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卫教授团队给液流电池加“肥皂”,登上Nature,推动储能技术

卤素液流电解液是什么?


液流电池作为一种高安全性、长寿命的储能技术,近年来在可再生能源的存储和调节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在众多液流电池电解液选择中,卤素电解液有价格低廉、溶解度大、电位高等优势。尽管如此,其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一些关键技术瓶颈。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充电导致的相分离。当电池充电时,卤素离子被氧化生成不溶于水的多卤离子及卤素单质,这不仅导致电池的能量效率、能量密度下降,还会引发电解液泄漏、气体逸出等安全问题。此外,这些多卤离子尺寸较小,容易穿透电池中的离子交换膜,造成自放电现象,进一步降低电池效率。


为什么在卤素电解液中加入“肥皂”


卤素电解液的“相分离”现象其实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混入清水中的食用油不会均匀分散在水中,而会漂浮在水面上,与水形成一个清晰的界面,这就是“相分离”现象。由于油与水的不相溶特性,清水难以洗去油污,然而只要在水中加入一些肥皂,就能轻易将油污洗去。肥皂分子的一个端能够与水结合,而另一个端则能够包裹油脂分子,使得油脂可以稳定地分散在水中。


利用相似原理,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UW-Madison)冯大卫教授团队针对卤素电解液的“相分离”问题提出了一种创新的解决方案——软硬两性离子包裹添加剂(Soft-Hard Zwitterionic Trapper,简称SH-ZIT)。SH-ZIT通过其“软”离子部分与多卤离子结合,而“硬”离子部分则与水溶液相容,从而将多卤离子稳定分散在水中,避免其形成不溶的油相或气相,有效地解决了多卤离子的相分离和自放电问题。相关工作近日发表在了Nature期刊上。


图片

图 a,SH-ZIT设计示意图。b,多卤化物结构示意图。c, SH-ZIT与多卤化物相互作用形成水溶性均一相并降低过膜率的机理。d,充电状态的溴电解液在未加入SH-ZIT和加入SH-ZIT后的照片。


SH-ZIT原理看似简单,背后的工作却远比生产“肥皂”复杂。冯大卫教授团队设计和筛选了超过300种SH-ZIT结构,最终确定了13种具有优良性能的候选物。实验结果表明,使用SH-ZIT后,卤素液流电池的充电状态(State of Charge, SoC)可以显著提高至90%,大幅度提升了能量密度。此外,SH-ZIT还有效降低了多卤离子透过离子交换膜的几率,电池的平均库仑效率超过99.9%,并且在超过1000次循环中几乎没有性能衰减。


小小“肥皂”的巨大产业化潜力


针对卤素电解液的相分离问题,传统的解决方法主要集中在改进电池结构或加入少量化学添加剂,但这些方法通常效果有限,且会增加系统的复杂性和成本。因此卤素液流电池一直难以实现大规模产业化。SH-ZIT添加剂能够显著抑制多卤离子的相分离,提高电解液的均匀性,避免了复杂的工程设计需求。除了性能以外,价格也是产业化布局中极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在筛选SH-ZIT的过程中,冯大卫教授团队对添加剂生产成本进行了系统计算,所筛选的SH-ZIT均可以采用低成本有机原料通过简单SN2反应进行高效合成。


该团队已经对其中六种极具潜力的SH-ZIT完成了吨级规模的中试生产。借助我国液流电池硬件和材料产业链近年来的迅速发展,SH-ZIT的发明有望在短时间内助力卤素液流电池的产业化应用。


注:本文部分内容由ChatGPT(Version GPT-4o, May 13, 2024), OpenAI根据原始论文内容生成。


研究团队


通讯作者 冯大卫: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助理教授(Y. Austin Chang Assistant Professor)。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博士毕业于德州农工大学,在斯坦福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课题包括:1.高性能液流电池的储能材料设计与合成;2. 设计和合成有机-无机混合储能材料。


(共同) 第一作者 Gyohun Choi: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

(共同) 第一作者 Patrick Sullivan: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

(共同) 第一作者 吕修亮: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后研究员。

(共同) 第一作者 李文杰: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化学系博士。

论文信息


发布期刊 Nature

发布时间 2024年10月23日

发布标题  Soft–hard zwitterionic additives for aqueous halide flow batteries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