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分子诊断前沿,点燃学术思想火花 | 10月18日学术活动



探索分子诊断前沿

点燃学术思想火花

第二届紫金临床分子诊断国际论坛暨

第十一届紫金检验与临床学术会议

10月18日学术活动






2024年10月18日,“第二届紫金临床分子诊断国际论坛暨第十一届紫金检验与临床学术会议”在热烈的学术氛围中开启。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临床医学专业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大会主席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潘世扬教授,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王成彬教授,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山东大学王传新教授和国家药品监管局医疗器械监管司原副司长、一级巡视员王树才先生分别为大会致辞。他们对本次盛会的隆重召开表示衷心的祝贺,对本次会议在推动临床分子诊断学的国际交流合作方面的重要性做了充分肯定。


图片



潘世扬 教授



图片



王成彬 教授




图片



王传新 教授




图片



王树才 司长




出席论坛开幕式的嘉宾和专家还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四川省人民医院院长杨正林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副校长周钦教授,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马洁教授,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候任会长、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谢鑫友教授,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临床医学专业分会前任主任委员、解放军总医院田亚平教授,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关明教授,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明亮教授和《中华检验医学杂志》副总编、杂志编辑部干岭主任


图片

▲开幕式嘉宾合影


10月18日的大会上,专家们就“分子遗传”、“纳米医学”和“精准医疗”等热点话题做精彩报告,并围绕“体外诊断产学研融合”、“实验室智慧化与管理”和“肿瘤液体活检”三个论坛主题,分享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呈现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


大会报告
01


图片

《ABCA1调控脂代谢稳态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中国科学院院士、四川省医学科学院杨正林教授阐述了ABCA1的遗传变异导致线粒体受损和细胞中脂质堆积,进而诱发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青光眼以及阿尔兹海默症的致病机制,为疾病的诊断和预防开辟新的途径。


图片

《不断研发高性能医用磁性微纳材料,积极推进血管信息与健康工程医学》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顾宁教授介绍了其研究团队开发新型磁性微纳米材料的创新制备方法和性能特点,以及这些磁性微纳米材料在血管信息检测和健康工程医学中的应用,特别是在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中具有显著优势。


图片

《老年前列腺增生的综合防控技术研究与精准风险评估和个体化防治措施应用示范》

解放军总医院田亚平教授介绍了其研究团队从代谢组学到蛋白质组学探索前列腺增生及相关病变的新型生物标志物,并建立重度前列腺增生的精准诊断软件,以提高前列腺功能与风险评估的科技化和智能化水平。


图片

《Multi-OmicsAnalysis and Validation of Mesenchymal-to-Epithelial Transition inKidney Development》

哈尔滨医科大学周钦教授从转录组学和表观遗传学的角度分析了肾脏发育过程中上皮细胞到间质细胞转化的相关信号通路,以及在调控网络中的发挥关键作用的基因和染色质变化,并且带领团队开发了相关的语言数据包,为未来成功在体外培育人工肾脏打下坚实基础。


图片

《从循环免疫细胞中发现肿瘤标志物》

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马洁教授介绍了其团队在头颈鳞癌患者的外周血中找到BEST1高表达的单核细胞作为潜在肿瘤标志物,以及TKTL1阳性的循环单核细胞用于鉴别肺结节良恶性的研究进展,为未来寻找新型肿瘤标志物提供了更多的探索方向。





主持人风采



图片

关明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图片

明亮教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图片

 干岭主任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编辑部

图片

谢鑫友教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

邵逸夫医院


体外诊断产学研融合论坛
02


“体外诊断产学研融合论坛”由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李艳教授和广东省人民医院顾兵教授共同担任论坛主席。论坛就临床分子体外诊断产学研融合问题进行学术交流和探讨,用深入浅出的报告形式和授课内容,希望通过本次会议,能够促进学术交流,推动临床分子体外诊断产学研融合的发展。


图片

李艳教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图片

顾兵教授

广东省人民医院


图片

《多重PCR与纳米孔靶向测序联合检测对救治重症感染的价值》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李艳教授详细介绍了急性呼吸道感染及其特征、中国急性呼吸道感染现状、呼吸道病原体检测-重点科室及流行病学特征,提出了精准鉴别混合感染的必要性与迫切性及多重PCR与测序联合检测对重症感染的临床需求,后新冠疫情时代,覆盖常见多重呼吸道病原检测,对鉴别诊断、精准治疗具有战略性意义。


图片

《病原微生物的现场/即时检测》

美国微生物学院院士汤一苇教授介绍了POCT的概念、临床微生物学中的POCT、POCT在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以及最近研究进展。


图片

《铜绿假单胞噬菌体治疗研究》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根焰教授生动形象地介绍了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与耐药特征、噬菌体治疗以及噬菌体Phage_Pae01,并给出了转化应用展望,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图片

《肿瘤类器官药敏检测》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侯英勇教授介绍了肿瘤类器官药敏检测,患者来源肿瘤类器官模型特征等,说明了肿瘤类器官药敏及疗效预测的必要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图片

《感染性疾病实验诊断技术进展与产学研转化》

广东省人民医院顾兵教授讲述了微生物质谱检测新技术与应用、宏基因组学检测新技术与应用、数字PCR检测新技术与应用以及其团队研发的感染诊断试剂盒转化,演讲生动形象,并为微生物的临床检验研究指明了新的研究方向。


图片

《药物基因组学在个体化用药中的应用》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陈葳教授通过举例介绍了CYP2D6与药物代谢之间的关系、MTHFR基因型与凝血功能的关系,提出了药物基因组学在个体化用药中的应用的重要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主持人风采



图片

秦晓松教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图片

黄涛教授

海南省人民医院


图片

李明教授

安徽省肿瘤医院

图片

任传利教授

扬州大学附属苏北人民医院 


图片

鞠少卿教授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图片

周成林教授

泰州市人民医院


在论坛“产学研融合圆桌派”环节,六位专家同台论道,方琪主任作为主持人就体外诊断产学研融合论坛相关问题向专家们提问,专家们给予了专业解答。


图片

方琪、程然、顾兵、王树才、汤一苇、唐波、顾亚(从左往右)

▲体外诊断产学研融合论坛-圆桌派



实验室智慧化与管理论坛
03


“实验室智慧化与管理论坛”由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段勇教授和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袁恩武教授担任论坛主席。本次论坛旨在推动检验医学实验室的智慧化进程,提高检验效率,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准确与及时的诊断依据,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图片

段勇教授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图片

袁恩武教授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图片

《基于ISO15189的实验室智慧管理新模式》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张秀明教授分享了基于ISO15189的实验室智慧管理新模式,阐述了ISO15189认可的重要性,实验室智慧化管理的实践经验,从自动化、智能化到经验化等多个维度,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优化流程、强化质量管理、提升服务水平等方式,全面提升检验医学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图片

《上海医疗机构自行研制体外诊断试剂项目进展》

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主任胡晓波教授介绍了上海市医疗机构自行研制体外诊断试剂项目进展情况。首先阐述背景,包括政策限制与面临困境,以及相关政策突破和试点机构。接着详细说明了试剂生产现场核查要点,涵盖设计开发、机构与人员、制备区域和设施等多方面。最后介绍临床使用现场检查要点,包括管理委员会职责、使用过程管理、实验室管理以及患者权益保障等内容,以确保试剂使用安全有效。


图片

《智慧实验室建设和进展》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周铁丽教授介绍了智慧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首先指出实验室面临的挑战,提出改进目标。接着阐述智慧医疗在检验医学的应用,包括检验前、中、后及实验室管理各环节。还介绍了实验室自动化和智能化建设,以及医院自身建设实践,最后对智慧实验室建设进行展望。


图片

《分子诊断在实体器官移植中的应用和质量管理》

北京医院谭爱国教授介绍分子诊断技术在实体器官移植中的应用和质量管理。内容包括器官移植发展概况,重点阐述HLA基因分型的方法及应用,实体器官移植的感染监测及相关检测技术,个体化用药,以及分子诊断技术应用的质量管理要点等。


图片

《急诊检验加减法》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徐建教授介绍急诊检验的加减法。首先阐述临床对急诊检验快、准、稳的需求,以及我国急诊检验面临的问题挑战。接着从资源、质量管理、危急值管理和信息化管理等方面说明能力建设的共识。最后介绍精益加减,包括资源改进做加法和流程优化做减法,以实现缩短TAT、保障患者安全和临床满意。


图片

《临床实验室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林勇平教授重点介绍了优化LIS功能,如展示多维信息、保障审核安全等。同时,智慧化管理系统实现了人员、设备的有效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此外,临床生物样本库管理为临床及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源平台,整体提升了实验室管理水平。


图片

《HPV检测试剂的选择、性能特征与评价标准》

江苏省肿瘤医院赵建华教授深入探讨了HPV检测试剂的选择、性能特征和评价指标,强调了试剂选择的重要性以及临床验证数据对于指导临床决策的重要性。





主持人风采



图片

邵可可主任

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

图片

姜玉章教授

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


图片

陈道桢教授

无锡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图片

段勇教授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图片

钱晖教授

江苏大学医学院

图片

袁恩武教授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图片

邱骏主任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肿瘤液体活检论坛
04


“肿瘤液体活检论坛”由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郑磊教授和青海省人民医院阿祥仁教授共同担任论坛主席。本次论坛主要围绕肿瘤液体活检的相关理论、相关技术和应用展开学术交流。


图片

郑磊教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图片

阿祥仁教授

青海省人民医院



图片

《多学科交叉推动检验医学创新与转化》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郑磊教授的报告阐述了多学科交叉对促进检验医学发展的战略意义,介绍了多学科交叉赋能检验技术创新与转化的现状以及我国创办的首部以交叉医学为主题并命名的英文期刊-InterdisciplinaryMedicine可为多学科交叉检验技术创新成果交流提供新阵地,明确了多学科交叉推动检验医学发展面临的诸多挑战并提出详细建议。


图片

《细胞小外囊泡(EVs)分子标志物与肿瘤诊疗研究》

江苏大学医学前沿研究院院长许文荣教授的报告回顾了EVs与肿瘤诊断、治疗靶点及疾病管理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研究团队近年来有关EVs分子标志物与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研究发现,强调了EVs、CircRNAs在胃癌诊疗中的潜在价值和工程EVs在癌症治疗中的创新作用。


图片

《可持续发展的肿瘤检验策略》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胸科医院王佳谊教授围绕肺癌经典血清标志物诊断检测展开,同时指出相关不足,并提出新型肿瘤标志物及检测方法技术的可持续性改进方法及新策略,通过研究团队的研究成果,一定程度阐明环境友好性且成本低廉的肿瘤检验体系构建之路。


图片

《循环肿瘤胞外囊泡液体活检技术》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邓昆教授强调了循环外泌体在肿瘤液体活检中重要的应用前景,具有数量丰富、稳定性高和信息丰富的的独特优势。外泌体的分离和检测技术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展,为外泌体在肿瘤诊断、治疗监测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可能。未来的研究需进一步优化分离和检测方法,以实现外泌体液体活检在精准医学中的广泛应用。


图片

《循环肿瘤DNA检测:从研究发现到临床应用》

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李金明教授回顾了研究团队对循环肿瘤DNA(ctDNA)从研究方法到临床应用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了ctDNA分析前样本采集、运送和保存等关键环节对ctDNA稳定性的潜在影响,以及分析前的性能确认方法。


图片

《结直肠癌筛查分子检测技术进展》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崔丽艳教授指出免疫法便潜血(FIT)和核酸联合组成的多靶点粪便检测是当前结直肠癌分子筛查的主流新型技术,可实现不同指标的优势互补,提升整体的检测性能。多靶点粪便FIT-DNA检测技术性能优异,且在进展期腺瘤检出上表现更优,已逐渐走上临床。


图片

《医工交叉新策略:肿瘤免疫治疗的协同效应》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张钧教授的报告围绕用于肿瘤早筛与监测的液体活检生物标志物研究及临床应用最新进展,生物标志物包括CTC,cfDNA,外泌体,代谢物等,并分享研究团队在代谢物作为乳腺癌早期诊断标志物的研究。





主持人风采



图片

高小玲教授

海南省人民医院

图片

阿祥仁教授

青海省人民医院


图片

严枫教授

江苏省肿瘤医院

图片

吴健教授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


图片

曹敬荣教授

宣武医院

图片

梁勇主任

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



《中国临床案例:肿瘤标志物检验案例精解》编写会
05


2024年10月18日下午,在第二届紫金临床分子诊断国际论坛举行之际,同步召开了由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潘世扬教授担任主编的《中国临床案例·肿瘤标志物检验诊断案例精解》中期图书编写推进会。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召开,本书主编潘世扬教授、近30位编委及学术秘书,中国医学著作网策划编辑部王坤主任应邀参会。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


图片


会议首先由主编潘世扬教授致辞。潘教授讲到,感谢编委会各成员的高效务实工作,在短时间内按要求收集提供了病例书稿,同时指出本次图书编写(中期)座谈会的重要意义,本书是第一部中国临床案例检验方面的病例精解图书,一定要按照出版社的要求,对书稿高标准、严要求,精雕细琢,进一步提高本书内容的权威性与实用性。


中国医学著作网策划编辑部主任王坤对本书做了前一阶段书稿情况的汇报,并对下一阶段主要的出版工作安排进行了阐述。结合现有病例内容进一步明确本书的出版时间进度及紧要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明确分工,密切配合,高效团结,争取在出版整体要求下完成书稿最后的完善工作。同时王主任对本书后期的发行工作进行了分享。


接着在潘教授的主持下,本书编委围绕图书病例体例、字数、类别、数量、可持续性出版等逐一讨论发言,专家提出了相关具体意见和建议,建言献策,形成了广泛共识,得到了与会人员的高度赞同和认可。


最后,潘教授做会议总结,再次对本书编委会的辛勤付出和细致工作表示感谢,希望参会专家按照出版时间要求,积极完善书稿,确保在规定时间内交付出版社,从而保证图书高质量出版,为我国检验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会后与会专家合影留念。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