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美国总统大选仅剩一个月,各方竞选活动已如火如荼。副总统哈里斯在一次公开讲话中放出强硬言论,直指我国,声称美国将在与我国的竞争中取得胜利,并表示即使胜选,她也不会寻求中美之间的冲突。
这番话引发了中俄的冷淡回应。两国一致表态,对美国大选的结果毫无兴趣,无论谁当选,美国的对外政策都不会有实质性变化。
哈里斯的对华强硬表态
哈里斯的这番“对华强硬”言论并不出乎意料。面对特朗普的激烈竞争,哈里斯试图通过对我国施压,来赢得国内更多支持。
近些年来,无论民主党还是共和党,遏制我国已成为美国政界的一大共识。因此,哈里斯将对华强硬作为其竞选核心策略之一,希望以此来转移国内经济问题和社会矛盾的焦点。
哈里斯在竞选中强调,她的目标是赢得21世纪的“大国竞争”,保护美国企业利益,特别是通过援助台湾,确保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主导地位。
她的口号直指美国必须在各个领域打败我国,尤其是在经济和技术上。她提出美国应依赖“非军事手段”击败我国,通过经济制裁、技术封锁、舆论打击等手段来削弱我国的崛起。
这种“竞争但不冲突”的表态,虽然表面上避免了直接对抗,但实际上是以各种手段遏制我国崛起的延续。
哈里斯清楚,在竞选季节,公开谈论战争是禁忌,尤其在国内面临通货膨胀和社会分裂的局面下,民众更关注经济和就业问题。
因此,她通过描绘美国击败我国后的“复兴愿景”吸引选票,试图塑造出一种美国重返巅峰的幻想。
中方冷淡回应
面对哈里斯的强硬表态,中方的回应可谓冷淡而务实。
我国外交部明确表示,对美国选举结果没有兴趣,无论谁当选,美国对华政策的大方向都不会有本质变化。
我国认为,美国两党在对外政策上分歧不大,遏制我国已经成为美国政坛的共识。
事实上,我国在过去几年中,已经对美国的对华政策有了充分的应对准备。
中美之间的贸易战、科技战、外交摩擦早已将双方的对立面推向前台。
在这种背景下,中方早已意识到,不论是民主党的哈里斯还是共和党的特朗普,最终上台后都将延续当前的对华敌对态势。
值得注意的是,哈里斯所提到的“竞争不冲突”策略,并没有改变中方的战略判断。
我国已经多次表示,愿意与美国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合作,但不会接受任何形式的威胁和胁迫。
无论是经济制裁还是科技封锁,我国已经在多个领域加速自主研发和替代,削弱了美国试图通过经济和技术手段遏制我国的能力。
俄罗斯的冷眼旁观
与我国的反应相似,俄罗斯也对哈里斯的言论表现出冷淡态度。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指出,俄罗斯对美国的内政问题没有兴趣,尤其是在美国大选这样高度政治化的时刻,俄罗斯更不会卷入其中。
事实上,俄罗斯早已意识到,无论谁当选,美国都会继续其对俄遏制政策,哈里斯的上台并不会带来任何实质性的缓和。
近年来,俄罗斯与我国在多个领域展开了广泛合作,尤其是在经济和军事领域的互动更加密切。
面对美国的联合打压,中俄两国逐渐形成了“战略伙伴”关系,双方在国际事务中的立场更加一致。在面对美国的强硬态度时,中俄的“异口同声”也表明了两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默契与合作。
美国的困境与对外政策的内外矛盾
哈里斯的强硬言辞,实际上反映了美国当前的内部困境。疫情带来的经济衰退、通货膨胀以及社会撕裂,已经让美国深陷困境。
面对国内诸多问题,特朗普和哈里斯都选择通过“外部敌人”来转移焦点,我国成为了这场竞选中的“最佳靶子”。
然而,现实情况是,美国的“去工业化”进程早已让其失去了对全球经济的主导权,而我国的产业升级则取得了显著成效。如今的我国已不再是可以轻易被遏制的对手。
尽管哈里斯试图通过经济、技术和舆论的手段打压我国,但这些手段在过去几年中已经逐渐失效。中美之间的竞争不仅限于经济层面,更涉及到全球格局的重塑。
对于美国而言,未来的对外政策不仅需要应对我国的崛起,还要面对国内经济和社会矛盾的激化。
无论是哈里斯还是特朗普上台,他们都需要在解决内政问题的同时,重新审视美国的国际战略。
如果继续抱着冷战思维不放,试图通过遏制我国来恢复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美国将面临更多内外困境的叠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