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多吃“白食”,不劳医生开药方,健康过秋冬

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徐尤佳

天气逐渐变冷,露水凝结成霜,早晚已经可以明显感觉到凉意。老话讲“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从中医养生的角度看,秋季进补为迎接寒冬做好准备。

秋吃“白食”,打好入冬基础

在霜降节气下打好基础,冬补效果才更好。补肺黄金期多吃这些“白”。

“荷莲一身宝,秋藕最补人。”莲藕是秋天的时令佳品,生吃清热生津,熟吃健脾开胃,同时莲藕富含膳食纤维,能促进肠胃蠕动,预防便秘。

杏仁有降气祛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治疗疥疮和消肿等营养保健功能。杏仁分甜杏仁和苦杏仁,甜杏仁性平,偏于滋润及养护肺气,作用缓和,能润肺宽胃、祛痰止咳。而苦杏仁有毒,不可生食,需经中药炮制后入药。

百合味甘,性寒,有养阴润肺,清心安神,有镇咳、平喘的作用,可用于阴虚燥咳,劳嗽咳血,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精神恍惚。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有肺气肿经常咳嗽的人,吃百合能改善肺功能,有助于减轻症状。

鸭为水禽,鸭肉有滋阴补虚的作用,其含有较为丰富的烟酸,对患有心脏疾病的患者有保护作用。此外鸭肉还含有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其脂肪酸是不饱和脂肪酸,易于消化,是秋季进补的理想食物。

山药性平、味甘,归脾、肺、肾经,有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的作用。山药有很好的滋补作用,《本草经读》载:“山药,能补肾填精,精足则阴强、目明、耳聪。”

经历“苦夏”,又到“贴秋膘”的时节,我们会不自觉多吃一些食物,容易造成食积胀气。此时,白萝卜是最好的祛病良药,中医认为白萝卜有消食化痰的功效。

芋头性平,味甘、辛,入肠、胃经,具有益胃生津、宽肠通便、化痰散结、补中益气等多种功效。芋头属于薯类的一种,富含可溶性膳食纤维。现代营养学则认为芋头中的膳食纤维可吸附胆酸,加速胆固醇代谢,增加饱食感,减少热量的摄取。

滋养汤羹,润肺还养肤

秋季多喝汤和羹,不仅滋养津液还有养颜润肤的功效。

山药养元梨羹

材料:山药1根、雪梨1个、桂圆8个、红枣4颗、枸杞1小把,红糖适量。

做法:

1.桂圆去壳、红枣洗后去核切片、枸杞放水中浸泡10分钟;雪梨洗净不用去皮,切成滚刀块;山药刮掉表皮后,用刀拍碎剁成泥。

2.桂圆和红枣放入煮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开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煮10分钟左右,倒入压碎的山药泥,搅拌均匀小火煮3分钟,

3.锅中下入梨块、枸杞和适量的红糖,煮1分钟左右即可关火出锅。

功效:健脾养胃、美容养颜。

白萝卜排骨汤

材料:萝卜1根,排骨350g,姜、葱及调味品适量

做法:

1.排骨洗净焯水再洗干净备用;白萝卜削皮,切成小块,备用。

2.将姜、葱、排骨一起放入砂锅,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先煲30分钟。

3.倒入萝卜,放适量的盐再煲15分钟即可。

功效:生津止渴、止咳化痰。

香芋焖鸭煲

材料:鸭肉300克,芋头250克,葱,姜,胡椒,等调味料

做法:

1.芋头去皮切成小块,放锅里两面略煎;鸭肉切小块,盐、酱油、料酒、生粉、胡椒拌匀腌15分钟。

2.起锅(有砂锅更好)热油后爆香姜、葱白放入鸭肉,炒至变色后把煎过的芋头放进锅中同焖

3.加入半碗水、糖、盐、酱油合上盖焖30分钟,途中注意开盖用筷子搅拌下,以免粘锅,如果水太少可适当加点水。

4.鸭肉和芋头焖到熟透后,洒上葱段,关火再焖5分钟即可。

功效:补中益气,滋阴润肺。

怡情冶志,远离“悲秋综合征”

图片

来源:图虫网

防秋郁

秋天,万物归本,草木也渐趋枯萎掉落,人感受了季节的变化容易产生忧思,使人意志消沉,故有“悲秋”的说法。

因此我们通过适当的休闲娱乐运动,如漫步郊游、登高观景等,来释放精神压力,提高身体机能,缓解抑郁惆怅等不良情绪。此外,运动需遵循“秋收”的原则,不宜剧烈活动,可选择如太极、慢跑、散步、八段锦养生操等舒缓运动。

防秋寒

俗语有“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的说法。由于霜降是秋季向冬季过渡的开始,此时昼夜温差变化增大、冷热失常,如果保暖不到位,冷风趁虚而入,身体健康易会受到影响,中医上称此冷风为“贼风”。

因此更加需要注意添衣防寒,每天查看天气,因时穿衣,防止身体承受突然的温度变化。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