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日历丨国家公祭鼎的原型!这件战国青铜大鼎重达400公斤

图片

图片

国家公祭鼎以它为原型

等比例放大铸造而成

三个看点带你认识铸客大鼎

图片

01

国家公祭鼎的原型

铸客大鼎重达400公斤

 
 

2014年12月13日

我国首个国家公祭日

为纪念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

国家公祭鼎在这一天永久设立

图片

这件铸客大鼎便是

国家公祭鼎的原型

铸客大鼎,高113cm

重达400公斤

相当于6个成年男子的体重

图片

而国家公祭鼎

铸客大鼎等比例放大铸造而成

国家公祭鼎,高1.65米

重达2014公斤

图片

02

祈求安邦定国的重器

“安邦”却是楚人“最后的倔强”

 
 

铸客大鼎

不仅体量巨大,而且细节拉满

圆口,鼓腹,双耳,三蹄足

鼓腹上一周突起的圆箍模印羽翅纹

双耳和颈部外壁模印变体鸟首几何纹

足的根部高浮雕兽首纹

细节处彰显了力量与气势的完美结合

图片

鼎上的多处铭文

让它更具历史、艺术与科学价值

图片

①前足足根和左腹下外壁各刻

“安邦”二字↓

可见这件大鼎是

宗庙祭祀时

祈求安邦定国的重器

图片

图片

②鼎口的平沿处刻有

12字铭文↓

 
 

铸客为集腏(zhuì)、伸腏、睘(huán)腋(yè)腏为之。

图片

大意为:

铸客为王室主管祭祀各部门铸造的鼎

有学者推测“铸客”指的是

从其它诸侯国请来的工匠,而非本国工匠

这说明战国时期的工匠身份比较自由

图片

春秋战国时期

江淮地区是大国必争之地

各种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

最具影响力的便是楚文化

(注释:楚文化对后世汉代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汉代承接了楚文化的许多元素和气质。)

安徽寿县是楚国最后的都城

铸客大鼎铸造时

楚国已从称霸一时的超级大国变成强弩之末

但大鼎上的“安邦”二字

仍可见楚国拔山盖世的雄心壮志和愿景

这或许就是楚人“最后的倔强”吧

03

在颠沛流离中见证历史

“安邦”的内涵,历久弥新

 
 

铸客大鼎出土于

安徽李三孤堆楚王墓

铸客大鼎和墓中出土的其他文物

在一段段颠沛流离的经历中

见证了国家生死存亡的历史

 
 

迁徙历程:安徽寿县→安徽安庆→重庆→四川乐山→江苏南京→安徽芜湖→安徽合肥

图片

1933年

李三孤堆楚王墓文物被大规模盗掘

收缴后暂存于寿县

于1934年被运至当时的安徽省会安庆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这批楚器曾随故宫博物院文物一起南迁

先后暂存重庆、四川乐山等地

抗日战争胜利后

又被存放于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

1948年11月

南京国民政府着手将其运往台湾

时任安徽省文献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的李则纲先生

前往南京筹划将其抢运回皖

此后

这批楚器先后安全运至安徽芜湖、合肥

1955年

历经沧桑的铸客大鼎伤痕累累

安徽省博物馆聘请专家予以修复

(注释:安徽省博物馆于2010年改为安徽博物院。)

如今

铸客大鼎能安然于展厅里

背后是无数爱国人士的无私奉献

图片

国家公祭鼎

之所以选择铸客大鼎作为原型

也正是因为

铸客大鼎在抗战时期的颠沛流离

见证了

中国人民历经千辛万苦取得抗日战争胜利

最适合

公祭鼎所要表达的内涵

“铭记历史、警示未来”

 
 
 

此时

静静地陈列在展厅的铸客大鼎

向世人展示着

中华文化的传承赓续和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

跨越千年,历久弥新

图片

图片

©2024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