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读的《将进酒》是“假诗”?考古发现李白原版,比课本上狂百倍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是杜甫对李白的评价。李白在少年时就展现了惊人的才华,他擅长吟诗作赋,被后世称为“诗仙”。他洒脱不羁,创作了许多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将进酒》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全诗展现了李白积极乐观、傲岸不屈的人格,除此之外,给人留下最深的印象就是“狂放”,比如“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一句,铿锵大气,至今仍脍炙人口。

但是,如果我告诉你,你读到的《将进酒》并不是原版,原版比课本上的还要更有“狂气”,你是不是会感到惊讶呢?


图片


我们先来看看课本中的版本,也是通行版的《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图片


全诗开头四句写悲。

一落笔就写黄河之水天上来,气势磅礴,有慷慨生悲之意。李白笔下的黄河,充分展现了它的浩大声势和宏伟气魄,悲哉壮哉。

“人生得意须尽欢”以下六句写欢。

虽然李白官场失意,但他并不在意。与朋友相聚吗,酣畅淋漓,也同样是人生乐事,所以为什么要苦恼,不去痛痛快快饮一场呢!于是大呼“烹羊宰牛”,准备像饮他个三百杯。

“钟鼓”之后尽显愤激,待到酒宴开始,李白高举酒杯,酣畅淋漓,于是诗歌突然从欢畅转为愤懑,表达了诗人对营私结党的贵族豪门痛恨之前,至于此便有只希望长醉不愿醒来。

从这两句诗中可以看出李白离开长安之后的愤激之情。

最后,主人言钱少至结尾皆为狂放之笔,因钱少便要把自己一切值钱之物都拿来换酒喝,真是狂放到了极点。

这种狂放,李白独一份。

而更令人惊喜的是,考古人士发现了这首诗的原版,诗歌中的狂气可谓“更上一层楼”。


图片


20世纪初,敦煌石窟出土了敦煌写本,其中就有《将进酒》一诗,不过诗歌题目是“惜罇空”,这与诗歌中“莫使金樽空对月”一句有关。

诗人喝酒半酣时,主人想罢饮,于是诗人满腹悲愤及豪情奔涌而出,开始劝酒,开始指责“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李白这首几近天成的佳作,可以说就是因“罇空”引起的。因而,《惜罇空》很可能是李白《将进酒》的前身。

除了题目之外,诗歌的内容也有不同,比如下面三句: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天生吾徒有俊才,千金散尽还复来”;

“但愿长醉不复醒”——“但愿长醉不用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古来圣贤皆死尽”

前者对应《将进酒》,后者对应《惜罇空》,很明显,后者读起来狂气更足。

比如说“古来圣贤皆死尽”,一点儿没错,不要说远古的尧舜禹,就连近世的王勃、陈子昂也都已经不在人世了。语言虽然粗旷,但完全是写实。

再从用韵来看,如果是“天生吾徒有俊才”,刚好与“千金散尽还复来”中的“来”、“会须一饮三百杯”中的“杯”押韵,如果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就出韵了。


图片


综上所述,敦煌写本的《惜樽空》很可能是《将进酒》的前身,更加符合李白诗歌的原貌,之所以与现在流行的版本有比较大的差异,主要原因是在流传过程中经过后人的润色加工。那么问题来了,你更喜欢哪一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