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舰主板如何塑造次世代体验:MEG Z890 ACE战神评测

全文3424字,阅读约需10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MSI MEG Z890 ACE战神主板作为旗舰级消费级主板,采用了黑色搭配银色的科幻式工业风格设计,尺寸兼容标准ATX机箱。

02该主板搭载了24相110A CPU供电、2相系统供电、1相核显供电及独立的VNNAON供电,共计28相供电模组,性能豪华。

03同时,微星为这块旗舰主板提供了三条PCIe x16全长插槽、五组M.2固态硬盘插槽以及丰富的接口和背板设计。

04此外,MSI CLICK BIOS X固件带来了更直观的分区设计和模块化功能,方便用户进行深度定制。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图片

毋庸置疑的是,代号Arrow Lake的英特尔第二代酷睿Ultra平台对于主流桌面市场而言可谓是一枚革命性的重磅炸弹。而好马配好鞍,本次我们也是获得了MSI旗下产品矩阵中最为旗舰的消费级主板 – MSI MEG Z890 ACE战神主板的评测资格。如何定义一张旗舰主板?旗舰主板又能带来怎样的次世代体验?不妨以它来探讨一二。

图片

外观设计

图片

作为一块旗舰主板,微星MEG Z890 ACE战神采用了十分具有科技感的黑色搭配银色的配色风格,搭配散热装甲上带有金属质感的斜切线条,带来了一种科幻式的工业风格,设计十分漂亮。同时,与去年的Z790 ACE相比,本次Z890 ACE战神主板的尺寸也从更大的E-ATX改为兼容几乎所有机箱的标准ATX尺寸,让玩家们能够使用现有的机箱进行升级。

图片

当然,正如某位做了一辈子小学生的侦探的名言:身体虽然变小但头脑一样清晰一样,尺寸上的变化并不意味着性能的降低。相反,在更先进的物料与能耗比表现出彩的酷睿Ultra 200S平台的双重加持下,这款Z890 ACE战神仍然搭载了十分豪华的物料规格。24相110A CPU供电、2相系统供电、1相核显供电与一相独立的VNNAON供电共计28相的供电模组可以说极尽奢华,对于超频玩家来说就是冲击极限的最佳伴侣,对于一般用户来说也能够通过负载均衡降低主板在日常应用中的供电压力和温度表现,搭配极为厚实的散热装甲,能够进一步提升主板的长期寿命。

图片

本代酷睿Ultra 200系平台的内存控制器由于摒弃了对DDR4内存的支持,实现了频率上的大跃进,JEDEC频率来到了6400MT/s。而在这张旗舰主板上,微星给到了最高支持9200MT/s+的标定,同时也延续了对Memory Try It!等技术的支持。这样的规范已经远远超越了普通玩家的使用范围,来到极限超频玩家的领域了。同时,我们可以看到,为了方便玩家在搭配各类高功率水冷散热器的情况下装配线缆,这块主板的双8pin供电接口被安排在内存接口的上方。考虑到12V供电带来的EMI干扰,这一点又更让笔者对这块主板能实现9200MT/s的标定感到敬佩了。

图片

同时,在这一侧,我们还能够看到一组6pin PCIe供电接口与EZ Debug LED灯。对于越来越高功率的各类板载设备,包括内存、M.2固态硬盘、风扇、LED灯以及各种复杂的PCIe设备,甚至背板的IO供电来说,标准的ATX供电越来越难以应付,引入PCIe供电接口以减轻压力自然是必要之举,这也方便了用户接驳更多拓展设备。

图片

前文提到的供电升级问题当我们考虑到酷睿Ultra 200S平台提升的拓展性带来的更多选项就显得更为重要了。酷睿Ultra 200S平台提升的拓展性在我们前面做的平台评测中已经有所分析,在此也不做重复,而在这块主板上,微星的设计师选择了提供了三条PCIe x16全长插槽,能够同时安装一块三槽显卡和一张双槽显卡并共享CPU直连的PCIe 5.0通道,还提供了五组M.2固态硬盘插槽,其中M.2_1与M.2_2均直接来自CPU。而且,如果你愿意放弃四条PCIe 5.0通道,还能够将支持M.2 22110长度的M.2_4在BIOS中改为使用CPU通道,拓展性上可以说是彻底拉满。

图片

主板的背部IO也同样充足。高达11个USB 3.2 Gen2 Type A接口和两个USB 3.2 Gen 2 Type C接口让玩家可以随便选择插口都能实现同样的高速,两个40Gbps的雷电4接口也让用户能够轻松接驳各类设备,搭配10GbE有线网卡与WiFi7无线网卡,这块主板在接口上的拓展性令人叹为观止。而且这还没完,主板内部还有四组USB 2.0、4组USB 3.0 A口和一组USB 3.2 Gen2*2的接口,而这最后一组USB-C内部接口搭配前文提到的6pin供电,能够实现高达60W的PD快充,这意味着你甚至可以通过你的主板为MSI Claw这样的便携式掌机充电,常见的手机平板自然不在话下。

图片

当然了,多样的连接接口与高功率的主板自然对电气元件的密度提出了高要求,而为了保护这些尺寸微小的精密元件,微星也为这块旗舰主板设计了对应的金属背板。它不仅能够支持。主板的重量,让它减少搭载高性能设备时的弯折,还能够防止与各种其他配件的摩擦剐蹭损伤主板的元器件或PCB,延长使用寿命。可以说,微星在这块主板的外观与电气设计上做到了极致,令人爱不释手。

图片

我们使用了如图所示的配置组装了本次的测试机。可以看到,由于同时采用了微星的MEG Z890 ACE主板与RTX 4080 SUPER Expert 大神显卡两大核心配件与支持MSI Mystic Light RGB生态的全套配件,整机不仅在视觉观感上相当一致,还能够通过MSI Center App进行统一管控。

图片

图片

图片

成熟稳重的新BIOS

MSI CLICK BIOS 5的设计在发烧友中可谓是好评如潮,在外观的酷炫程度与实用性上做了一个较好的均衡,搭配直观的分区设计更是让用户能够轻松找到自己想到的功能,笔者自己就是这套设计的忠实拥趸之一。而在本次Z890 ACE战神主板上,我们也看到了MSI CLICK BIOS的第六代升级——MSI CLICK BIOS X。

图片

可以看到,在这张旗舰主板上,默认采用了MEG风格的皮肤,采用了暗金色的装饰风格,凸显高端、典雅的气质。而整体的UI设计风格也有了大刀阔斧的改变,采用了模块化的设计风格,包括常见的信息和快捷选项都分门别类地展示在屏幕上。除了面向CPU性能的Game Boost与面向内存的XMP开关之外,由于本次酷睿Ultra 200系处理器搭载了NPU模块,微星也提供了NPU AI Boost的选项。由于这次评测的对象是这张Z890 ACE主板,我们也就选择了最激进的全解锁模式,来全面考核这块主板的表现。

图片

按下F7进入高级模式,我们看到新版Click BIOS X也同样采用了三段式的设计,只是改编成左边主选项、右边咨询栏搭配中间微调项的设计,在保留了微星一贯风格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当有效的简化,只是这种在风格上的剧烈改变在美学上就有点仁者见仁了。就笔者自身而言,在熟悉了基本操作之后还是比较喜欢这种新风格的。

图片

当然,在具体的子选单层面,微星仍然保持了自己简洁易懂且高可用的特性,用户能够轻松使用这套新UI配置各种熟悉的参数,实现灵活的深度定制。

MSI Center:一如既往的好用,还有生态链功能

图片

相信玩家们对于微星的板载软件MSI Center同样并不陌生。这套涵盖了微星消费者市场全家桶的工具不仅与友商竞品一样允许用户在Windows中轻松调整系统的各项配置参数,还支持模块化部署,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下载安装对应模块,实现灵活的配置方案。

图片

同时,由于我们的配置包括了微星自家的板卡与支持Mystic Light RGB生态的第三方机电产品,在MSI Center中还能实现多样的生态链联动功能,十分有趣。例如,在管理散热系统的酷冷指南页面中,用户可以通过散热加速功能利用大神的背部风扇快速带走机箱热量,十分有趣。

图片

我们前文提到这块主板支持通过前置USB-C连接口实现最高60W的PD充电,在MSI Center中用户也可以通过Super Charger +功能实时监控充电状态,方便排障。

强大无比的性能表现

图片

当然了,作为一块旗舰主板,性能自然也是我们必须要讨论的重点。我们首先使用30分钟的FPU测试对主板的供电能力进行测试,抓取结果来看看。在完全解锁的模式下,我们监测到Ultra 9 285K的平均功耗光速突破了300W的大关,在高性能的阿萨辛四双塔散热器压制下温度也来到了顶格的105℃,可以说是压力超高了,但此时频率也仅是P核5.4GHz、E核4.6GHz。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尽管在官方预设的频点下酷睿Ultra 200系处理器的能耗比表现相当出色,但在极限高频上由于当代处理器天生的复杂性表现仍然不太好看,唯一值得庆幸的是通过板载的Nuvoton NCT6687D芯片抓取的数据,除了CPU之外的四个监控点给到的温度数据都相当轻松。同时,凭借着极尽奢华的堆料,微星仍然在这个对于日常用户来说,在Intel的标准预设的基础上进行微调就足以带来相当舒适的使用体验的平台上保留了深度调教甚至极限超频的宽裕空间。

旗舰主板就该这么设计

图片

从测试中我们可以看到,这块新一代的旗舰主板不仅拥有兼容度更高的小尺寸ATX标准版型与新一代酷睿Ultra 200系处理器带来的全部技术革新,还有新一代的CLICK BIOS X UEFI固件搭配厂商对DDR5、PCIe 5等高速总线更加深入的理解带来的性能提升,而其结果就是一张集齐了所有要素的旗舰主板。无论是极限超频发烧友还是日常游戏办公的普通用户,可以说,只要你有足够的预算,这块主板就能够满足你所有的需求,除非你这个需求包括同时接驳一张三槽卡一张双槽卡还要再来一张PCIe拓展卡,那这确实在物理意义上有点难以实现。当然了,考虑到多GPU应用实际上在当下是一个很小众很小众的需求,笔者并不认为无法实现这样的装机方式对这块主板的伟大之处有什么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