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湾江水向东流 桃花源里可耕田——桃花源旅游管理区“两山”建设与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实践

图片

桃花源里可耕田。

红网时刻新闻 通讯员侯湘雷 蔡文捷 常德报道

2021年,桃花源旅游管理区获评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自创建以来,桃花源旅游管理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决扛起“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政治责任,坚持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责,以文旅农旅融合为主导,全面践行“两山”理论,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把最美的风景变成了群众的幸福光景,实现了从“美丽风景”到“美丽经济”的转变。

抓好水源保护护好饮水“水缸”

沅江桃花源段全长15.8km,保护好沅江母亲河是每一位常德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桃花源旅游管理区将饮用水水源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科学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边界设置地理界标和警示标志,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外围设置隔离防护设施,一级保护区实行封闭式管理。

为了及时准确掌握饮用水水质状况,桃花源旅游管理区在沅江桃花源饮用水取水口建设省控水质自动监测站,实现24小时不间断实时采样监测,通过对水源地全域科学系统管护。近几年监测显示,桃花源旅游管理区饮用水水质长年保持在Ⅱ类水以上,水质达标率、优良率100%。

抓好项目建设促进生态治理

图片

桃花映红秦溪水。

补齐环境基础设施短板,持续提升污染防治治理能力。桃花源旅游管理区立足“水情”是最大区情的实际出发,突出以水污染防治、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为主要目标,抢抓机遇、主动出击,加大环保、水利专项资金项目争资力度,从源头解决困扰民生的生态环保问题。近三年来,桃花源旅游管理区环保、水利等部门累计投入2亿多元,对沅江一级支流水溪河(秦溪)进行河道疏浚、岸坡治理、堤防加固、建设拦水坝和水环境生态修复与治理。

为了提升秦溪水生态环境安全,桃花源旅游管理区立积极争取中央环保专项资金,对桃花源芳草溪、朝阳沟2条农村黑臭水体进行综合治理,新建了一座污水提升泵站并配套建设污水收集管网,解决了沿线最大污染源渊明小学近千人生活污水直排问题,切实解决了芳草溪、朝阳沟沿线居民用水安全,改善了生产生活环境。

通过水生态环境系统治理,桃花源旅游管理区地表水长年达Ш类水以上标准,良好的水生态环境使桃花源“两山”基地主要河流水溪河荣获省“美丽河湖优秀案例”荣誉称号。同时,桃花源旅游管理区还入选首批湖南省级生态环境科普基地。

抓好优水生态促进高质量发展

图片

黑臭治理故渊湖。

近年来,桃花源旅游管理区对秦溪河进行综合治理的同时,还依托桃花源独特的山水诗画、人文意境、和谐田园生活特色,打造国内首个大型生态溪流漫游实景演出《桃花源记》,每天吸引近千名游客前来观演。在这部炫彩夺目的实景大戏中,近300名当地村民兼职成为群众演员。他们白天务农务商,晚上倾情演出,跟着生态旅游走上小康之路。

依据良好的水生态环境,桃花源旅游管理区重点开发了汤家山围山渠生态宜居风光带和花溪谷特色民宿体验园、天美休闲农业体验园、擂茶非遗体验园等众多生态旅游体验项目。

白鳞洲岛引进常德农业龙头企业鲜达农业公司,打响“小陶家的菜园子”“福贝瓜”等绿色无公害蔬菜品牌

清江铺村委会与常德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合作实施的“水蜜柚”种植项目,创新了本地高端水果品牌。

五柳湖村通过探索“稻虾混养”生态农业新模式,践行绿色产业发展在乡村振兴唱主角作用,将罗氏沼虾养殖产业发展成为桃花源和美乡村名片。

桃仙岭村承办的“共享一棵桃”项目不仅能帮扶周边困难学生、盘活荒废土地,还有力带动了当地桃产业的健康发展,帮助村中老百姓走出了一条致富路。

此外,桃花源擂茶、桃花源藤茶、黄土坡葡萄、紫荷园莲子等特色优势农产品也犹如一颗颗璀璨明珠,点缀在桃花源这片绿水青山之上。

2023年,桃花源旅游管理区乡村旅游接待人数近30万人,实现餐饮、农产品销售、旅游产品销售、住宿等收益上百万元,村集体经济达到30万元,带动当地群众就业200多人,人均居民收入超2万多元。

依据良好的水生态环境,不断擦亮生态底色,桃花源旅游管理区加强文旅、农旅融合,促进了全区高质量发展。

图片

秦溪湾湾东流去。

桃花源旅游管理区“两山”建设和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的实践表明,以绿水青山打造金山银山,以金山银山反哺绿水青山,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以水环境治理促文旅、农旅产业发展,以高质量生态保护促高质量发展,真正能够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