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视觉新品,谁在尝试握住市场主动权?

· 年会倒计时55天 ·

2024(第十一届)高工机器人年会

暨高工金球奖颁奖典礼

万物向新 蓄力笃行


主办单位:高工机器人 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

大会时间:2024年12月19日-21日

大会地点:深圳机场凯悦酒店

大会规模:1200人

*本文共约 4098 字,阅读完成需 8 分钟。


四年的时间,足以改变一个行业的格局。


2021年,机器视觉行业高歌猛进;2022年,在资本的助攻下,机器视觉企业短兵相见,跑马圈地;2023年,资本的热情开始退去,机器视觉行业迎来新一轮洗牌;2024年,机器视觉行业洗牌加剧的同时,行业分化明显持续加大。


这四年里涌现了一些新的面孔,当然,也有部分老面孔开始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点,或已经消失于历史的长河。


为了一探机器视觉行业发展脉络,高工机器人盘点了2024开年以来的新品发布(统计时间截至10月23日),大概有30家+企业发布了35+新品(不完全统计)。可以看到,还留在牌面上的玩家,正在积极求变,及时调整战略与战术。


图片


向下滑动查看




图片

产品迭代速度快&性能优势是核心



从上表可发现,相较于往年,今年机器视觉企业推出的新品数量有所减少,更多的是在既有产品的基础上进行更新与优化迭代。

例如,海康机器人推出的SWIR相机小尺寸低功耗版,就是延续了SWIR相机在0.4μm-1.7μm内连续响应的优点。

奥比中光在发布Gemini 335Lg是双目3D相机Gemini 335L的GMSL2/FAKRA升级版,专为自主移动机器人(AMR)和机械臂提供更安全、稳定的连接,进一步提升其在严苛条件中的运行表现。

产品升级的背后与行业需求息息相关。

2024年开始,新能源行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周期性调整,面临较大增长压力,对于机器视觉的需求支撑减弱。

从短期来看,宏观经济的承压,制造业需求动能的缓慢释放将不可避免对机器视觉的需求造成一定的压力,导致整体需求增速相对放缓。

行业人士向高工机器人介绍,当下游需求变缓时,与持续推出全新产品相比,各家企业更倾向于“练内功”,优化现有产品,以满足更具体、更细分的市场需求。

一方面,对于部分腰部及以下的企业而言,或许由于技术、资金等方面的限制,难以推出具有颠覆性的新品,只能选择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进行迭代升级,以保持市场竞争力,这种策略虽然相对保守,但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

另一方面,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场景的拓展,机器视觉厂商开始更加注重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而不仅仅是价格。

同时,行业用户对机器视觉产品和场景的理解逐渐深入,开始提出更加专业、具体的需求,这也促使机器视觉厂商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产品的研发和创新上。

从上表中也可以发现,今年机器视觉厂商推出的新品,主要聚焦在“小体积、抗反光、高精度、高性价比”等方面。

以小体积为例。在实际的应用场景中,机器视觉产品搭载着机器人使用的时候,经常会遇到空间狭小、环境复杂的情况,难以实现快速部署和移动检测。同时,机器视觉相机对于某些“眼在手上”的检测场景,较重的末端负载也会影响机器人的运行速度和操作精度。

今年以来,海康机器人、梅卡曼德、伟景智能、凌云光、迁移科技、如本科技、跨维智能等企业均在产品体积上做了调整,可适配更多精细化、狭窄空间的检测场景。

例如,海康机器人推出的TOF感知RGBD相机是一款低成本、小体积、配置全面的立体相机,凭借硬件级的深度图像处理方案,可高速同步输出深度图及彩色图,适用于体积测量、识别、定位等行业应用。

如本科技推出的RVC-I2120采用轻量化外观设计,重量仅500 g,测量精度高达 0.01 mm。对于螺栓定位、紧固状态、外观缺陷等检测场景,RVC-I2120 都能提供清晰、可靠的检测数据。

再来看看“抗反光”,不稳定的环境光会给3D视觉的识别带来很多干扰,而针对透明、白色、黑色反光物体的识别,更是一大行业应用痛点。

跨维智能推出的IRIS智能相机采用了双目立体成像技术,不仅有效地解决了复杂光照和半室外强光条件下的成像问题,还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准确性。更重要的是,双目成像技术在保持高性能的同时,还实现了成本优化,凸显了其出色的经济性优势。

迁移科技推出的Epic Eye Pixel Pro不仅具备小体积、轻重量、快速成像的优良性能,还通过采用全新突破性的自研编码模式,实现了对透明物体、反光物体和黑色物体的高精度成像,可用于金属件上料和物流等场景。

奥比中光推出的Gemini 330系列双目3D相机,可以在户外、室内、夜晚、白昼等不同光照条件以及复杂多变的动态环境中稳定输出高质量深度数据,精准还原场景和物体的3D信息,广泛适用于AMR、巡检机器人、配送机器人、人形机器人、机械臂、无人机、人体重建等机器人和AI视觉应用场景。

在精度方面,埃科光电推出的TS-SCL系列高速相机、华睿科技的245MP超高分辨率高速相机、埃尔森AT-S1000-02C-E等均具备高精度的优势。

此外,高工机器人调研获悉,珩图科技即将在今年12月份发布一款迅猛龙VRD系列 (VRD-600B / VRD-1300B)产品。该系列产品也是采用超紧凑、轻量化设计,专为协作机械手的"眼在手上"3D引导应用量身定制,能够在复杂的工业环境中实现高速、精确的三维视觉引导,适用于精细制造、自动化检测等领域。



图片

深耕细分场景



在走访3D视觉企业的时候,就有企业负责人向高工机器人表示,机器视觉行业是一个碎片化的赛道,在进行产品定义的时候,应该回归到某些细分行业,垂直、扎深。


“如果一开始就专注于某个细分领域,或许反而是最容易成功的。若一开始总是想着做‘渣男’,每个行业都想‘雨露均沾’,除非是企业最终可以做到产品标准化、成本领先,否者也会因为脚步迈得太大,资源分散和缺乏专注而导致失败。”


从今年机器视觉相机的应用情况看,大部分的机器视觉企业不再做AII in 的全赛道豪赌,而是分散在各个细分赛道,寻找适合自身的业务定位和出路。


从下游应用来看,汽车及汽车零部件行业仍然是机器视觉最重要的应用行业之一,以海康机器人、梅卡曼德、视比特机器人为代表的企业正在坚持深耕。


例如,视比特机器人的焊缝外观缺陷在线检测系统主要针对汽车车身及零部件在焊接过程中常出现的咬边、气孔、烧穿、焊瘤焊渣、凹坑、中断等外观缺陷,采用了2D+3D融合检测的技术方案,可实现最小可检缺陷尺寸0.5mm的在线检测。同时,该系统也具备了广泛的工艺兼容性与场景适应性,无论是气保焊、激光焊等主流焊接工艺,还是平焊缝、角焊缝等多种焊缝形态,均能实现精确无误的识别与检测。


此外,高工机器人注意到,与往年相比,今年焊接领域是机器视觉的一个重要应用方向之一。受益于国内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推动,叠加焊接劳动力短缺、用工成本上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智能焊接机器人的需求日益凸显。


具体体现在,以钢结构和船舶为代表的行业对智能焊接机器人的需求呈现上升趋势,焊接机器人对机器视觉的需求亦在不断增加。将机器相机搭配机器人做焊接,机器人可以进行焊缝识别跟踪,实现“免示教”焊接。


面对这一蓝海市场,以梅卡曼德、伟景智能、如本科技为代表的企业正在持续发力。


梅卡曼德的Mech-Eye Welding高精度 DLP结构光焊接专用3D相机采用了先进的光学器件和成像算法,在环境光、焊接弧光的干扰下,也能对高亮反光的焊接件&坡口/多重反射焊缝/薄板搭接焊缝生成高质量3D点云数据;体积小巧、结构紧凑,配备了镜头保护和散热组件,在恶劣的焊接环境下能够持续稳定运行,适合钢结构、船舶等领域高精度免示教焊接场景。


伟景智能的智能焊接专用3D相机-星光眼具有高精度、抗强光、体积小、防飞溅盖和动静态一体等特点,能够实现工件定位、焊缝提取和焊缝跟踪等功能。借助于智光眼相机配合专用猛虎软件,用户可以轻松完成工件扫描、焊缝规划等操作。


如本科技的RVC-M2600专为智能焊接领域设计,采用全新硬件平台,机身尺寸仅148×73.5×73.5mm,重量仅0.95kg,适合狭小空间的焊接任务。针对性地解决智能焊接的痛点,如超强环境光下成像、高反光工件成像、多次反射工件成像等,可适应极端温度,具备高效防护与控制等优势。



图片

乾坤未定,你我皆黑马



当资本的势力对机器视觉行业的助力减少后,可以发现,与前几年动不动就“价格火拼”的现象相比,现在的机器视觉行业更显“理性”。


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其一,大部分企业已经意识到,是否拥有软件自研能力是彼此间拉开差距的关键。


图漾科技CEO费浙平表示:“从长远来看,将来机器视觉行业的市场格局,一定是‘高性价比硬件产品 + 免费软件平台’格局,只有具备这种产品能力的公司才能成为将来的行业领导者。”


可以看到,今年梅卡曼德、海康机器人、视科普、均普智能等企业在软件方面下功夫。梅卡曼德推出Mech-MSR测量软件,海康机器人推出VM 3D算法平台V2.2版本,视科普推出SCAPE CoCreator平台,均普智能推出PIA Vision视觉AI应用平台。


其二,当资本的势力对机器视觉行业的助力减少后,可以观察到厂商们普遍变得“踏实”了。部分机器视觉厂商开始更加注重产品的实际性能和交付能力,而不再是过度依赖宣传和噱头来吸引客户。因为,对其而言,只有提供高性能、高质量的产品,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正如前文所说,机器视觉行业的洗牌还在继续,一些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厂商逐渐被市场淘汰,而一些具备强大自研能力和市场洞察力的厂商将会崭露头角。 


当然,这个过程注定会“流血、流汗”,但请不要失去信心,机器视觉行业具备巨大的发展潜力是确定的。


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机器视觉市场规模185.12亿元(该数据未包含自动化集成设备规模),同比增长8.49%。其中,2D视觉市场规模约为161.50亿元,同比增长6.09%,3D视觉市场约为23.62亿元,同比增长28.35%。


GGII预测,2024年中国机器视觉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00亿元,同比增速接近12%。预计至2028年我国机器视觉市场规模将超过395亿元,2024-2028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7.5%。其中2D视觉市场规模将达到315亿元,2024-2028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5.3%。3D视觉市场规模接近80亿元,2024-2028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8.9%。


广阔的市场下,乾坤未定,你我皆黑马。



 关注机器人的一切,欢迎来交流 
*请备注企业及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