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版《学习 生活 修养》
我在“文革”期间失学,曾在县里几个单位当合同工,干得时间较长的工作是在商业局当打字员。本来,我到这个单位是跟着办公室里的人学“写材料”的,因打字员工作调动,我们俩又住一个宿舍,领导就说:“你学着打字吧。”那时的打字机是双鸽牌、机械式的,我和原来的打字员住一屋,早已看会,于是就地上岗,省去培训费。领导惊异:“怎么没见你学?”他不知道我是看会的。
当打字员也算是从事文字工作。熟记键盘上的合金钢字,自己组合词组,是一种文化课的补习。读书和打字相结合,是失学后继续自我教育的社会课堂。
在青少年阶段,我喜欢接近有专长、爱读书的人。附近文化馆、档案馆、新华书店里的人,我都认识。商业局的隔壁住着广播站的编辑李庚科叔叔,我去他家里,在他的小书架上发现一本书,名为《生活·斗争·修养》。我向他借了这本书回家读,从作者敢峰谈心式的文章中学会了做人的道理。书中有一篇文章叫《从“玩物丧志”谈起》,是讲精神和物质的辩证关系。文章引用《三国演义》故事,说东吴为了取得荆州,用美人计引诱刘备:“盛为筑宫室,以丧其心志;多送美色玩好,以娱其耳目。”刘备出身寒微,果然中计,沉溺于安乐,忘了荆州。要不是诸葛亮以锦囊妙计交给赵云,使刘备猛醒,那就误了大事。在那个年代,我借来的书中古典故事陪伴我的业余生活,实际悄悄引导着我的成长。因为这是一本青年思想修养读物,书中文章还指导读者的婚恋,谆谆告诫青年“先立业,后立家”。
书中有几篇文章,我认为在今天也对青年有指导意义。《学习要持之以恒》是提醒青年人读书、学习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立长志,要有恒心。《把好第一关》是告诫读者在学习、工作中,要开好头,并把正确的选择走到底。文章有几个部分,如“上坡路与下坡路”“关于偶尔为之,关系不大”“关于仅此一次,下不为例”,分专题做青年的思想工作,和风细雨,苦口婆心。我借书读,真像是请来了一位“一对一”的思政课老师,也像是面对益友,听他说心里话。
1978年,天津人民出版社再版此书,将书名改为《学习 生活 修养》。前几年,我因有一本小书在这家出版社出版,见到那里的朋友,还提起我在青年时期读过的这本小册子。我还向熟人打听过敢峰,知道他的真名叫方玄初,曾担任北京景山学校校长、北京市社科院院长。
与《生活·斗争·修养》同时期发行,在青年读者中产生深远影响的还有一本陶铸的《理想·情操·精神生活》。其中,《松树的风格》是一篇优秀的散文,那个时代的青年几乎都读过。陶铸是党的高级干部,写这篇文章时,正担任广东省委书记。文章起笔写道:“去年冬天,我从英德到连县去,沿途看到松树郁郁苍苍,生气勃勃,傲然屹立。”借物言志,是中国诗文绘画的传统。山川草木,梅、兰、竹、菊、松,在诗人画家的笔下是有寄托的。陶书记在车上,透过车窗看到了掠过车子的松树,他想到的是:“你看它不管是在悬崖的缝隙间也好,不管是在贫瘠的土地上也好,只要有一粒种子——这粒种子也不管是你有意种植的,还是随意丢落的;也不管是风吹来的,还是从飞鸟的嘴里跌落的,总之,只要有一粒种子,它就不择地势,不畏严寒酷热,随处茁壮地生长起来了。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除虫,也不需要谁来除草、灌溉。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它只是一味地无忧无虑地生长。松树的生命力可谓强矣!松树要求于人的可谓少矣!这是我每看到松树油然而生敬意的原因之一。”
这位在艰难困苦的革命斗争中走过来的老革命家,从车窗外的松树联想到人的品格,从松树的顽强、坚贞、自强自立、无求于人,想到了一个人应有的高尚情操。在这本小册子里,还有《太阳的光辉》《论劳动与读书》等篇,都是有激情、有文采的思想评论。这位老革命家是对青年的成长施洒甘露,也是以太阳、松树、劳动、读书激励鞭策自己。高级干部有高尚的情操和文化趣味,写出来的才是秋水文章不染尘。
陶铸、敢峰的书,从思想理论根源上看,既有儒家《大学》的基础,又有时代的特色。这两本书都是为了青年进德修身而出版的,是教青年人如何做人的。它们不是鸡汤,也不是强迫人读的必读书;它们像春雨一样曾经滋润了那一代青年的心田。
(作者曾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编审)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 卫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