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小丑2》,原来我才是小丑

图片

去电影院观看《小丑2》,结束后路sir总有一个感觉,演员在台上演戏,小丑在台下看戏,嗯小丑竟然是我自己!

《小丑2》为什么口碑扑街,被骂得这么惨?除了本身拍得烂,还有一个更大的原因,第一部拍得太好了!

“小丑”这个人物角色原本来自于DC漫画宇宙,不过导演托德·菲利普斯把《小丑》拍成独立的电影宇宙,与华纳DC影业的其他任何DC宇宙的影片都没有情节上的联系。

本片讲述的是“小丑”的起源故事,但本片并非一部传统的超级英雄电影,而是一部焦距社会问题的影片。

本片于2019年8月31日在第76届威尼斯电影节进行首映,并荣获主竞赛单元金狮奖最佳影片。

本片同时还获得次年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的提名,以及同年第77届金球奖电影类最佳剧情片的提名。

图片

“凤凰叔”华金·菲尼克斯所饰演的小丑,绝对是本片最大的看点,他对人物的挖掘之深,表现之切,令人印象深刻,叹为观止。

菲尼克斯也因饰演此角色而荣获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及第77届金球奖电影类剧情片的最佳男主角。

已故的澳大利亚演员希斯·莱杰曾在《蝙蝠侠:黑暗骑士》中也扮演过小丑一角,同样给观众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以至于网络上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希斯·莱杰之后再无小丑”。

如今,随着凤凰叔版的小丑问世,这句话便可以收回了。

两部电影对小丑这一角色刻画的侧重各有不同,《黑暗骑士》作为一部经典的超英电影,着重展示小丑与蝙蝠侠的恶斗;而《小丑》则完全关注作为社会底层的小丑的内心世界。

两位杰出的表演艺术家,在两部电影中,为观众们奉献了同样经典的荧幕形象。实可谓是所有影迷的幸运。

图片

1.哥谭传说

《小丑》的故事发生在臭名昭著的哥谭。这是一座虚构的大都市,看上去像极了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纽约。

影片一开始,我们就先听到一段新闻广播,说的是环卫工人已经持续罢工了十八天,每天堆积的垃圾多达一万吨,街道上臭气熏天,老鼠乱窜,整个城市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巨大的贫民窟。

这样下去,传染病必将横行肆虐,卫生局已宣布全市进入紧急状态。更糟糕的是,生活成本仍在不断上升,油价上涨,社会福利也停滞不前,这让人们怨声载道。

环卫工人为何罢工?或许是因为这个城市的贫富差距非常巨大,阶级固化非常严重,底层人们只能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以及争取更好的生存权力。

但他们的期望要落空了,富人们根本就不在乎街上有没有垃圾,关起门来,他们什么都看不到、闻不到。

图片

主角本名叫亚瑟·弗莱克,在一家叫“哈哈大笑”的娱乐公司当职业小丑,也就是装扮成小丑的滑稽模样,帮店家招揽生意,或者去儿童医院逗小孩儿开心。

这是一份收入微薄的工作,但对于亚瑟来说,他这种没有背景也没有学历的人,能够有一份勉强糊口的收入已经相当不容易。

故事一开始,亚瑟一边听着广播,一边为今天的工作做准备。他用白色的颜料把脸涂得惨白,用黑色的颜料画上眼眶,再用红色的颜料涂抹嘴唇,那是小丑标志性的面容。

他把两根手指伸进嘴里,对着镜子扯出一个笑容,眼神中氤氲着无尽的哀伤,一行墨色的泪痕顺着他的妆容,划过他的脸庞。

可是镜头一转,他咧着嘴大笑着,在街头卖力地跳着滑稽的舞蹈,手里不停地挥舞着一块写着“大甩卖”字样的广告牌。尽管他如此“惹人注目”,但路过的人们没有一个人看他一眼。

更糟糕的是,几个游手好闲的小混混,不仅抢走他的广告牌,还将他一顿暴打。亚瑟蜷缩在地上,身体不停地颤抖,他就像一堆垃圾似的,被这些人丢弃在街头暗巷中。

图片


2.底层小人物的生活

亚瑟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从外形上看,因为常年的营养不良,亚瑟瘦骨嶙峋。不工作的时候,他的步伐总是沉重迟缓,犹如背着千斤重的担子。身上也总是青一块紫一块,可以想象,上次那种被人暴打的情况应该很常见。

在性格上,他非常腼腆内向,不善与人交流,也没什么朋友,更没有什么娱乐活动。

他跟母亲相依为命,住在一栋老旧的公寓里。他母亲叫潘妮·弗莱克,健康状况不佳,需要经常卧床休息。等到亚瑟下班,母子俩经常一起看电视,他们最喜欢默里·富兰克林的脱口秀节目。

图片

说起来,默里·富兰克林,算是亚瑟的偶像。做小丑只是谋生,做一个脱口秀演员才是亚瑟的梦想。所以,当亚瑟看着默里的节目,总是会幻想自己就在录制现场,与默里互动。

他会骄傲地告诉默里,自己跟母亲住在一起,把母亲照顾得很好。而默里会赞扬他,邀请他上台,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并对他说:“要是能有一个像你这样的好孩子,我甘愿立马放弃自己拥有的一切。”

某种程度上,亚瑟不仅把默里视作事业上的偶像,也看作精神上的父亲。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他从来都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

关于父亲,母亲潘妮从来闭口不谈,但她执着地给前雇主托马斯·韦恩写信,希望这个男人能帮他们母子一把。

如果你看过《蝙蝠侠》就会知道,托马斯·韦恩就是蝙蝠侠的父亲,韦恩企业的总裁,哥谭最有钱、最有影响力的男人。

大概三十年前,潘妮曾为韦恩工作过,她笃信韦恩是个好人,不会对前员工如此贫困的处境不管不顾。等待韦恩的回信,简直成了潘妮的信念。因此,亚瑟每天晚上回到公寓,第一件事就是查看信箱,而那里面总是空空如也。

其实亚瑟知道,托马斯·韦恩是不会回信的。他帮忙寄信、查看信箱,那都是因为他深爱母亲,愿意为她做这种傻事。

至于母亲口中的“好人”,亚瑟也不以为然,因为他从来没有碰到过这样的人。他不知道,为什么现在所有人都那么无礼。

图片

有一次,在公交车上,前排的孩子一直在回头看他,亚瑟善意地扮鬼脸逗孩子笑。结果,孩子的母亲不由分说地呵斥亚瑟,叫他别骚扰自己的孩子。

亚瑟突然不可控地大笑起来。他说不出话,只得给对方递过去一张卡片。卡片上写着:“请原谅我笑,我身患疾病。”

卡片的背面详细解释了他的这种病症:“这种无法控制的大笑,并不符合当事人的情绪,患者一般是有过脑损伤或患有精神疾病。”

但那位女士看完卡片,不但没有表现出同情和理解,反而更加厌恶这个大笑不止的疯子。

也因为这种疾病,亚瑟曾经在精神病院住过一段时间,出院后,也需要定期去卫生局找社工做心理咨询。说是心理咨询,其实不过是一种敷衍。

比如亚瑟问道:“这个世界真的越来越疯狂了,还是只有我这么觉得?”得到的却是模棱两可的回复:“气氛是很紧张,大家都很沮丧,如今世道艰难。”

亚瑟又问:“我感觉非常糟糕,你能请医生多开点药给我吗?”对方拒绝说:“你现在已经吃七种不同的药了。”

的确,他每一天都过得很糟糕,甚至在日记里写下这样的一句话:“我只希望我的死,比我的生更有意义。”

当然,即便是密不透风的黑夜,还是能照进一丝微光。

图片

有一晚亚瑟回家时,在电梯里遇见一位女邻居,是一位带着孩子的单身母亲。电梯上升途中遭遇了一点小故障,这位女士居然与他搭话:“这栋楼也太烂了,是吧?”

虽然只是一句再平常不过的话,可要知道,平日生活里,能主动跟亚瑟搭话的人不多,女士就更不可能了。亚瑟还惊喜地发现,这位女邻居跟他住在同一楼层。

这次微不足道的偶遇,给亚瑟的内心留下了一道光明的痕迹。他的生活实在太孤独、太苦闷了。性格内向,又患有情绪障碍,这些都成了他与人交往的阻碍。但他的内心却与每个人一样,渴望爱,渴望陪伴。

于是,亚瑟开始密切关注这位女邻居,跟着她送孩子上学,看她搭乘列车去上班,期待与这位女邻居发生故事。

目前看来,亚瑟还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他是如何蜕变成一个时代的精神领袖,点燃社会底层的怒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