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以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大连为己任
齐心协力推动市容市貌既有颜值又有气质
10月26日是第18个大连市环卫工人日。春沐风雨秋扫叶,夏战酷暑冬披雪,长期以来,全市环卫工人在艰苦而平凡的岗位上用勤劳的双手和辛勤的汗水,以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大连为己任,大力弘扬“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环卫精神,埋头苦干,默默奉献。大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环卫工作,关心关爱环卫工人,建立完善环卫工人工资保障机制,推行作业经费按月拨付模式,在保险、住房、户口、医疗、交通等方面下足功夫,解决环卫工人后顾之忧。连续多年为全市一线环卫工人开展“健康体检”“健康直通车”“夏日送清凉”“冬日送温暖”等一系列关爱活动,进一步提升环卫职工幸福感、归属感。
近年来,大连下足“绣花”功夫,以细心、耐心、巧心聚焦细微之处,全方位提升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全市上下齐心协力推动市容市貌既有颜值又有气质,努力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和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环境卫生提标增效
我市修订印发了《大连市城市环境卫生作业管理考核办法》,细化机械化扫保、垃圾清运、公厕维护与保洁等作业标准及管理要求。深入环卫企业开展授课培训,纠正环卫作业偏差,规范作业标准。利用数字化监管,每月开展市辖八区环卫作业质量考核,对标问题定向通报。
充分发挥机械化作业优势,组织各区城管、环卫作业企业等开展城市道路机械化作业演练现场观摩活动,全面推广“机洗扫+高压冲洗+护栏清洗”联合作业模式。对中心城区27家环卫企业的人员和车辆设备情况进行专项检查,确保齐装满员,满足当前作业需求。鼓励企业购置新能源环卫作业车辆,积极开展车辆等环卫设施设备更新。
以“不落地”街区为切入点,在落实生活垃圾“一日两清、日产日清”要求基础上,商业街、小吃街等重点部位延时巡回清运,安排专车值守待运,提高垃圾夜运能力。结合工作重点,全面推进环境卫生责任区责任人制度的落实,加强对物业小区履行环境卫生责任的督导检查,深入开展停车场环境卫生、餐厨垃圾等专项检查,不断提高管理效能。
公厕管理提档升级
聚焦游客市民关切,完成中心城区100座公厕提升改造任务,打造9座海洋元素精品公厕。针对重点景区游客剧增、如厕排队现象,星海湾通过库房升级改造,打造首座女性专属公厕,独具特色。
积极动员沿街商户开放厕所供游客使用,签订共享协议,增设公厕引导标识、公厕点位布局导视图进行分流,多举措解决“如厕难”。
加大经费投入,对6台大巴式及2台大型拖挂式移动公厕进行车体破损维修、便器除锈、地垫更新、配套车辆喷漆等,纸巾、洗手液等用品齐全,每座公厕均配备专职保洁员和引导员。按照《大连市城市公厕建设标准和管理制度》,落实公厕开放、维护、保洁,在“抓管理、提品质”上下功夫,全面提升“如厕”环境。
快速推进装修及大件垃圾不落地管理
学习先进城市的建筑垃圾管理经验,起草《大连市建筑垃圾管理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大连市建筑垃圾全过程管理工作指引》,推动我市建筑垃圾治理和管理体系建设。
以建立完善的“预约不落地式排放、限时24小时收运、指定消纳处置场所、强化执法监督管理”一体化管理体系为主要内容,印发《关于加强中心城区建筑垃圾及大件垃圾排放管理工作的通知》,作为主城区建筑垃圾临时管理规定开始实施,目前,对主城区装修垃圾不落地排放管理,共完成七个轮次全覆盖的检查。委托第三方开发完成装修垃圾“连小绿”预约小程序,产生者可以通过网络预约的方式进行不落地式预约排放收运。
高品质打造优美的城市海岸环境
按照《大连市海上环卫工作方案》,印发《城市近岸海域海洋垃圾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建立城市近海岸环境卫生责任区责任人管理台账,落实主体责任,形成“一岸一策”长效管理机制,实现城市建成区近海岸保洁无缝衔接。
加大设备人员投入,常态化开展海滩垃圾清理和海上漂浮物打捞,重点部位补充保洁人员,重大活动、旅游高峰期穿插巡回保洁,延时作业,做到“游客不散,保洁不走”。积极做好台风、暴雨、赤潮等极端恶劣天气应对,做到“边退边清、潮退即净”。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定期组织青少年志愿者开展拾捡海滩垃圾公益活动。
不断提升垃圾分类实效
在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体系基础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凝聚各方力量,不断提升分类实效。
强化部门合力。坚持“管行业管分类”,出台责任清单,明确各部门规定动作。跨领域、跨行业事项及时沟通、相互配合;将垃圾分类作为小区、机关、家庭等各类示范评比和绿色创建“硬杠杠”;机关带头、协会搭桥推进“光盘行动”;发改、生态、城管、海事等多部门联合开展塑料污染防治和船舶垃圾联合检查,多方齐力推进,避免“各自为战”。逐步形成区、街、社区联动和宣传、教育、执法跨部门联促的工作局面。
结合大连实际,采取“重点突破、广泛发展”路径,以垃圾分类样板小区、垃圾点位品质提升和生活垃圾“不落地”试点街区三项重点任务带动全市垃圾分类成效。将群众最关切干净整洁、真分真运放在首位,常态化开展垃圾点整治,大力开展“净桶”“清点”行动,全市近500座品质优良、环境友好的分类厢房投入使用;在打造样板小区和“不落地”街区过程中因势利导,听取群众、商户意见,共同商定打造方案;在样板小区打造过程中坚持宣传与行动同向发力,目前已有450个居民小区实现厨余垃圾有效分出。
与教育、文明办等部门密切联动,注重广泛发动群众力量,指导各地区建立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志愿者、居民“五位一体”协商议事机制,全力营造全民参与垃圾分类良好氛围。擦亮志愿服务品牌,持续打造“小浪花成长计划”,创立工作室,开发面向不同对象的培训课程,做到对症下药;发挥教育系统领军作用,开展垃圾分类百家校园齐行动活动,坚持“小手拉大手”,将垃圾分类纳入“开学第一课”,实现进教材进课堂“全覆盖”;整合各方队伍,成立志愿服务总队。发布全城招募令,年招募志愿者1.5万人。(记者吉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