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红、董理、姚臣谌、罗妍:好企业该如何拥抱AI?

图片

图片

2024年10月23日,由兴证全球基金、兴银理财和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主办的“投资·新质:复旦管院·兴动ESG大讲堂”年度论坛圆满落幕。本次论坛聚焦AI和ESG的碰撞与合力,荟萃各界嘉宾探寻新质生产力在产业和投资的落地方向。

企业在践行AI技术的过程中,如何兼顾社会责任,以及怎么样来借助AI技术的发展推动企业更好地向可持续发展前进。鹏鼎控股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周红,兴证全球基金研究部副总监、基金经理董理,晶科能源ESG负责人姚臣谌,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金融与财务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罗妍,围绕《AI向善与企业新生》展开讨论。全文摘录如下,与你分享:

图片

产业机遇与变革挑战

图片
罗妍(主持人):刚才主旨演讲环节来自学界和业界的各位嘉宾,给我们带来非常精彩的分享。业界的嘉宾讲到AI技术的发展怎么样影响我们的投资,李教授提到AI技术发展和能源转型相互的交流,张教授的演讲让我特别松了一口气,就是AI发展边界还是有的,所以我们工作的安全边界还是可以保住的。
接下来要开启圆桌讨论,圆桌主题是“AI向善与企业新生”。人工智能作为一项颠覆性的技术,已经在全面变革我们的经济社会。在这个过程中,AI技术既给各行各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但一定也提出了很多新的挑战。企业在践行AI技术的过程中,如何兼顾社会责任,以及怎么样来借助AI技术的发展推动企业更好地向可持续发展前进,这些都是这次圆桌探讨的核心问题。
今天非常荣幸请到三位在各自领域有深厚积淀的嘉宾,来开启这场智慧互动的对话。因为今天论坛主题是“投资与新质”,而AI又是新质生产力中大家非常关注的技术趋势。所以先请教周总,作为科技行业的先进制造公司代表,您觉得AI会带来哪些产业的机遇?
周红:大家好,我是鹏鼎控股的董秘周红。刚刚也听了张教授的演讲,张教授也说了大模型的能力边界。我们是觉得,AI不管怎么说,在这个时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革命,对各行各业都会带来非常深远的影响。所以各行各业,特别是在企业界,都要重新审视AI所带来的机会和挑战,是不是有商业模式的变化,是不是有管理模式的变化,甚至是组织结构的变化,然后产品结构能不能顺应AI时代的大的发展。
鹏鼎控股是全球最大的做印制电路板(PCB)的生产企业,以鹏鼎控股在企业界的体会来说,AI给我们带来的机遇是两方面的:首先,AI的发展所带来的对PCB产品需求提升的变化。
如果大家关注股市可以看到,去年PCB算力的相关股票都表现非常好,是因为AI服务器带动算力需求的提升,所以带来了对AI服务器类PCB产品的整体需求的提升。AI服务器就是一个基础设施,它最终还是需要端侧产品的落地。鹏鼎控股作为PCB界全产品系列的供应商,我们在算力方面也有布局,在端侧产品,我们目前服务的客户都是全球最优秀的客户,端侧产品AI带来的变革有哪些?前不久大家说的像AIPC、AI手机,包括未来一些新产品的涌现,包括AI眼镜或者AR眼镜,或者再往后智能机器人,这都给整个PCB行业带来未来新的机遇,这是从需求面带来的机遇。
另外,从管理方面带来的机遇是什么呢?首先在研发过程中如果用好了AI,能缩短整个研发进程,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利用AI还能打造一个高效绿色的产业生态,这也是目前鹏鼎在践行的。此外,我们还利用数字孪生技术,让我们的生产线更加柔性化,能够满足高效、高良率的柔性化的生产,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这就是我们企业在AI浪潮下所做的工作和体会。
罗妍(主持人):谢谢周总的分享。有人提到AI的尽头是能源,所以晶科能源作为新能源行业的龙头企业,想问问姚总如何看待AI背后的能源的需求?会有怎样的机遇和挑战?
姚臣谌:大家对AI的耗能现在有这样广泛的认识,AI在提高社会效益、提高社会效率的同时,对环境有很大的压力,特别是耗能这块。近期IEA国际能源组织发布了2024年的报告,数字中心过去两年使用的能耗占到全球的1%-1.3%,预计未来到2030年,随着AI的需求提速,每年新增用电将占到全球总新增用电量的不到10%。所以综合来看,这部分的用能,是一个基线不那么高,但是成长比较快,然而在全球用能增长大背景前提下保持相对稳定的一个阶段。
当然也看到今年像马斯克,山姆奥特曼,国内比如说360的周鸿祎先生等都表示了这样的担忧:未来最重要的就两种货币“智能计算的算力和能源的电力,然而我们可能远远低估了技术对能源的需求“。未来2035年,2050年,AI可能真的会有一个巨大的对能源的需求。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还是离不开科创、科技。就光伏来说,过去十几年光伏行业有巨大的突破,中国光伏异军突起,把光伏的使用成本削减了90%,这样才有可能大规模商业化。今天主流的晶硅光伏电池,它的理论极限是28.9%的转化效率,晶科的量产效率已经迈向了26.5%。下一代的钙钛矿叠层技术也在实验室有了突破性的成果,新一代的光伏产品会给大家带来更多惊喜。
在关注能源需求迫切压力的同时,也要看到科技是不断发展的。可以这么说,当能源转化率突破一定界限后,带来的将是能源系统本质的变化,比如纯太阳能的汽车,将来每栋楼都是能源自给自足的,每个人的穿戴就能解决日常耗电的需求,这些都是在未来五到十年可见的。谢谢。
罗妍(主持人):谢谢。下面问问董总,从投资的角度,您关注AI对哪些产业带来的革命?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有哪些挑战?
董理:前面周总说的我特别认同,AI对大部分行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果把时间轴拉长,相信几乎没有哪个行业能够脱离AI,或者不被影响到。如果从时间轴的角度讲,最先被AI影响到的,我从两个角度来说:
从需求端来说,像教育、游戏、软服务等,甚至包括自动驾驶,这些偏软的行业会最先受到冲击。因为这些行业首先它规避了目前AI落地最大的一个痛点,就是硬件不匹配。因为我们现在走的最快的可能是模型,在软件方面可能预备得更早一点。前面几位嘉宾都提到了,AI真正全面的落地还需要时间,不是很快的事情。相对来说,软服务这类,也包括金融等可能更容易落地,就会更早产生一些重大的影响。
从供给端来说,生产端可能是被迫入局的状态。因为AI的应用会帮很多生产企业大幅降低成本,所以跟需求端不一样,因为需求端可能是AI应用帮他扩大了需求,产生了增量的需求,所以他自愿自发做这件事。而供给端有点像2014年、2015年互联网的时代,很多传统行业被动入局,发现如果不做这件事就被人甩开了,但是中国企业这方面一直比较积极。
至于发展的难点,前面也提到软硬件不匹配的问题,包括做人形机器人,都会有材料学、工程学、机械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所以需要更好的投入。包括一开始嘉宾讲到的模型,显而易见还没有到科幻片里那么完整的程度。
最后还有一个额外的问题是法律,因为AI是涉及到很多伦理道德问题的,谁负责?包括最近自动驾驶出来,自动驾驶撞了人谁来负责,谁来买单?AI也是一样,一些判断决策让机器人来做,法律界定怎么更清晰化?这些配套的东西最终是让它完整,而这些东西是不能走在太靠后了。因为商业模式是需要先清晰,先让这些企业先盈利,资金流转起来,才能发展壮大。包括配套的东西也需要尽快建立起来,不过这方面中国是有优势的,我们是决策层重视,很多方面会走得比较快的地方。

企业探索与中国实践

图片
罗妍(主持人):谢谢,刚刚几位嘉宾都各自从自己熟悉的领域,对未来产业机遇进行了畅想。我们也很好奇,AI技术在企业里的实际落地情况,今天张教授提到是有这个边界的。因为上周是诺奖的经济学奖颁布,其中有一位得奖人在接受采访的时候也提到,因为他是研究经济增长的,他怀疑新的AI技术到底对于经济增长能带来多大的改变。所以请问三位行业专家,你们对于企业效率、企业成本的控制,以及业务的影响方面,这些维度你们觉得AI技术的实际落地情况如何?先请周总和姚总谈谈所在企业或者行业的AI落地情况。
周红:我先谈一谈在我们企业的AI落地情况。因为PCB的生产每年是非常大量的,因为涉及到消费端的需求,量非常大。而且根据客户的要求,每个产品都要检验才能出货,从检验环节就会用很多的人员。我们就借用了AI的光学检测,大大提升了检测效率和检出不良率的能力,这块公司在行业里面是做得比较好的。通过AI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降低检测人员的数量。
举个例子,一个是AI的应用,我们不断利用智能化生产和自动化生产给公司带来了效益。公司在2016年产值170亿左右,那时候用工人数到38000多人。到了2022年,产值已经到了360多亿,用工人数还减少了,基本三万六七千人的人数。通过人工智能和自动化生产给公司带来人均产值翻倍的成长。这是一方面。
另外一方面,AI分析在整个流程和设备检测中也有应用。利用AI的技术,它可以先分析出整个设备和制程过程中的异常情况,根据这种异常情况就会判断哪些设备会出现问题,会对良率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就可以提前做一些措施去防止这些情况的发生。通过AI来分析生产流程、分析设备状况,大大提升了生产线的生产效率,另外也提升了生产线的良率。
还有一方面,在ChatGPT出来之后,因为鹏鼎的英文叫Avary,我们做了Avary GPT,基于我们自己生产过程中积累的生产数据,我们做企业内部的模型,让员工在遇到问题时通过提问的方式能够迅速知道我们生产过程中发生了什么问题,应该怎么去解决。另外,利用企业的GPT可以大大提升员工培训效率,从而降低培训成本。AI的应用,让企业在管理方面、良率方面、生产效率方面都得到了比较好的提升。
姚臣谌:刚刚张教授也分享,从ChatGPT问世以来,大家在日常工作中多多少少都会用到一些AIGC软件,像文心一言,Kimi等。但是我觉得在这块,大家还是要做分别,AI与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内容创作)虽紧密相关,但不可等同视之。AI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涵盖了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多个领域,旨在模拟人类的智能行为。而AIGC则是AI在内容创作方面的应用,如文本生成、图像创作等,是AI技术的一个具体分支。
我想说的是,今天AI的应用,目前在制造业已是随处可见了。刚刚周总已经介绍了很多领域,包括运营层面、制造层面、营销层面、研发层面等等。目前甚至有这样的应用,通过上下班员工打开的表情,来分析他今天发生了什么事情,有没有可能出现什么问题,要不要干涉。我建议管院也可以利用这样的AI解决方案,学生上课的时候是这个表情,下课的时候是这个表情,那可以看出这个老师上课上得好不好,教学方式要不要改变。
当然,不管怎么AI智能化,归根到底我觉得 “人是根本”,现在“数字化”,“数智化”转型是热潮,但就我观察,很多情况是企业的身体动了,各类软硬件项目上马,但是灵魂还停留在原地。企业需要认识到,数字化AI转型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更新,更是企业文化、员工思维方式和工作流程的全面变革。企业必须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培训机会,帮助他们掌握新的技能和知识。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设立奖励机制、提供晋升机会等方式,激励员工积极参与到数字化AI转型中来。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还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创新点和增长点。
罗妍(主持人):谢谢。从投资视角出发,AI科技浪潮中,您认为研发到应用这些环节里面,中国企业的比较优势在哪里?
董理:刚刚两位嘉宾说得都非常实在,我们这个行业离经营比较远,只能从投资角度说说自己的理解。
在我心目中,最大的优势其实是在应用端的落地。中国现在非常大的优势在于我们有个完整的产业配套。我记得以前分析师跟我讲,某新能源企业作为一个创新点,有个新的idea,这个东西用在它的新产品的时候,我们的产业配套上,他们一个零部件的更新可能两个月就能出来样品试。同样的事情,如果在美国做这件事可能一年都出不来,这就是效率,这就是产业配套的威力。
我前面提到过,一个产业,尤其是新兴产业,回想以前的光伏、新能源到再往前的互联网,它想壮大成长需要有一个可以产生稳定现金流的商业模式出来,只要企业能赚钱。张老师说得特别好,大模型像ChatGPT在全范围推广是非常难的,相对来说在垂直领域更能够实现一些应用。中国的完整产业配套,使得AI在垂直领域的应用较为容易。当想把它落地应用的时候,我们有没有好的产业配套,以及有没有对新兴事物能有高度接受度的消费群体,非常重要。
而中国在过去这二十年,互联网的发展就证明了,我们现在培养出了一大批对新事物有非常大包容度的受众,在座各位都会经常出国,会看到国外不止是线上支付这些东西,可能他们大部分还是生活在偏传统的状态中。而对中国年轻人来说,接受新事物是非常容易的。所以我要逼着自己不断革新这个概念。我觉得这样一个消费群体,对于新技术的应用,包括AI的落地是非常有利的,这是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
第二点是政策上的优势。我们国家政策发力就是,当它在一个正确方向使力的时候,会产生非常大的合力和非常高的效率,确实是一点很明显的优势。
最后,可能很多人会担心说中国受制于半导体环节暂时性的落后,是不是以后永远没有机会,目前我们肯定是追赶者。但半导体这个行业的特点是,一旦突破了最开始的这个东西,只不过是发展快慢的问题,其实不会停下脚步,所以只是时间的问题。所以我看不到在AI这件事情,存在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必然是我们无法反超的内容。实际过去这三十年,已经有无数行业被中国企业从跟随、学习到赶超,我相信在AI领域今后也会实现这个过程。

AI变革与ESG风险

图片
罗妍(主持人):谢谢董总,给我们带来关于资本市场的思考。AI带来发展机会的同时,也衍生出了ESG相关的风险,比如能源的消耗就成为AI产业ESG焦点的话题之一,就如今天李教授给我们做的分享内容。这里向姚总请教,您如何看待AI背后环境的挑战?或者有没有其他您认为值得关注的ESG的风险?
姚臣谌:刚刚第一个问题其实也做了部分回应,AI在E(环境)上我个人认为的压力,相比S(社会)和G(治理)相对是可控的。同时还想补充一点,大家所说的AI大厂,比如微软、亚马逊、Meta这些企业都是全球TOP 10的清洁能源采购商。因为他们有很多绿色的、低碳的气候承诺,以及落地很多的实际工作,去保证诸如“2050净零目标”可以达成。同时通过各类技术,Nvidia的新型芯片,苹果的智能手机相比过往的产品在节能上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相对而言,AI在S(社会)和G(治理)方面的风险可能更多。刚刚大家讨论的robot taxi,就是关于S,关于就业的近期热门议题。至于G,治理方面,执法力度、政策落地、法律法规的健全,几位嘉宾都分享了很多。我想说的是,AI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提升社会效率的同时,AI在ESG方面存在多个特别值得关注的风险。为了降低这些风险并促进AI技术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加强法规和政策制定、监管和执法力度、企业治理和风险管理以及社会伦理和道德建设等方面的工作。
罗妍(主持人):姚总提的这点特别好,在于讲ESG的时候,很多时候聚焦在E这一点,但同时S和G同样重要。其中S的社会议题包括的范围很多,包括社会公平,也包括普通人的福祉。想请教一下周总,鹏鼎作为全球最大的印制电路板的提供商,在拥抱AI技术的过程中,如何兼顾技术进步和企业的社会责任?
周红:这是个好问题,鹏鼎作为全球最大的PCB供应商,我们员工人数蛮多的,大概三四万。在AI应用的过程中,因为它提升了生产效率,我们整个在工作流里面有哪些可以借助于AI来提升效率,提升效率之后肯定面临着人员减员的问题,公司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一方面公司肯定要提升全员的AI应用能力,刚刚李教授讲得特别好,我也非常认同的一个观点就是,未来的发展是会使用AI和怎么样利用AI来赋能自己和赋能企业,这一点会更加拉大人和人之间的距离、企业和企业之间的距离。鹏鼎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有非常强大的培训体系,从基层的员工培训,到高层管理的团队培训,一系列的培训课程,让大家认识AI、利用AI,这是公司现在一直在做的。比如(公司)有系列培训课程,请业内比较专业的AI专家,或者在他们企业中怎么使用AI来赋能生产过程和管理流程的专家给我们做讲座。另外,在技能性提升方面,也给员工设置了很多课程让大家去学。这是让员工通过培训来掌握AI,提升他们的工作效率,降低繁重的重复性工作的负担。
另一方面,在AI的使用过程中难免有些岗位不存在了,在这方面,我们在每个项目的进展过程中人力资源都会介入,去分析哪些岗位要被替代的,对这些员工也会提供转岗的培训。另外我们也希望通过社会的资源,对于企业利用AI之后一些冗余的人员,通过培训,再联系社会的资源,让他们能够找到自己的位置。这是另一方面的工作。
还有一方面,企业对数据治理也非常重视,在AI使用过程中,我们对于个人信息的隐私保护、对算法的偏见,有一个合规委员会做判别,让AI发展的更加健康。
另外,AI的使用确实能减少很多重复性的和繁复的工作,能够让员工未来的工作更加有创造力,也能在舒适的环境中提升他们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罗妍(主持人):谢谢周总。兴证全球基金是最早践行责任投资的资管机构,董总怎么看待新科技带来的ESG风险?我还特别好奇,像学术界有学术会议,不管国内还是国外,有两个session部分我是必然挤不进去的,一个就是AI session,一个就是ESG session。想请教董总,公司投研团队在实践当中是怎么样把ESG跟投资分析进行结合?
董理:因为兴证基金是基金行业最早关注ESG可持续发展的企业之一,并且在这方面持续做了投入,我们公司有自己一套完整的ESG标准,并在公司整个内控,从研究到投后管理上我们有专门负责这块的人员,来根据自身订立的ESG标准来把关。
我们研究部是按照大的行业组会分了包括科技组、周期、消费这样五个组,而且会特别强调组内不同行业研究员的信息共享。这对于现在可持续发展ESG方面的研究会产生非常大的帮助,因为很多问题都是跨行业性的,包括今天的AI也是,包括之前的电动车,一个电动车可能上游有色到下游整车,包括零部件等等很多行业,一个AI可以涉及所有行业,所以这对研究的机构架构建设以及组织管理上其实提出了挑战。
我们内部现在是这样解决这个问题,对于那些跨行业性的研究,会允许研究员或者基金经理对于他感兴趣的课题主动发起,像开发级的项目,由他来组织相关行业研究员成立一个项目组,产生的成果会归功于整个项目组整体。这样一方面能够激发积极性,同时能够产生好的信息共享。
同样,对于ESG方面的投资,我们在投前、投中会有分析是在这一层面把关,如果有些公司在这方面有些瑕疵,分析师会由他发起跟基金经理沟通,主要的负责任体现应该在投后管理上,代表投资人体现出对一个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切。谢谢。

新质生产力时代

企业和投资的机遇与挑战

图片
罗妍(主持人):我也插一点自己的心得,从金融学的角度,确实很长时间我一直觉得ESG好像跟金融市场投资的目标之间有些冲突的。但近期有些研究是讲投资者行为,所以看了这个研究之后我稍微有些乐观,从我们的研究结果会发现,其实有不少的投资者,特别是年轻的投资者,他们因为在生活中以及投资中已经展现出了绿色偏好,并且这个绿色偏好不是为了赢得好的投资收益,比如光伏行业好,所以我投它,不是这样的初衷,它是真的有这种偏好。我相信如果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是真的内心中认可这种绿色行为的话,可能未来投资人就不用再这么纠结,到底在收益还是在ESG当中要做一个选择。
正如今天论坛的主题,当下正处在一个经济新旧动能转换,新质生产力培育的过程中,对企业来说一定是既有机遇,也有挑战的。面对当下国际经贸的形势,请教一下周总,鹏鼎这样的中国企业应该如何迎接挑战?
周红:我们在制造业里面应该还属于先进制造业的龙头企业,我们目前是加大研发和创新的力度。鹏鼎以往每年在研发上的投入是我们产值的5%左右,到去年研发投入达到了6%以上。从未来的发展来讲,公司还是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主旋律,不断加大研发和创新的能力和力度,这是一方面的举措。
另外,在AI领域,我们觉得这是一个大的时代机遇,给公司带来了新的需求的机会,公司一定要把握住这个需求增长的机会,包括在算力领域、端侧领域这些机会,保证公司的长足发展。
面对现在的国际环境,公司也会加大在全球布局上的考虑,目前我们在泰国也将建立比较大型的制造基地。作为一个全球性的公司,我们也希望能够为全球的客户提供高品质的产品,进一步完善我们在全球的布局。
罗妍(主持人):对于新能源行业来说,国际经贸的不确定性,包括行业内产业格局的变动,都是大家关心的话题。请问一下姚总,您认为这样的形势之下,ESG怎么样来赋能新能源行业,帮助这类企业更好地可持续发展?
姚臣谌:如果今天再提VUCA这个词,我想大家都不会陌生吧,美国大选,俄乌战争,国际经贸的不确定性,这些“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都是VUCA时代的一环。当面对不确定性时,我们要做的是“不去高估短期的波动,而忽略了长期的趋势”,要在不确定性中找确定性,降低风险,控制预期。那怎么在不确定性中找确定性?别的不说,至少全球能源转型是全球共识,是一个不可阻挡的议题,从之前的《巴黎协定》到去年的《阿联酋共识》,以及马上就要在阿塞拜疆开展的COP29。
但是,如果说因为全球能源转型不可阻挡,所以就想在新能源赛道上躺平了,那肯定不可能。新能源行业它的赛道是很长的,全球有“巴黎承诺“、国家有”3060“目标,但谁能一直在这个赛道上奔跑,不一定。我们看到技术路线持续迭代,过去的新能源龙头也已经换了几波。怎么能在新能源赛道上持续奔跑,特别是像现在这个困难的时候,越是需要修炼内功的时候,而ESG就是这本武功秘籍。
其实对于新能源企业来说,经营业务本身就是对地球对人类最大的ESG。如果企业的经营方式也是可持续的,用solar生产solar,用绿色制造绿色,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实现产品从摇篮到坟墓的碳足迹数字追溯,最小化碳排、最大化能效,那么业务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就能合力成巨大的、商业向善的力量,从而突破每个困难时刻。
罗妍(主持人):最后一个问题请教董总,相信这段时间的资本市场让大部分投资者都觉得非常兴奋,董总作为投资人,您认为后市有哪些挑战和机遇?但不作为投资建议,并且后市您认为有哪些机会更加值得关注?
董理:一方面就是新质生产力,这是永恒的主题。创新这边包括以AI为代表的创新,会产生大量的机会,这毋庸置疑。传统行业相对挑战会多一些,但同时也有很多机遇的,更多是在结构性上,行业在新的经济结构下,新的需求变化下,能不能及时调整自己?显而易见,比如现在有新的媒体,消费者有更多个性化的选择。回头去看全球其他国家,在他们经济结构转型期也会产生像优衣库、ZARA这样的企业,都在迎合了新的消费趋势,迎合了新的产业结构变化的时候产生的,仍然产生了巨大的新的商业模式和新的机遇。
我会觉得这几方面是我比较关注的:一个是电子化,全面的电子化。是因为不管AI也好,还是很多新的创新,其实最终大家会直观感受到,身边越来越多的东西,汽车现在变成电子玩具了,穿戴的东西,眼镜,越来越多东西都会变成电子化的东西,电子化会是非常重要的改变我们生活的东西,包括消费电子,电子类企业会迎来相当长期的机会。
另一方面就是创新,两位是非常好的代表创新和绿色化企业,创新是永远的投资主题,毋庸置疑。
还有一方面是出海,很开心地看到,过去二十年中国很多优秀的企业从原来只是跟随别人,到现在是真正意义上具有了全球的,我都不想用竞争力,我都想用“领先优势”,我们在生产管理上的优势,在成本上的优势,甚至在技术上的优势,使得我们在出口上已经不是以前的参与者,我们现在慢慢变成主导者。
最后是消费,中国毕竟是个有庞大消费潜力的国家,虽然短期不一定是最好的,但长期来看消费永远都会有相当不错的机会。这是我心中最看重的几个方向。
罗妍(主持人):谢谢,今天的圆桌论坛接近尾声,在刚刚一个小时左右时间里,三位嘉宾从不同角度为我们分享对于AI向善、企业新生的洞见。我们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企业只有在追求技术创新的同时,承担起社会责任,才能真正推动整个社会更加可持续发展。让我们再次感谢周总、姚总以及董总的精彩分享,以及他们给我们带来的智慧,谢谢!


复旦管院·兴动ESG大讲堂

复旦管院·兴动ESG大讲堂是由兴证全球基金、兴银理财、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联合发起、兴业证券慈善基金会提供公益支持的系列ESG活动,作为复旦管院特色讲座面向学生及公众开放,探讨ESG投资相关前沿话题,提升大众对ESG的认知与认可。

兴证全球基金是境内最早践行责任投资的资管机构之一,发行了境内第一只社会责任投资理念、第一只绿色投资理念公募基金,2020年起作为PRI联合国负责任投资组织签署方、TCFD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支持机构,全面践行ESG投资。兴银理财是境内第一家赤道银行兴业银行的全资理财子公司,在境内首批推出ESG主题银行理财产品,ESG理财产品规模和数量已位居行业前列。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是亚洲领先、世界先进的商学院,高度关注ESG前沿理论与中国投资实践,在英国《金融时报》(FT)发布的2023年全球MBA项目百强榜中,复旦MBA在“ESG与零排放教学”子项上位列亚洲第一。

图片

将兴证全球基金设为“星标”⭐

不错过精彩内容!

优选好文

图片

图片
风险提示:兴证全球基金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财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者投资于本公司基金时应认真阅读相关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文件并选择适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品种进行投资。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或基金经理曾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观点不作为投资建议,观点具有时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