过滤、熬煮、猛火蒸发、微火出糖.......在海口,评价糖的品质不是用“甜”,而是用“香”,其古法制糖中有一个秘诀:在糖里加入贝壳粉,可以去掉糖的酸性,增加香甜度。


图片


据明正德《琼台志》记载,早在唐代,海南的糖已成为贡品。成品糖沿南渡江运到海口的府城进行登记、上税,再通过海口港出海。


除了糖,海南的槟榔、椰子、沉香,和从东南亚进口的木材香料,也源源不断地在海口中转交易。


图片


下南洋的人们通常乘东北季风南下,海口见证了远走谋生的闯海人,如今的海口,已建成亚洲规模较大的帆船基地公共码头,从这里走出了多位奥运会冠军。


图片


海浪翻涌之间,风帆扬起新的征程,港口的灯火点亮心安之处,南渡江的泥沙不断创造着新的陆地,热带的温度催促着花果草木的生长,红树林与火山熔岩湿地吸引着新的物种在这里安家,全国领先的空气质量,也让肺腑倾心……


图片


在海口,全国最大的港口客运综合枢纽——海口新海滚装码头客运综合枢纽站已经开启,年设计通过能力为旅客3500万人次,车辆560万辆次。


图片


如今,海口不仅是中国最年轻的省会城市,更是一带一路建设支点城市,海口站在自贸港的潮头,不断向海而生,不断向海而生。


来源:海口发布、阳光海南网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新海南 | 世界眼 | 家国情 | 潮流范 
海南卫视带你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