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元勋——黄兴诞辰150周年纪念

图片

黄兴像(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无公则无民国,有史必有斯人。

——章太炎

湖南有黄克强,中国乃有实行的革命家。

——毛泽东

作为辛亥革命时期与孙中山并称“孙黄”的革命元勋,黄兴一生以“无我”“笃实”自勉,为推翻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作出重要贡献,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爱国主义者、杰出的民主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

一、创立华兴会,组建同盟会


黄兴(1874.10.25~1916.10.31),原名黄轸,字克强,出生于湖南省善化县(现湖南省长沙县)。1902年6月,黄兴被湖广总督张之洞选派赴日本留学。1903年,为抗议沙俄侵占中国东北,黄兴与留日学生组织“拒俄义勇队”,准备赴东北抗击沙俄,却遭到清政府阻止。黄兴意识到“中国大局,破坏已达极点。今而后惟有实行革命,始可救危亡于万一耳”。也就在这一年,黄兴毅然放弃留学,回国开展反清革命。

图片
俄国军队进入沈阳(图源:中国近代影像资料库)

(一)创立国内第一个反清革命团体,提出革命纲领和斗争策略

1904年2月,回到国内的黄兴在长沙创建华兴会并担任会长。在成立会上,黄兴提出“自当讨论发难之地点与方法以何为适宜”的问题,以及“直捣幽燕,驱除鞑虏”的革命目标。对于斗争策略,黄兴提出“采取雄踞一省,与各省纷起之法”,“或由会党发难,或由军学界发难,互为声援”等方式。

图片
华兴会部分成员合影(前排左一为黄兴、左四为宋教仁)

华兴会成立后,其各地成员积极开展革命活动。华兴会虽成立于长沙市,但并非一个仅局限于湖南的地域性组织,其骨干成员遍布全国大江南北乃至海外,在上海、武昌、东京等地陆续成立有外围组织,初步形成革命党人大联合的格局。此后,其成员成为多个省份从事反清革命的重要首领。

(二)与孙中山共创同盟会,为领导和推进辛亥革命提供组织保证

1905年8月,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孙中山出任总理,黄兴担任执行部庶务。同盟会的成立,孙中山是首倡者和发动者,黄兴则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在成立同盟会问题上,黄兴努力说服革命党人在创建一个统一的革命团体上达成一致。在黄兴的支持和响应下,华兴会成员大部分加入同盟会,极大壮大了同盟会的力量。以孙中山、黄兴为轴心的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建立加强了革命力量的团结和统一,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新阶段。

图片
在日本的同盟会会员合影

同盟会成立后,黄兴“实居协理之职,总理不在,有全权主持”,广泛建立分支机构,为革命运动在全国广泛开展奠定组织基础。期间,黄兴将发展组织工作的重点放在军营下级将弁和在日本学习军事的留学生,以及国内随营学堂师生,培植了一大批武装起义的军事骨干,其中加入同盟会的陆军士官生不下百人。

图片
黄兴与孙中山合影(图源:《黄兴传》)

(三)拥戴和维护孙中山,保障革命工作的团结和统一

同盟会成立后,在党内出现矛盾、发生争吵甚至分裂时,黄兴都挺身而出,极力维护孙中山的领袖地位,加强党内团结。当自己与孙中山产生意见分歧时,黄兴亦能顾全大局,为革命隐忍负重,秉持“党只有国民党,领袖惟中山,其他不知也”的原则,在革命大方向上始终与孙中山保持一致。

二、领导武装起义,筹组南京临时政府


(一)策动和领导武装起义,为推翻清王朝统治铺平道路

自华兴会成立后,黄兴先后组织、策动了长沙起义、萍浏醴起义、镇南关起义、钦廉上思起义、广州新军起义和黄花岗起义等武装反清斗争。1908年的钦廉上思之役中,黄兴率华侨青年200余人对抗20000多清军,抱定“遇敌不问多少,皆迳向攻扑”的原则,以一当百,转战数月,敌人闻而生畏,其“威名因以大著”。

1910年广州新军起义失败后,黄兴总结在粤、桂、滇边境多次起义失败的教训,提出起义“必能从军队下手”,择地“必能从省城下手”的新方略,将起义动力由依靠会党转变为争取新军反正,将发难地点由边远地区转移到中心城市,这是同盟会领导武装起义的重大战略转变。

图片
黄花岗起义中被俘的同盟会义士

在这一策略指引下,1911年4月27日,孙中山和黄兴等人发动“最剧烈”的革命运动——黄花岗起义。作为总指挥的黄兴抱定以身殉革命的决心,率敢死队冲锋陷阵,伤右手,断手指,最终仅以身免。黄花岗起义是武昌首义前的一次总动员和总预演,惊天地、泣鬼神,“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

图片
革命军占领武昌城(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1911年10月10日,以武昌首义为标志的辛亥革命爆发,一举推翻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武昌起义爆发后,黄兴驰赴武汉前线,先后担任湖北民军总司令和军政府战时总司令。在黄兴的指挥下,起义军在汉口、汉阳等地与清军血战,写下武昌首义的恢弘篇章,为各省响应武昌起义、宣布独立赢得了时间,加速了清王朝的覆灭,也为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创造了重要条件。

(二)竭忠尽智,为创建中华民国扫清障碍

在组织南京临时政府过程中,黄兴在关键时刻发挥了重要作用,展现了顾全大局的高尚品格。1911年12月,各省代表会议致函黄兴,欢迎他赴南京组织临时政府。临行前,黄兴获悉孙中山不久即可到达上海,决定等待孙中山到达上海之后再定行止。他解释说:“孙先生是同盟会的总理,他未回国时我可代表同盟会;现在他已在回国途中,我若不等待他到沪,抢先一步到南京就职,将使他感到不快,并使党内同志发生猜疑。”在黄兴等人的积极努力和精心安排下,孙中山顺利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胜利完成建立民主共和国的创举!

图片
1912年1月,孙中山、黄兴与陆军部官佐合影(图源:中国近代影像资料库)

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黄兴被任命为陆军总长兼参谋总长等职。作为九部之首的陆军部首席总长,黄兴“实各部之领袖”。期间,黄兴在协助孙中山处理各项政务的同时,部署北伐,主持制定了一系列军事方面的规章制度、条例、律令。

三、反袁护国,维护共和


辛亥革命不久,袁世凯骗取革命党人信任,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当上临时大总统,继而又成为正式大总统。此后不久,袁世凯撕掉伪装,镇压革命党人,复辟帝制。

(一)“二次革命”,举兵讨伐袁世凯

图片
1913年3月,孙中山、黄兴等人商讨反袁时合影

1913年3月“宋教仁案”发生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为捍卫共和政体,发动“二次革命”。尽管黄兴知道敌我力量悬殊、准备不充分,但在袁世凯调集大兵南下镇压革命党人的关键时刻,毅然挺身而出与孙中山商议武力讨袁问题。随后,黄兴赴南京出任江苏讨袁军总司令,挟江苏都督程德全宣布独立。9月,“二次革命”失败,黄兴和孙中山等革命党人被迫流亡日本。

图片
“二次革命”时期的黄兴与部下

(二)流亡海外,继续参与策动和领导护国运动

为促进国民党党内团结,一致讨袁,黄兴于1914年6月前往美国等地,继续从事反袁斗争。1915年,面对袁世凯帝制自为等倒行逆施的行为,革命党人发起护国运动,黄兴亦积极揭露袁世凯罪恶,开展反袁宣传,筹款购械,力主将反袁斗争进行到底。对于反袁斗争策略,黄兴提出发难时间“宜急不宜缓,越快越好”,发难地点“滇、粤均可”等主张。

图片
护国军誓师北上讨袁

1916年4月,黄兴应革命党人的期盼,从美国取道日本回国,5月抵达日本。众叛亲离的袁世凯在被迫取消帝制后仍妄想继续做大总统。为动员全国坚持倒袁,黄兴发表《致全国各界讨袁通电》,号召各界人士协力将袁世凯赶下台:“惟是元凶势穷,意仍负固,不除祸本,终是养痈,痛苦已深,何堪再误?……今既谊切同仇,务希协力策进,贯彻主张,速去凶顽,共趋正轨。”6月6日,羞愤成疾的袁世凯去世,护国运动取得胜利。

1916年7月,黄兴从日本回到上海,继续操劳国事,投入到扫除袁世凯残余势力的斗争中。然而,天不假年,10月10日,黄兴胃出血症复发,同月31日逝世,年仅42岁。

图片
1912年黄兴题赠方声洞妻子的七言绝句

孙中山曾言黄兴“一身为同人之所望,亦革命成败之关键”。黄兴的一生,是“缔造共和,首兴义旗”的一生,是“数冒艰险,卒底于成”的一生,更是“功在国家,薄海同瞩”的一生。

参考文献
1.饶怀民:《黄兴传》,岳麓书社,2022年。
2.萧致治:《黄兴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3.罗福惠,朱英主编:《辛亥革命的百年记忆与诠释》第四卷,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4.刘泱泱编:《黄兴集》,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
5.陈文广:《辛亥革命元勋——黄兴》,《当代广西》2018年第9期。
6.高青,孙敏坚:《黄兴 无公则无民国 有史必有斯人》,《新湘评论》2018年第11期。

编辑:拾 壹
校审:初 言

图片
图片
中国历史研究院官方订阅号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