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媒体看国动|南京市巧用人防工程提升服务“人情味”,守护城市“烟火气”

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作为南京“人间烟火”的“扛把子”级别标志,三江夜市不止是三江学子的夜食堂,更是南京老饕心中的白月光:胖到不像话的月亮馍、酥脆咸香的梅菜扣肉饼、美味健康的酸奶水果捞......近年来借助社交网络火速出圈,吸引众多市民、游客前往品尝打卡。

“夜经济”一头连着居民生活,一头连着经济复苏,是体现城市活力的“晴雨表”。然而,如何平衡精神上的“烟火气”和现实中的“烟火味”,成为城市管理者亟待解决的矛盾。经历了关停、迁址、重开、整改等一系列曲折,颠沛流离的三江夜市一度成为尴尬的存在:搬远了,有人觉得青春记忆消散了;搬近了,有人觉得不胜其扰;搬来搬去,经营者无法承受一次次从头开始的经济精力成本,丧失了经营信心。一筹莫展之际,春江学校人防工程顺利建成并投入使用,完美解决了三江夜市的“落户”问题。

图片

图片

据了解,春江学校人防工程总建筑面积36000平方米,共有地下2层,战时为人员掩蔽部、物资储备库,与地铁S3号线春江路站相连,平时作为停车库和商业用房,配建了662个停车位。“该工程利用学校操场进行建设,建成后将学校操场进行恢复,并加盖了看台及体育设施,为学校增建了教学楼,帮助师生升级换新运动环境的同时拓展了学校教学服务空间,改善了学校办学条件。”南京市国动办设施管理处处长吴畏介绍,春江学校人防工程不仅增强了周围老旧小区的战时防护功能,同时有效缓解周边社区停车难矛盾,三江夜市的落户也能够有效解决社区生活服务配套,带动片区生活气息,实现了战备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图片

以春江学校人防工程为例,目前南京市国动办正结合地铁站点周边建设“P+R”人防工程,缓解周边区域居民“停车难”问题同时加强出行停车与公共交通的有效衔接,引导城市周边市民在城区外围停车,乘坐轨道交通进入市区,缓解市区交通压力。目前在建的有地铁10号线工业大学站人防工程、安德门人防工程,已经建成投入使用的有地铁竹山路站人防工程、聚宝山站人防工程。

图片

刚刚过去的2024年夏季,全国多个城市“火力全开”,高温天数和最高气温创造历史新高。南京也不遑多让,“三伏天”期间高温天数达到26天。在开展国防动员和人民防空中心工作的同时,南京市国动办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重要工作内容,利用人防工程冬暖夏凉的优势,将部分人防工程开发利用为夏季共享纳凉空间。该举措已有13年历史,累计接待纳凉群众103万人次,近年来更是不断升级完善场所设施配备,打造“爱国防·宁清凉”品牌,受到市民、游客的普遍欢迎。

图片

2024年开始,南京市国动办按照“五通、六有、五个结合”标准,在全市范围内共开设22个人防工程供市民纳凉。“五通”是指通水电、手机信号、WiFi等,“六有”则是有茶水、桌椅、书报、防暑药品、宣传展板等。走进八字山人防工程纳凉点,除了常见的桌椅和书报杂志以外,墙壁两侧展示的国防人防知识手绘小报和南京城墙历史文化展板吸引了记者的目光。吴畏告诉记者,南京市是全国唯一一个利用古城墙开挖人防工事的城市,至今已有四五十年历史,这一部分早期人防工程虽然已经不具备战时防护功能,但作为纳凉点仍然有着较高的保护和利用价值。在设施配备到位的基础上,南京市国动办今年与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展开积极互动,在纳凉点墙壁上开展历史文化资源推介,进一步丰富纳凉点内容展示,彰显城市文化特色。

图片

图片

“高温天气下户外工作群体很辛苦,我们结合户外工作者实际需求,在纳凉点打造了爱心驿站,主动靠前服务,联系街道、社区广而告之,邀请城管、绿化、环卫、快递等户外工作者群体在工作间隙进来喝杯水、歇歇脚。”吴畏介绍,这一举措充分体现了一座城市的“人情味”,2024年累计服务户外工作者近5000人次。“防空建筑存在已久,再度重设增为新用,为国为民,默默奉献,感谢不言,广为告友......”翻开纳凉点出入口的意见簿,清一色的祝福感谢和赞美好评充分说明了这项工作的受欢迎程度。据了解,南京市各纳凉点2024年共收到7000多条意见留言,深受市民、游客喜爱。湖北游客吕先生更是赋诗一首“南京真情处处在,炎炎三伏春满怀。笑迎天下八方客,美誉香飘海内外。”引起了南京发布的关注和众多网友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