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端螺旋体病——一种鲜为人知的人畜共患传染病

作者 | 蔡伟

单位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检验科





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钩端螺旋体病被归类为乙类传染病。该病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引起,通过感染动物的尿液或组织直接传播,或通过被感染动物尿液污染的水和土壤间接传染给人类。


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早期主要表现为钩端螺旋体败血症,中期则以多器官损害和功能障碍为特征,而后期则以各种变态反应性后发症为特点。病情轻者可能类似流行性感冒,而重症患者则可能出现多脏器受损,其中严重的肺出血被视为重症钩体病的关键表现。尽管该病发病率较低,但其致死率极高。






知己知彼




1、什么是钩端螺旋体病?


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一种由多种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性疾病,属于人兽共患的传染病。这些病原体通常寄宿在野生啮齿类动物和家畜体内,其中以鼠类和猪为主要的传染源。该病主要通过这些动物的尿液传播。


图片


2、流行病学特点


钩端螺旋体病广泛分布于全球,尤其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更为常见。这些地区通常年降雨量丰富,气候温暖,因此该病特别流行。该病的发病季节主要集中在夏季至秋季(6月至10月),其中8月至9月达到高峰。青壮年农民由于职业原因,发病率相对较高。在气候温暖的地区,全年都可能出现散发病例。


传播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水传播:此为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在疫区,接触被污染的水和土壤可能导致感染,尤其是皮肤有破损的情况下,感染风险更高。因此,在发生洪涝、地震等自然灾害时,钩端螺旋体病是重点监测的传染病之一。


直接接触传播:在饲养或屠宰家畜的过程中,接触病畜或带菌牲畜的排泄物、血液和内脏等可能导致感染。也有通过鼠、犬咬伤,以及在护理患者或实验室工作时感染的个案报道。


食物传播:食用被鼠尿污染的食物和水,通过口腔和食管黏膜感染。

易感人群包括所有人群,但农民、渔民、屠宰工人、赤脚蹚水者等因素暴露,感染机会更多。


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仅作为科普素材,侵删


3、临床表现


感染钩端螺旋体后,潜伏期通常介于2至20天之间。由于个体免疫状态的差异以及感染的菌株不同,临床症状表现各异:


1)早期(钩体血症期)

通常在发病后的前三天内,此阶段的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头痛、全身乏力、眼结膜充血、腓肠肌压痛以及全身表浅淋巴结肿大。同时,患者可能会出现消化系统症状,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和腹泻;呼吸系统症状,如咽痛、咳嗽、咽部充血和扁桃体肿大。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肝脾肿大和出血倾向,极少数患者可能会有中毒性精神症状。


2)中期(器官损伤期)

发病后的第3至14天,患者在经历早期的感染和中毒性败血症后,开始出现器官损伤的症状,例如咯血、肺弥漫性出血、黄疸、皮肤和黏膜广泛出血、蛋白尿、血尿、管型尿以及肾功能不全、脑膜脑炎等。此阶段的临床表现是区分以下各型的主要依据,包括流感伤寒型、肺出血型、黄疸出血型、肾功能衰竭型和脑膜脑炎型。


3)恢复期或后发症期

患者退热后,各种症状逐渐缓解。然而,也有少数患者在退热后数日到三个月左右可能再次出现发热和症状,这种情况被称为后发症。后发症的表现包括后发热、眼后发症、神经系统后发症和胫前热等症状。


4、如何诊断钩端螺旋体病


根据患者流行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综合诊断。钩体病早期的症状和体征可以概括为“三症三征”。


三症:

1寒热:起病突然、体温迅速升高,可达3840℃,伴有寒战。

(2)酸痛:严重而顽固的头痛、身体痛,使用普通止痛药不能缓解,身体痛以下肢疼痛最明显。

(3)周身乏周身乏力十分严重,以至患者必须停工或卧床不起。疼痛和乏力使患者行走困难。


三征:

1眼红:双眼球结膜充血发红,无脓性分泌物、无疼痛、无畏光感。

(2)腿痛:腓肠肌(腿肚子)压痛,轻压即有痛感,又称“拒按”,比较有特征性。

(3)淋巴结大:指腋窝、尤其是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疼痛。


实验室检查:


显微镜凝集试验(MAT

该试验在感染初期可能会遇到一些挑战,具体来说,单个抗体的检测结果有时会出现假阴性情况,其敏感性30%-70%。另一方面,由于疫苗接种或以往的暴露史,也可能导致假阳性结果,其特异性则在70%至100%的范围内


当血清转化达到至少1:800的滴度,或者抗体水平在2至4周内增长了四倍,强烈提示近期感染。


血清学分析(POC

通过免疫层析法检测IgM抗体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快速检测lipL32钩端螺旋体抗原抗体。在钩端螺旋体病的初期阶段,快速诊断试验(尤其是针对IgM抗体的检测)的敏感性与显微镜凝集试验(MAT)相当,甚至可能更高。


核酸精准诊断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能够检测出钩端螺旋体的DNA。相较于显微凝集试验(MAT),这些方法在感染初期可能展现出更高的敏感性。血液样本的PCR检测结果呈阳性时,通常指示着个体感染了钩端螺旋体;然而,阴性的PCR结果并不能完全排除钩端螺旋体病的可能性。此外,先前接种的疫苗不会对PCR检测结果产生干扰。





科学防治



1.如何治疗?


钩体病的治疗遵循“三早一就”的原则,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及就地治疗。其初期症状与感冒相似,导致许多人误将其当作感冒来处理,从而耽误了治疗时机。随着病情拖延,症状会逐渐加重。早期治疗的关键在于抗菌,首选药物为青霉素,而庆大霉素、强力霉素、四环素等也是可考虑的替代选项。


2.如何预防钩体病


大雨过后,路面常会出现积水,行走时需格外小心。特别是当脚部或腿部有伤口时,应尽量避免赤脚涉水,以减少感染风险。同样,在田间劳作时也需谨慎,因为钩端螺旋体病的病原体可能潜伏在被动物粪便污染的水中。


控制传染源:由于钩端螺旋体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因此控制传染源颇具挑战。主要措施包括加强田间灭鼠和管理家畜(尤其是猪)的粪尿。


切断传播途径:

1)维护环境卫生:应确保牲畜饲养场所、屠宰场等区域的清洁与消毒。

2)防护措施:在流行地区和季节,应避免在池沼、水沟中捕鱼或游泳,以减少与疫水的接触。如工作需要,建议穿着长筒橡皮靴,并佩戴胶皮手套。


保护易感人群:

1)预防接种:在常年流行地区,推荐使用多价钩体菌苗进行接种。目前常用的钩体疫苗为灭活全菌疫苗。接种应在流行季节前半个月至一个月开始,连续注射两次,间隔半个月,可提供高达95%的当年保护率。

2)药物预防:对于需要短期进入疫区工作的高危人群,或在未接种菌苗的地区,若突发钩端螺旋体病流行,可作为应急预防措施,口服多西环素,每周一次。






专家点评



点评专家:薛建江  主任技师


钩体病是全球分布最广泛的动物源性疾病之一,其中鼠类和猪是两大主要的传染源。该病几乎遍布世界各地,其发病季节主要集中在夏季至秋季(6月至10月),尤其以8月和9月为高峰期,青壮年农民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在气候温暖的地区,全年都可能出现散发病例。


钩体病的发作症状和体征并不具有特异性,因此,结合病史,尽早采用显微镜凝集试验(MAT)、血清学分析(POC)、实时荧光PCR等方法进行诊断,及时采取针对性和科学性的防治措施,对有效遏制疫情的蔓延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杨利超,郭銮英,王妮娜,等.广州市鼠类动物钩端螺旋体的感染调查[J].中国人兽共患     病学报.2022,38(6).

[2]姚光海,刘英,黄荷,等.2009-2019年贵州省人间钩端螺旋体病疫情流行特征研究[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21,(10).

[3]于彬彬,杨慧,杨秋菊,等.2011-2021年云南省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23,39(2):135-139.

[4]程孝连,李俊,张进,等.钩端螺旋体病暴发疫情感染危险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7,(12).

[5]李喆,徐颖华,辛晓芳.我国钩端螺旋体分子分型研究进展[J].疾病监测.2022,37(4).

[6]黄荷,刘英,姚光海,等.贵州省2015~2019年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特征及监测分析[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21,(3).

[7]PandjiWibawa Dhewantara,AbdullahA. Mamun,Wen-YiZhang,等.Epidemiologicalshift and geographical heterogeneity in the burden of leptospirosisin China[J].贫困所致传染病(英文).2018,7(3).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