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看过《流浪地球2》这部电影,那么对于里面的智能量子计算机MOSS(原名:550W)一定不陌生。MOSS是它给自己起的名字,它具有自我意识、自我迭代、自我更新的特点,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最正确的决定,是趋于完美的智慧体。
(来源:见水印)
《流浪地球2》的剧本根据刘慈欣的同名科幻小说改编而来,影片中涉及到不少航天员的戏份,正因此很多航天从业者也非常喜欢这部电影。
而在现实世界里,由西安中科光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投资的国有控股高新技术企业——西安中科天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天塔”),也在日前打造出一款“卫星界的MOSS”——中科天塔航天私域大模型“华山”。
这是该公司在健康管理软件的基础上,综合航天领域的经验积累和大数据,为卫星领域打造的航天大模型。也是中科天塔继2022年2月推出卫星健康管理软件之后,再一次在卫星在轨管理领域的技术创新,亦是大语言模型在航天领域的首次应用。
之所以以西岳“华山”命名,旨在表示此项研发源自陕西,也取意于《咏华山》中“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的诗句。
(来源:资料图)
“华山”大模型:能即时提供文字、图标以及代码等答案
作为国内最早从事商业卫星管理相关产品研发与产业化的企业之一,中科天塔针对卫星在轨管理特别是健康管理中的实际业务需求,自主研发了“华山”大模型。
“华山”大模型以在轨卫星管理专业知识库为基础,搭建航天器操控平台,通过语音、文本互动,即可完成航天器在轨管理、航天器管理人员培训,能为卫星的高效智能管理带来助力。
其能通过AI帮助用户完成航天器智能操控、轨道计算与分析、指令代码生成等航天器在轨管理工作,助力卫星在浩瀚星空中平稳运行。
其也具备自然语言多轮问答能力、实时故障分析预警功能和数据库检索分析功能,能进行卫星领域知识多模态检索和整理、故障归因因果推断分析、生成工作计划文件,以及可以针对卫星指令加工和对比,从而能够最大化地覆盖航天领域中经验化场景。与MOSS类似的是,“华山”大模型还能帮助用户完成数据分析工作。在操作上,可以单机操作、本地服务、离线使用。
10月25日,在第25届2024中国卫星应用大会上,中科天塔CTO董卫华演示了与大模型的人机交互演示。当发出提问“华山华山,天塔A星在运行中发生过哪些故障?你最好用表格的形式展示给我。”以及询问“华山华山,天塔A星发生紧急故障,太阳阵输出功率突然降低,请告诉这个情况应该如何处置,向卫星注入什么指令?”“华山”大模型能够即时地提供文字、图标以及代码等答案。
图 | 中科天塔CTO董卫华在2024中国卫星应用大会上介绍航天私域大模型“华山”(来源:资料图)
卫星数量不断增长,AI助力实现高效卫星管理
“华山”大模型的研发初衷,也是基于卫星管理中的实际痛点。卫星管理,是指对在轨卫星的运行状态、资源分配、业务流量、网络状态等方面进行监控、调度和优化的过程。有效的卫星管理是确保卫星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卫星服务稳定可靠,以及支持卫星技术取得进一步发展的关键环节。每当卫星升空后,便会向地面回传海量的信息,专业的工程师需要对这些解读门槛高、数据量大的信息进行监测和分析,从而对卫星进行管理。
随着天体一体化趋势的逐渐发展,卫星互联网正处于爆发前夜,数量已由数百颗向着数十万颗的目标快速增长。董卫华提到,当下实际工作中一个技术人员能管理的卫星数量十分有限。随着卫星互联网的快速建设,在轨卫星数量迎来爆发式增长。目前的人力将无法满足需求。
当前,低轨卫星发射已经进入活跃期。据权威咨询公司赛迪顾问的统计,2014-2023年全球卫星累计发射数量为10712颗,从2013年的261颗增长到2023年的2911颗。2020年之后进入高速增长阶段,2020-2023年卫星发射量平均年际增长率为32%。
传统的人工监测方式难以支持庞大的卫星在轨管理工作,因此唯有使用颠覆性的技术能力,打造具有跨时代意义的新产品,才能应对卫星管理数量级的变化,而这正是“华山”大模型的使命所在。
未来,中科天塔还将持续训练“华山”大模型,让其以智能查询、智能分析为基础,高效助力用户完成航天器智能操控、轨道计算与分析、指令代码生成等航天器在轨管理工作,提升卫星管理效率,实现大规模卫星星座的高效智能管理。
中科天塔总经理曾伟刚也表示,未来十年卫星管理市场规模将达到5000亿元左右,这是一个快速增长的市场,中科天塔将继续发挥在专业与技术积累方面的优势,不断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从软件、硬件和解决方案三方面,为用户提供可靠稳定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