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去看青藏高原上的奇妙蘑菇

图片


蘑菇,也叫大型真菌,是一类肉眼可见、手可触摸的真菌。它们有着多种多样的形态和功能,有些可食用,有些可药用,有些有剧毒,有些能使人致幻。

蘑菇分布范围广泛,从热带雨林到寒带冰原,几乎无处不在。而在青藏高原这样一个平均海拔超过3000米、气候干燥且辐射强烈的地区,蘑菇也展现出了惊人的适应能力和生存策略。

本文将介绍3种青藏高原上常见的蘑菇——灰盖蜡伞、黄褐鹅膏和喜马拉雅假齿菌,它们都有自己的特征和故事,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图片

在青藏高原上,早晨的云雾会将山分成明显的 3 层,我们采蘑菇的地方通常在山体最底层的云冷杉林中(图源《知识就是力量在》杂志)


图片


灰盖蜡伞:高原上的“黏蚊板”



提到捕食,大多数人会认为这是动物的专属能力,少数人也会想到猪笼草、狸藻等食虫植物。但你知道吗?蘑菇也有捕食功能,而且方式多种多样。例如,我们日常食用的平菇等蘑菇,可以利用菌丝上的套索捕食线虫。研究人员已经发现,真菌的菌丝可以分泌某些物质吸引线虫,同时可以感受线虫的分泌物从而产生套索。

图片

(绘图 飞飞)

青藏高原,笔者发现了一种更神奇的捕食蘑菇。2019年,青藏高原第二次科学考察途中,笔者在林芝市的一片森林中见到了一种蜡伞属的蘑菇,它的菌盖呈灰色,附有一层很黏的黏液。这个蘑菇的盖表如同一块黏蚊板,上面黏满了昆虫,包括蚊、蝇、蜂等多个种类,一共有37只;旁边幼小的子实体上也黏附着2只蚊类,可见这并非偶然现象。

图片

(绘图 飞飞)

虽然知道蘑菇的菌丝可以捕食线虫,但这还是笔者第一次见到蘑菇菌盖捕捉昆虫,在全球的记录中也仅有一例黏小菇捕捉害虫(蚊子)的记录。返回实验室后,笔者鉴定出这个蘑菇叫作灰盖蜡伞(Hygrophorus griseodiscus),遗憾的是,文献中并没有关于此物种菌盖黏附蚊蝇的记录。

图片

灰盖蜡伞的盖表黏附了蚊、蝇、蜂等不同种类的昆虫,共 37 只 (图源《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灰盖蜡伞为什么会黏附捕捉昆虫?它是为了获取额外的氮元素,还是为了防止昆虫的取食,或者有其他原因?这个问题的答案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不过,肯定的是,这种独特的捕捉蚊蝇的方式,一定有助于灰盖蜡伞在原始森林中生存。

图片

灰盖蜡伞生境(生物的个体、种群或群落生活地域的环境)(图源《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图片


黄褐鹅膏:大树下的“鹅蛋”



提到有毒的蘑菇,许多人的固有印象是“越鲜艳的蘑菇越有毒”;对蘑菇有一定了解的人会以为穿“三件套”的蘑菇大多有剧毒,即头上戴帽子、腰间套裙子、脚上穿袜子,因为“三件套”是剧毒蘑菇家族——鹅膏属的典型特征,此属盛产毒蘑菇,因误食毒蘑菇死亡的案例,近90%都是由此属成员造成的。

然而,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在中国西南地区就生长着既鲜艳又身着“三件套”的鹅膏属的家族成员——黄褐鹅膏(Amanita ochracea)。这种蘑菇不仅无毒,而且美味可口,是青藏高原上的一道佳肴。

黄褐鹅膏幼时,内部为橙红色,形似蛋黄;外部是一层白色的外菌幕,如同蛋壳;整体有拳头大小,酷似一颗巨大的鹅蛋,因此被当地人形象地称为“鹅蛋菌”或“鸡蛋菌”。

图片

黄褐鹅膏幼嫩的子实体,外形酷似鹅蛋(图源《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鹅蛋菌在中国主要分布在云南、西藏、四川等地海拔3000米左右的森林里。作为外生菌根菌(许多大型真菌和高等植物的根系形成共生关系,被称为外生菌根),黄褐鹅膏需要与云杉、冷杉、高山松等大树“合作”,为大树提供水分、无机盐等物质;作为回报,大树会为黄褐鹅膏提供碳水化合物。

与鹅膏属“毒倒四方”的江湖传闻不符,黄褐鹅膏不仅无毒,反而甜爽美味。它深受当地人喜爱,夏秋季时常有人在路边售卖。古籍《菌谱》中记载:“生高山,状类鹅子,久乃撒开,味殊甘滑,不谢稠膏。”意思是,它生长在高山上,形状像鹅蛋,时间久了就会张开伞,味道甜而爽滑,味道不比稠膏菌差。

图片

黄褐鹅膏生境图(图源《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但是,笔者依然不建议大家自行采食黄褐鹅膏——身着“三件套”的蘑菇非常多,颜色又十分接近,例如在中国西南地区十分常见的黄盖鹅膏(Amanita subjunquillea)有剧毒,一小朵便足以让一个成年人丧命。若是识菇经验不足,哪怕一锅中混入一朵,也可能会造成无法挽回的结果。



图片


喜马拉雅假齿菌:长“牙齿”的木耳


在担子菌(有性繁殖产生担子,在担子上形成有性孢子的真菌类群)中,能够形成果冻状子实体的蘑菇主要分布在3个主要的目中:木耳目(Auriculariales)、银耳目(Tremellomycetes)和花耳目(Dacrymycetes),它们虽然属于不同的家族,却都趋同性地具有果冻状的特征。这是因为果冻状蘑菇的菌丝具有很好的收缩性——在漫长的旱季,细胞可以收缩成薄而坚固的薄片休眠,从而保护自己;在水分充足时,细胞可以吸水膨大,直至长成果冻状,从而保存足够的水分。这些细胞可以反复失水、吸水,在每个雨季到来时,都可以起到扩散孢子的作用,看来真菌很早就明白了可持续利用的原理。

喜马拉雅假齿菌(Pseudohydnum himalayanum)就是属于木耳目的一种果冻状真菌。与我们熟悉的木耳不同,在喜马拉雅假齿菌的背面生长着参差不齐的“牙齿”,这些“牙齿”呈白色或淡黄色,长度从几毫米到1厘米不等,或密集或稀疏地分布。

喜马拉雅假齿菌的“牙齿”是一种特殊的孢子器官,其作用是承载用于繁殖的孢子,并在水分充足时,将孢子从“牙齿”的顶端释放出来,随风散播到其他地方。此外,这些“牙齿”还有扩大表面积和从空气中吸收水分的作用。由此可见,蘑菇为了适应干旱的环境有不少“发明创造”。

喜马拉雅假齿菌对重金属和放射性物质都很敏感,一旦被污染,它的生长就会受到影响,因此可以作为生物指示剂,用来监测环境的污染程度。

图片

喜马拉雅假齿菌和木耳是近亲,可以说是带殖的孢子,并可以帮助子实体吸收水分(图源《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通过认识灰盖蜡伞、黄褐鹅膏和喜马拉雅假齿菌这3种青藏高原上常见的蘑菇,我们可以发现,蘑菇是一种非常奇妙的生物,它们有着各自的适应能力和生存策略。在青藏高原这样的极端环境中,蘑菇展现出了惊人的多样性和创造性。当然,青藏高原上的蘑菇还有很多,也有很多未知的领域等待我们去探索和发现,希望这篇文章能够激发你对蘑菇的兴趣,也希望你能够在未来有机会去青藏高原上观赏这些奇妙的蘑菇!








撰文| 王庚申


责任编辑 |  高琳 张丽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