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日本环境省宣布,将把新潟县佐渡市出生的16只朱鹮归还中国。中国方面将于29日访日,在佐渡市的朱鹮交流会馆进行交接签署仪式,31日将这些朱鹮运至北京。这是2016年以来,时隔8年再次进行的朱鹮归还活动。
朱鹮在日本被奉为“圣鸟”。根据中日双方的备忘录,日方需要从中国提供的朱鹮所繁育的后代中,归还一半给中国。这种美丽的大鸟何以走出国门,这一路又走了多久?
日本人为何爱朱鹮?
“翩翩兮朱鹭,来泛春塘栖绿树。羽毛如翦色如染,远飞欲下双翅敛。”在唐代诗人张籍笔下,朱鹮是翩翩起舞的精灵。它通体洁白,翅下和尾下缀有绯红色,展翅飞翔时,宛若掠过天边的云霞。
这种大鸟曾广泛分布在俄罗斯远东、朝鲜半岛、日本和中国一些地区,见证了大自然6000万年的风云变化,是鸟类的“活化石”,享有“东方宝石”“吉祥之鸟”的美誉。
朱鹮的拉丁学名为“Nipponia Nippon”,直译为“日本之日本”。虽然命名规则是以最初发现时的地名为依据,但朱鹮和日本的“重名”,足以显示朱鹮在日本的崇高地位。
神似仙鹤的朱鹮,经常出现在日本各种有关皇室的记载中,脱落的羽毛则被做成各种武器或仪式用具,比如箭羽,是当时日本贵族的爱物。日本天皇加冕时要用朱鹮的第一根翅羽作为饰品,朱鹮身上的朱红色也被当成日本的“国色”。
千百年来,朱鹮就一直伴随在农民的身边。“我们插秧时,它们总是跟在后面,不紧不慢地在水田里找吃的,小鱼、小虫等都是它们的食物。”陕西洋县姚家沟66岁村民庞朝贵记忆中的日子有朱鹮相伴。这样的图景在日本朱鹮的主要栖居地佐渡也曾出现过。
然而,这种与人类相依相伴的大鸟,曾因森林砍伐、滥捕滥猎、农药滥用一度濒临灭绝。二战后,1952年,日本在全国大面积进行调查,仅发现32只朱鹮,分别位于佐渡岛和能登半岛上。
1981年1月,日本将境内残存的5只野生朱鹮全部捕捉,带到佐渡岛保护中心饲养,进行“紧急抢救”,但也相继死去,留下的阿绿和阿金都丧失了繁殖能力。2003年,朱鹮“老太太”阿金死亡,日本血统的朱鹮全部灭绝。它去世后,日本举国降了半旗。
20世纪七八十年代,野生朱鹮相继在苏联、朝鲜半岛、日本宣告灭绝后,国际社会把朱鹮生存的最后希望寄托于中国。1978年,当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中科院寻找朱鹮时,国内已经超过十年没有朱鹮的报道。
从绝境重生到中日“友谊使者”
1980年底,辗转全国多个省市后,考察队依然没有发现朱鹮的踪迹。日本对拯救朱鹮几乎绝望。1981年5月23日,姚家沟传来好消息,中科院研究员刘荫增在秦岭南麓发现了7只野生朱鹮,成为拯救和复兴朱鹮的最后一线希望。
同年6月,秦岭一号朱鹮群体临时保护站在姚家沟成立,四名年轻的保护者成为这个山沟里的第八户人家。
确保朱鹮的顺利繁殖是当时最重要的任务。为了防止蛇攀爬上树、伤害幼鸟,他们在树干上绑刀片;为了防止雏鸟掉巢,在树下拉软网;在发现哺育幼鸟食物不足时,人工投食。第一代牧鹮人、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原副局长路宝忠回忆。
朱鹮繁殖期24小时监护,村民们也参与其中,渐渐地朱鹮几乎成为洋县人的共识。
1985年6月,中日两国签署了《中日共同保护研究朱鹮会议纪要》,从这时候起,两国开始了联合保护朱鹮的合作。
时任陕西省洋县国家朱鹮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丁海华回忆说,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日本对中国拯救和保护朱鹮给予了很多援助,特别是及时提供设备和资金援助。
1981年到1990年野生朱鹮种群维持始终在10只左右,1991年到2000年种群数量从10只增长到102只。2000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朱鹮受威胁等级从极危调整为濒危,这标志着中国朱鹮保护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果。
从1985年到1995年,中国曾几次把朱鹮送到日本,和日本朱鹮进行“婚配”,都未能成功。但日本并未停止挽回朱鹮的努力。
1998年11月,借中国领导人访日之机,时任新潟县知事的平山征夫找到中国有关人员,诚恳相告日本国民渴望一对健康朱鹮的意愿。1999年1月,作为中国赠送给日本的礼物,朱鹮“友友”和“洋洋”抵达佐渡朱鹮保护中心。
是年五月,“友友”和“洋洋”生下了独子,日本国民为之痴迷,经过民众公开投票取名“优优”,象征柔和美好。它出生的时候,日本各大电视台都搞现场直播,热闹程度不亚于大熊猫“香香”亮相引发的轰动。
朱鹮从秦岭飞向世界
保护朱鹮,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它们回到大自然。
之后的20多年间,我国又陆续向日本输出“美美”“溢水”“华阳”等多只朱鹮,帮助日本重建朱鹮种群。一度灭绝的朱鹮再次飞翔在日本上空,目前总数已达700多只,其中野生增至500多只,栖息地已遍及佐渡市、长冈市、出云市、岛根县、石川县等地。
每逢节假日,很多外地游客坐船来到佐渡岛,只为一睹朱鹮风采。朱鹮森林公园设有朱鹮交流广场,游客可以近距离观察铁笼中的朱鹮日常。
根据日中相关的备忘录,日本需将中国提供的朱鹮孵出幼鸟中的一半归还中国,从2002年开始履行,到2016年为止实施了7次,共有47只朱鹮回归中国。
其中,2013年归国的7只朱鹮被转移至广东省的珍稀动植物保护中心。2018年7月,长隆在飞鸟乐园首次展出当年出生的8只朱鹮幼鸟,均为中方提供给日方的朱鹮种鸟的后代。
据日本环境省介绍,此次归还的朱鹮是2016年至2022年间在佐渡朱鹮保护中心出生的,共有9只雌性,7只雄性。待北京动物园的饲养准备工作就绪后,这些朱鹮将被正式接收。
43年过去了,我国朱鹮野外种群数量由7只增长至7000只以上,朱鹮受威胁等级从极危降为濒危。
朱鹮的栖息地面积也在不断扩展,已由不足5平方公里,扩大到1.5万平方公里,栖息地由最初发现时的陕西省洋县逐步向东亚历史分布地恢复,在陕西、河南、浙江等地均已安家。韩国在中国的支持和帮助下也建立起朱鹮的野外种群。
展翅云海间,万里任翱翔。以朱鹮鸟为主角的舞剧《朱鹮》自2014年问世,10年来,已在海内外上演300余场,三赴日本巡演,登上纽约林肯艺术中心,展现中国审美与气韵。剧中的“群鹮舞”曾在2021年央视春晚绽放,网友评价:“每一帧都是一幅画。”
2015年,《朱鹮》在日本29个城市巡演,64天演了57场。在最后一场演出结束时,“突然间观众席亮了,礼炮啊、绸带啊都飞起来了,舞台上所有人的情绪都有点失控了。最让我感动的是,观众席最后一排,他们拉起了一条长长的横幅,最后几个字是‘中日友好 万古长青 感谢你们’。”主演朱洁静接受采访时说。
另一项充满想象力的工作也在推进,通过朱鹮在东部沿海的野化放飞,重建历史上贯穿南北的朱鹮迁徙种群。
目前,现存的所有朱鹮均属于洋县种群,是一个不迁徙的居留型种群。据专家介绍,一旦恢复迁徙和不迁徙两类种群的生态功能,朱鹮对气候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将大大提高,可能彻底摆脱濒危状态,也将对世界濒危物种保护提供中国方案。
(参考资料:央视新闻、新华社、北京青年报、中国新闻网、光明日报、参考消息网、海外网、纪实人文频道、澎湃新闻、上观新闻等)
话题主持 | 记者 杨楚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