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速递】Nucleic Acids Res┃江苏省农科院李彬团队揭示冠状病毒变异株逃逸天然免疫新机制

冠状病毒变异毒株的出现曾给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带来巨大威胁,变异株的感染和传播能力发生改变,免疫逃逸能力更强,给防控带来更多的困难。因此,深入解析冠状病毒变异毒株调节宿主免疫的分子机制,有助于新型疫苗和药物的研制,对有效防控冠状病毒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10月25日,江苏省农科院兽医所李彬研究员团队在国际著名期刊NucleicAcids Research(IF=16.6)在线发表题为“Coronavirus S protein alters dsRNA accumulation and stress granuleformation through regulation of ADAR1-p150 expression”研究性论文。研究以猪冠状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变异株为研究对象,阐明了包括SARS-CoV-2在内的S蛋白变异调控宿主应激颗粒(Stress Granule, SG)形成的内在机理,揭示了冠状病毒S蛋白变异而逃逸宿主先天性免疫的新机制。

图片

研究人员首先发现,PEDV经典株和变异株感染诱导SG形成方面存在显著不同。PEDV经典株感染后,胞内dsRNA累积量显著增多,激活了PKR-eIF2α 信号通路,进而诱导了 SG的形成,而PEDV变异株感染无上述现象,且变异株感染显著抑制了由亚砷酸钠诱导的SG形成,并逃逸其抗病毒作用。该研究鉴定到病毒S蛋白第29位氨基酸在调节SG形成中发挥关键作用。

图片

为明确S蛋白调节SG形成的分子机制,研究人员发现变异株S蛋白表达显著上调ADAR1-p150的转录和表达水平,且ADAR1-p150显著抑制由亚砷酸钠和Poly I:C诱导的SG的形成,并证实ADAR1-p150的Zα结合域在该抑制作用中发挥重要作用。随后,研究人员发现ADAR1-p150的过表达显著降低了PEDV经典株感染后胞内dsRNA含量,其A-I腺苷脱氨酶活性是其下调病毒感染后胞内dsRNA累积的关键。

图片

基于PEDV S蛋白N末端在不同亚型毒株间显著的变异特征,本研究分析了α冠状病毒属-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β冠状病毒属-SARS-CoV-2和δ冠状病毒属-猪丁型冠状病毒(PDCoV)S蛋白N端序列,结果发现TGEV和PDCoVS蛋白N端区域没有发生明显变异,而SARS-CoV-2最新流行奥密克戎毒株与原始武汉和Delta毒株相比,S蛋白存在第25-27位氨基酸缺失,并发现SARS-CoV-2 S蛋白N端第25-27位氨基酸PPA的缺失下调了ADAR1-p150的表达,降低了对胞内dsRNA的消除和SG形成的抑制作用。

为进一步阐明S调节ADAR1-p150表达机制,研究人员发现I型干扰素不是S上调ADAR1-p150表达的主要因素,但S过表达显著上调了转录因子TCF7L2水平,且ADAR1-p150启动子中TCF7L2结合基序的缺失抑制了S介导的ADAR1-p150启动子活性的增强。这些发现表明转录因子TCF7L2对冠状病毒S介导的ADAR1-p150转录增强作用至关重要。

图片

总之,本研究发现冠状病毒变异株感染后,S蛋白上调ADAR1-p150表达,通过其对dsRNA的A-I编辑,介导了核糖核酸酶对dsRNA的切割,从而降低病毒感染胞内dsRNA累积水平。此外,ADAR1-p150通过直接抑制PKR活化,抑制了病毒感染后过量产生的dsRNA诱导的PKR-eIF2α路径的激活,以及后续蛋白翻译的停滞和SG的形成(示意图如下)。研究成果首次阐明了冠状病毒S蛋白在调节宿主胞内SG形成的关键作用及机制,明确了S蛋白N端与信号肽相邻的高度可变区域在参与调节ADAR1-p150表达的关键作用,揭示了冠状病毒一种新的免疫逃逸策略。

图片
江苏省农科院兽医所动物腹泻病防控创新团队的团队助理范宝超副研究员为论文第一作者,团队首席李彬研究员为论文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资助。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93/nar/gkae921


图片
本期编辑:左脑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