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礼来公司宣布在北京经开区成立中国医学创新中心;10月22日,复星医药正式与北京经开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一周的时间里,两家全球生物医药行业的领军企业接连选择北京经开区,成为经开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不断壮大、发展机遇持续释放的有力证明。
作为首都高精尖产业的主阵地、医药健康产业的主要承载区,北京经开区已聚集各类生物医药企业近5000家,2023年生物医药产业产值规模近1000亿元。随着创新药械取得新突破、新项目接连落地、产业环境持续优化,当前,北京经开区正加快打造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
企业活力旺
创新药械成果丰硕
日前,赛诺威盛研发生产的业界首款靶心CT(注:发明专利技术)——AlphaCT968擎天512层大孔径超高速CT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医疗器械注册证,正式步入商业化销售阶段。据悉,该款产品在完美继承传统512层CT优势的同时,针对临床痛点,提供大孔径专科化解决方案,真正做到更大孔径、更快扫描、更低剂量、全科应用。
产业向前发展的动力,源于一家家创新型企业。目前,北京经开区聚集各类生物医药企业近5000家,其中包括拜耳、赛诺菲、阿斯利康、GE医疗等一批世界五百强企业以及泰德制药、神州细胞、赛诺威盛等知名企业,涵盖了化学药、生物药、现代中药、新型疫苗、高端医疗装备、第三方服务平台等医药健康产业全领域,形成了龙头引领、集群共进的发展格局。为方便企业在“家门口”就能实现药物、器械的上市申报,北京经开区支持保障国家药监局六大中心先后入驻,还推动设立了北京药品医疗器械创新服务站、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医疗器械创新北京服务站。
在各个细分领域,区内企业正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创新药械成果不断涌现,惠及中国乃至全球患者。今年8月初,博尔诚自主研发的全球首款食管癌血液基因甲基化检测产品获批上市,标志着我国在食管癌早期检测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实现从“0”到“1”的跨越式创新;9月,泰德制药利斯的明透皮贴剂获批上市,用于治疗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的症状,成为首个获批上市的国产利斯的明贴剂……
产业吸引力强
前三季度253家生物医药企业入区
10月15日,礼来公司宣布在北京经开区成立中国医学创新中心,以促进临床研究和加速药物研发进程。礼来免疫治疗领域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京建立礼来中国医学创新中心与礼来创新孵化器将进一步深化礼来在中国百年的业务布局。新中心将赋能我们探索新型临床研究设计,以加速患者获得突破性疗法。”
从恒瑞医药北方运营总部和产业化基地项目开工建设,到瓦里安医疗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落地启用,再到礼来中国医学创新中心、复星医药正式签约,今年以来,一批生物医药重点企业选择经开区、将项目落在经开区,为产业集群不断注入新的活力。据悉,今年前三季度,253家生物医药企业入区,目前,经开区已聚集各类生物医药企业近5000家。
这背后,是优质的营商环境持续释放着产业吸引力。前不久,北京经开区康桥医疗健康并购投资基金正式设立,总规模30亿元,将重点关注医疗健康产业投资机会,通过探索“控股持有+主动管理”模式引进生物医药成熟项目落地亦庄,为区内生物医药创新生态赋能,持续壮大经开区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进一步推动亦庄生物医药产业“强圈固链”,加速建设全球“新药智造”产业高地。此外,北京经开区发挥政策支持力和引导力,已出台了“1+2”生物医药产业政策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建设全球“新药智造”产业高地行动计划(2023-2025年)》,未来还将聚焦合成生物等细分赛道出台专项政策,带动产业提质升级。
规划布局优
孕育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当前,北京经开区正按照北京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医药产业创新高地”的整体部署率先发布各项支持政策,与落地经开区的国家药监局六大中心形成部市区联动,以“国际、创新、共享”为规划理念,加快规划建设北京医药创新公园(BioPark)。
据介绍,BioPark旨在着力集聚高能级创新资源、支持高价值创新产品、营造高效能创新生态,打造国际医药创新资源的引领区、集聚区,以政策创新、监管创新、空间优势、开放优势,支持区内医药健康企业加快新技术创新突破和新产品上市进程。目前,BioPark已规划出4个片区,其中,起步区将围绕六大中心办公地布局创新资源,打造国际企业总部集群;北部医工融合区将重点发展国际顶级专科医院及转化医学相关产业;东部研发转化区重点面向企业研发生产需求;南部医药智造区重点发展智造功能,打造高标准工业上楼项目。
“去年,经开区生物医药产业产值规模近1000亿元,预计到2025年,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将达到2500亿元。”经开区有关负责人表示,经开区会坚持政策创新、监管创新,加速新技术的创新突破和新产品的上市进程,有效地推进创新链、产业链、政策链的深度融合,优化要素资源的配置,培育优质的创新生态,助推企业加快创新步伐。
来源:亦城时报
作者: 李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