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麓城外国语小学:在玉米地里享受“劳趣”

“水烧开啦,可以转中小火了。”深圳市麓城外国语小学四(2)班的宋艺和美食组的其他同学,正在摊位前忙碌地着玉米。玉米的香气在空气中蔓延,很多学生循着香味而来,期待着即将出炉的蒸玉米。

近日,麓城外国语小学举办了一场特别的丰收节,庆祝他们种植的玉米喜获丰收。这是学校跨学科劳动实践活动的一次集中展示。近年来,麓城外国语小学坚持以劳动学科为出发点,融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让学生们在体验劳动的乐趣和价值的基础上,了解种植的基本常识,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

“学校的菜地在六月底迎来了‘土地空置期’,我们综合分析气候条件和实际操作效果,决定种植甜玉米、糯玉米和紫玉米。”学校劳动科组长朱慧表示,从六月到十月,麓城外国语小学四至五年级的学生参与了从农作物到收获的种植全过程,开启了一场以玉米为主题的探究之旅。

学生们成立不同的种植小组,前期通过土地检测仪器了解土壤成分,并及时补充所缺营养。在校期间,他们定期照料农作物,还积极咨询专家意见,用补苗和回土的方法让玉米更均匀和饱满地生长。“我们的种子在种植的第三天基本上都发芽了,在八月初已经长到了1.5米。总体来说,我们的玉米长势一直都比较好。”在提及玉米生长情况时,朱慧难掩喜悦与骄傲。

在种植的过程中,玉米遇到了不少“威胁”。面对难题与挑战,学生们纷纷化身“小小科学家”,自发研究除草和除虫工具,成功帮助玉米化险为夷。学生们在放假回来后发现玉米地生出很多杂草,于是开启了“除草大作战”。他们积极查阅资料并反复实践,自主研发出自动灌溉机、自动除草机等劳动工具,解决了假期无人值守的农作物管理问题。

“我们在表面穿了几个小孔,且底部放了油的瓶子里放上一盏灯,制作成捕虫器。玉米螟被灯光吸引进入瓶内就会被电击,接着落入油中,最后因为皮肤沾满了油无法呼吸而死。”作为捕虫组的一员,四(6)班的学生王楚琳和小组成员一起制作出灯光捕虫器,成功解决了因人工难以抓捕玉米螟而造成的虫害问题。在“转危为安”的实践中,学生们不仅体会到了食物的来之不易,也提高了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在劳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们会在种植的各个环节提出问题,与学生们一起现场思考并解决问题。“你们看,我把玉米掰开,每一个截面的玉米粒数量基本都是偶数。”校内的玉米地上,数学教师举着被掰成两半的玉米,向学生们介绍玉米和数学相关的有趣特性。

在种植阶段,数学教师会让学生们思考区域内玉米种植的密度,语文教师会指导学生撰写玉米观察作文,将课堂内容与劳动实践“打通”。在收获阶段,美术教师还会和学生们一起制作玉米绘本,把观察日记凝练成绘本故事,总结种植的全过程。

“在劳动实践活动中,老师不仅仅是指导者,更是将教学内容与劳动实践紧密结合的实践者。”在麓城外国语小学校长邬丽萍看来,跨学科的教学方式,能将教学巧妙地融合进劳动实践中,让学生在劳动中体验学习的乐趣,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刘盾 通讯员 若昀 吴金

作者:廖若昀 吴金樱 刘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