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创新+49%反叛:为什么Nothing Phone这么吸引我?

编注:我们会不定期挑选 Matrix 的优质文章,展示来自用户的最真实的体验和观点。 文章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少数派仅对标题和排版略作修改。

我是一个在手机选择上喜新厌旧的人,因为想体验各家不同的软硬件,「备用机」如同流水般换来换去,造就了我对各品牌都能说上两句的谈资和让人感叹「原来我这么穷都是玩闲鱼玩的」的二手交易额。

图片

玩二手玩的. jpg

Nothing ,一个新兴品牌,由前一加创始人 Carl Pei 离开 OPPO 后创立,专注于智能手机以及穿戴业务,宗旨是让科技重新充满乐趣。它们推崇以设计为优先的产品设计理念,推出了许多标新立异的产品。

图片

按道理 Nothing Phone (1) 在我手里只会让我赞叹几天,然后迅速转手。但如此不同的产品,却能安静地在我手里躺了整整一年,这不禁让我反过来审视这台机器,这个品牌,以及由他的创始人引发的疑问——「这会是第二个一加吗?」

图片

Nothing Phone

设计上的诚意与巧思——50% 创新

Nothing Phone (1) 发布于 2022 年,现在各家搭载的超窄边框屏幕还没有出现。相比于当时双曲屏的「耳朵」,刘海屏的「门牙」,正面左上挖孔加上等宽边框绝对算不上丑陋——当然,如果挖孔的位置能契合 R 角就更好了。

图片

可以发现挖孔的位置不太自然

磨砂金属边框在光线照射之下很优雅,也防止了粘指纹,天线条带以近似的深灰色隐藏于边框之间,提升了观感上的一体性。两块玻璃,夹住一块金属,没有曲面,没有支架,没有一切附庸风雅的繁文缛节。但它很割手,也很像当年的 iPhone ——是的,这就是我刚拿到手时候的感觉,这太 iPhone 了。

但翻到背面,「Glyph」 闪亮登场,并且可以迅速满足你对赛博朋克的任何幻想。除了灯条以外,后盖的透明玻璃之下还有大量的螺丝,花纹以及抽象的几何形状。这些设计元素近乎完美的呈现了后盖的功能性:排线、无线充电线圈、补光灯,但同时这一切又不会破坏一体性,让人感觉「对,透明后盖就应该这么做」,比那些透明探索版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图片

后盖,与 「Glyph」

Nothing 的设计风格很自然的让人联想到 Teenage Engineering,一家还算比较出名的设计公司,它们的作品也以简约为设计目标。在这背后的是二战后兴起的博朗主义,或者说第二现代性颜值 。在我看来,这一设计理念就是将产品背后的功能,以及所附属的技术的符号价值融合进产品的设计与外观之中,亦即「外观追随功能」。

图片

Teenage Egineering 的产品

扯远了,不管你对一台手机的审美如何,Nothing Phone 都大概率不会让你觉得无聊,而这种新奇感会随着你开始使用这台机器而继续深入。Nothing Phone 的类原生系统在我看来是最优秀的类原生系统,它在保证了拥有类原生系统的流畅度与开放性的同时,添加了大量独占且优秀、符合直觉的功能。

长虹玻璃是贯穿了之后所有 Nothing 产品的设计元素,它在普通的玻璃上加上了竖向的压花,使得其反射的图案显现出立体的错位感,一般在室内设计中用于空间分割。在锁屏 / 桌面壁纸上使用长虹玻璃的花纹是非常高明的思路,配合以丝滑的解锁动画,人的视觉重心(锁屏页面的时间,主页的应用)会被动态地向上延申,就像被「会动」的长虹玻璃托起一样。这一功能毫不意外的出现在了之后的一些国产手机系统中,嘿。当然如果你不喜欢这种有些复杂的动效,也可以选择模糊效果,讲道理能在 778g+ 这种性能的平台上做出丝滑的模糊动效, Nothing 软件团队还是有实力的。

图片

锁屏界面,图标包设置与 Nothing 小组件

Nothing Dot 也是随 Nothing OS 发布而来的新字体,以点阵为基本元素塑造的字体让我很容易能想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电子管与晶体管,以及 CRT 显示屏。除了字体上显示, Nothing 还制作了一大批和 Nothing Dot 契合的小组件,赏心悦目。图标上 Nothing 保留了属于 Material Design 的 Monet 取色,还设计了独属 Nothing 的图标包,唯一可惜的地方在于没有强制遮罩,导致未适配的应用只能显示其原本 icon ,有些割裂。状态栏设计有重要选项的单独 Tile 与挖孔旁的点阵时间,锁屏界面也支持自定义使其与传统类原生的 UI 有所区分。国内厂商标配的小窗、游戏模式、以及便捷的 5G 设置 Nothing 也并没有缺席,好评。Nothing 天气与 Nothing X (穿戴设备连接)软件进行了完全的重制,UI 贴合系统,但可惜时钟、日历等软件仍然使用谷歌全家桶,自定义没做完也增加了割裂感。

图片

应用了 Nothing 图标包的桌面,小窗模式及重绘的天气 App

这一套 Nothing OS 给我的感觉是:冷峻但不冷漠。偏灰蓝的设计语言降低了用户交互时的视觉与精神疲劳,但同时与外观设计一脉相承的 「外观追随功能」 理念又不会让这套系统设计显得高高在上,事实上它是极易上手且效率很高的。尽管基于类原生,但除了 Tile & Switch 等元素控件以外,它完全没有采纳现在以色块和弹跳式动效为主导的 Material You,而更像 Material 设计语言初期,搭载于安卓 5 的 Material Design,强调用静态元素的排列来体现出动态,再加上低熵的设计理念,使之完全超越了极易产生审美疲劳的 Material You。除此之外,在经过两年多的时间以后,Nothing Phone (1) 仍然能收到大概一个半月一次的大功能更新,这本身就是一种异样的坚持(对比某些国内大厂)。Nothing OS 3 将会带来全新的锁屏时钟,智能归类的应用抽屉(类似于 iOS 的应用集),重新设计的控制中心,以及更多的 Built-in AI 功能,值得期待。Nothing 做不到 100% 的颠覆,但是能做到 50% 的创新,给这个在设计进不上如同一潭死水的市场掀起了水花。

图片

Nothing OS 与两个版本的 Material Design 的对比

49% 反叛——放低姿态与充满争议的卖点

细心的读者也许可以发现我在上文的溢美之词中并没有提到 「Glyph」 的交互,这并不是否认其功能性上的创新,而是由于它在消费者眼中的争议。

作为王牌卖点,「Glyph」 所搭配的交互无疑是完成度很高且功能丰富的。开始使用这套 「Glyph」 就充满着仪式感,倒扣手机,手机自动静音,同时灯条按序闪亮,回应使用者,看似无用的交互完成了一个现今消费电子产品上已很罕见的成就:积极且有生气的响应。

图片

Glyph 充电动画

「Glyph」 还有其他大量功能,包括音乐可视化,铃声制作,充电时指示进度,以及丰富的通知提醒响应模式。在后继机器上还有指示打车 / 外卖的进度条。作为又一个以极客自居的品牌,Nothing 很早就开源了灯条的控制 api ,使得任何用户都可以 craft as they wish。

图片

Glyph 界面,Glyph Composer 和 Nothing 官方的 API 仓库

可想而知这样的功能能引起多大的争议,争议的核心也很简单:「Glyph 到底有没有用?」这一问题在国内外的数码社区呈现两种不同的氛围。海外市场都对此多有溢美之词;而国内社区一方面痛骂其无用之时,却又对模仿 Nothing 后盖设计的贴纸趋之若鹜,掀起了一次后盖 DIY 的热潮,同时灯带设计也被深圳手机厂商 Unihertz 抄袭。我无意指摘国内审美教育与交流氛围的稀薄,但这种现象正说明了国内外手机市场的割裂,与 Nothing 选择只将穿戴产品引进国内的高明之处。在海外市场,Nothing Phone 正代的价格算是中端机,与其直接竞争的是三星 A series 和 Pixel A。在这个价位 Nothing 的质感超越了竞争者的大塑料,性能上互有胜负,而设计上的巧思更像是免费送的一个惊喜,这让海外消费者认为 「Nothing is quite budget」。但在国内,即使选择降低到一半的价格,在硬件上 Nothing 仍然缺乏竞争力,而软件生态上的水土不服和设计上的争议就从蜜糖成为了砒霜。100% 的反叛显然并不现实,但 49% 反叛距离扭转消费者的观念还差了临门一脚。

在产品以外,Nothing 这个品牌的策略也值得一提。线下店不求多而求精,快闪活动不断。同时公司的领导们经常发布 Podcast,讲述产品背后的故事与对行业、设计的见解,这些都非常有利于品牌的形象建设。除此以外,Nothing 还积极拥抱开源与消费者 / 开发者社区,Nothing Community 活跃度很高,产品采纳基于用户社区投票产生的新设计,同时对 BL 锁、 Device Tree 的开放也能极大程度吸引极客玩家。

图片

Nothing 与著名设计师深泽直人的线下访谈活动

不管有没有用,这至少很酷。也许 Nothing 很难成为主流厂商,但大家看到了它「反叛」途中的努力。

1% 现实——Nothing 的未来

Nothing 并没有二代而亡,也没有卖身求全。在 2024 年它凭借 567% 的增长速度成为了全世界发展速度最快的手机厂商,全球出货量超过 400 万台,年营收逾 5 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