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史漫笔258】“近江商人”留下的家训比财富更值钱

◆《日本华侨报》总主笔 蒋丰

时光荏苒,许多记忆已随风而逝,但十年前在新浪博客“日本天天蒋”专栏里与读者们分享的那些关于日本各地消费观的文字,却依然清晰如昨。其中,滋贺县的“近江商人”以其独特的商业智慧与人生哲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日本滋贺县,这片孕育了无数商业奇才的土地,不仅见证了“近江商人”们如何巧妙地赚钱与花钱,更展示了他们深邃的文化底蕴与哲学思考。在这里,商业与文化交织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让人在赞叹之余,也不禁陷入深深的思考。

图片

“近江商人”人才辈出的滋贺县是既能赚钱又善于花钱,堪称理想型。日本和中国都讲“老一辈的打拼”,这里一定既有有形资产,也有无形财富。在日本商业文化史占据举足轻重地位的“近江商人”留富无数,纵然像伊藤忠、丸红等一众跨国企业都孕育于此,但“近江商人”最值钱的,还是朴素到底的“家训”。无论是从商业的角度,还是从文化的视野,总是让人读到哲学性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奢者必不久”。日本《平家物语》的序言中,写有“骄奢者不长久”的句子。中国的《奢侈吟》讲“侈不可极,奢不可穷,极则有祸,穷则有凶”。《旧唐书》也说“奢侈者,危亡之本”。把“奢者必不久”作为座右铭的近江商人是松居游见。他把这句话用笔大大地写在自己的自画像上,既是家训,也是其遗训。作为成功的商人,活跃于19世纪初的松居游见坐拥巨大的财富,但个人生活极其节俭,身不见绢布,脚只穿草鞋,行商之外和农民一样下地干活,扑在庄稼上。人生在世,不过三餐,且能避风雨和寒暑足矣。这是松居游见的人生哲学。据传,他只要出远门,一到住宿的客店,就先要向店主索要编草鞋的材料,把第二天的草鞋做完才睡。

图片

“忍耐苦难,宽以待人”。如果浓缩成两个字,用日语可以写作“堪忍”。这是近江商人小杉五郎右卫门的世代家训。这个家训背后还有一段经典的励志故事。1837年,伴随当地出台的借贷废除令,小杉五郎右卫门遭受重创,一蹶不振,终日萎靡。见此情形,同为近江商人又是前辈的松居游见鼓励他“困难的时候恰恰是机遇”,建议他再次前往石川县行商。冷静下来的小杉五郎右卫门意识到,其他商人就像自己一样受政策限制不再前往行商,目的地的商品一定供不应求。这不就是机遇吗?如此,小杉五郎右卫门重整旗鼓,赚得盆满钵满。为感谢在艰难时期给予自己方向的松居游见,他在家中挂上松居游见亲笔写的“堪忍”2字作为家训传承。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这是近江商人塚本喜左卫门的家训,有着浓厚的中国文化的影子。中国的《周易·坤》有“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类似这样的中国思想深刻影响着近江商人形成自己的从商精神和人生哲学。从事服装买卖的塚本喜左卫门手下的商铺不计其数,而手握财富的同时,他也是个远近闻名的乐施好善之人。忙于商业之中,他还担任村长,隐居后十分注重积“隐德”。向村里捐赠宅子,逢年过节,还悄悄地在贫困的家庭门前放上装有米和钱的袋子,是恩泽乡人的“田螺大叔”。

图片

至于近江商人西川利右卫门,他的家训则是“先义后利荣,好富施其德”。这短短的几个字,却道出了商业与道德之间的微妙关系。西川利右卫门深知,商业的成功不能建立在牺牲道德的基础上。因此,他始终秉持着“从商先做人”的原则,把商业的繁荣与道德的修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先义后利荣,好富施其德”。这是近江商人西川利右卫门的“家训”。见字望义,西川利右卫门注重从商先做人,商富要行德。这样的家训的挂轴在他本家和家族的家里都可见到,可谓是其家庭的“精神谱系”。 

由德及财,由财行德,这是近江商人在数百年以来塑造的“内核”。作为日本“三大商人”口碑之首,恐怕不是财富的多少,更多是在价值观传承和传统发扬上的地位。卖方、买方、社会都有利的“三方有利”的商业文化根深蒂固,也成为日本企业行走江湖时重视的文化底蕴。放眼现代,还有激荡的未来商海,成为“近江商人”也是不少日本企业家孜孜以求的自我像,也是百年企业能够存续的“内驱”之一。(2024年10月25日写于东京乐丰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