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排队GDR,光储企业还能上哪儿“搞钱”?

国内IPO和再融资节奏放缓的压力之下,欧洲资本市场突然成为新能源企业新的融资方向。

图片

本月两家新能源龙头企业相继公告拟赴德上市。15日,逆变器和储能龙头企业阳光电源(SZ:300274)发布公告,拟通过发行GDR的方式在德国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5日后,光伏龙头企业晶科能源(SH:688223)也发布公告,同样计划通过发行GDR的方式在德国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GDR(Global Depository Receipts,全球存托凭证),是指某一国家或地区证券市场上发行与交易的代表境外公司有价证券权益的可转让凭证。简单来说,GDR意味着一支“跨境股票”,使得中国公司的股票无需在境外直接上市,就能获得境外投资者的投资,为中国企业海外融资提供了途径。

在光储行业恶性竞争持续不休之际,两家龙头企业相继以GDR方式出海上市,被认为是向国际投资者要资金“弹药”,以增强其资金实力,支撑这场旷日持久的恶战。

在行业寒冬之下,考虑接下来的产能规划,很多企业急需扩充资金来源实现“续命”。那么,GDR上市胜算几何?除了GDR,光储企业还有哪些融资渠道?

赴海外上市破“卷”?

多位行业人士认为,阳光电源和晶科能源赴海外上市,是应对国内光储行业激烈竞争的举动。在全行业资金紧张的当下,出海“开源”成为企业破“卷”的一种尝试。

最近一年时间,国内IPO和再融资政策收紧。虽然近期有松动迹象,已有光伏企业(装备制造商拉普拉斯)成功闯关IPO,但仍有数百家公司扎堆IPO形成“堰塞湖”,仅最近一个月,先后有3家光储企业终止IPO,包括三晶股份、首航新能、美科股份。

在此背景下,很多急需资金注入的光伏厂商备感煎熬。就在3个月前,晶科能源撤销了97亿元规模的A股定增方案。另外,公告显示,10月14日,晶科能源公布其2024年1-9月累计新增借款金额99.32亿元,占到2023年末归母净资产的28.91%。资金紧张态势可见一斑。

国内难以融资,海外资本市场便成为新的“钱袋子”。

而德国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是目前一个较为理想的GDR上市目的地。该交易所是欧洲第二大证券交易所,具有高流通性和低交易成本特点。

另外,去年10月第三次中德高级别财金对话中,中德双方达成的关于“加大力度支持更多企业发行GDR,不断提高中德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水平”等一系列共识。政策方面,或许对GDR赴德上市有所助益。

另一方面,中国光储企业发行GDR或也有企业全球化发展的考量。

如今,中国新能源企业的全球化正从“贸易全球化”为主的1.0时代,迈向“供应链全球化”的2.0时代。如成功发行GDR,或可作为中国新能源企业“供应链全球化”的重要支撑。

晶科能源和阳光电源在关于此次海外上市募集资金的用途中,均包含了已规划的海外项目。晶科能源计划将募集资金用于美国1GW高效组件项目,借此在海外实现本地化制造与供应链布局,加速从全球营销向全球制造的更高水平转型。阳光电源也表示,募投项目包含海外逆变设备和储能产品的扩建。这将进一步提升阳光电源的海外产能,增强全球交付能力与灵活性,满足海外客户对稳定供应链的需求。

另外,在海外募集资金对两家企业的市场开拓来说也大有裨益。

公告显示,截至2024年上半年,晶科能源和阳光电源的海外销售收入分别占总营业收入的70%以上和40%以上。业内人士告诉华夏能源网,海外业务将成为光储企业竞争的重要战场。而发行GDR能够向全球投资者展示自身的实力和潜力,提升企业的国际知名度和品牌形象,吸引更多的关注和合作机会。

光储企业吃到“肥肉”并不容易

赴海外融资或有望帮助企业破“卷”,但以发行GDR的形式,结果仍充满不确定性。

GDR曾是让中国企业趋之若鹜的融资方式。2022年2月,证监会发布《境内外证券交易所互联互通存托凭证业务监管规定》。该文件被认为是放宽了GDR融资,此后便迎来了A股公司发行GDR的热潮。包括明阳智能(SH:601615)、格林美(SZ:002340)、国轩高科(SZ:002074)、欣旺达(SZ:300207)等多家新能源企业相继发行GDR并成功上市。

但到了2023年,GDR融资政策开始收紧。2023年5月,证监会发布《监管规则适用指引——境外发行上市类第6号:境内上市公司境外发行全球存托凭证指引》(GDR新规)。新规发布后,境外发行GDR将参照再融资管理,意味着GDR项目审核复杂度以及审核周期有所变长。与之相应的是,终止GDR企业增多,仅今年年初至今,已有8家上市公司宣布终止GDR发行。

图片

GDR排队企业统计(制图:华夏能源网)

值得注意的是,对资金最为“饥渴”的光伏企业都折戟GDR,至今未有一家顺利境外上市。

电池片龙头企业爱旭股份(SH:600732)曾在2023年1月发布公告称,拟发行GDR并在瑞交所挂牌上市。但GDR新规发布一个月后,宣布终止GDR发行。

光伏胶膜、光伏背板龙头企业福斯特(SH:603806),在2023年2月宣布拟发行GDR并在瑞交所挂牌上市。但到了2024年1月,该公司也终止了GDR发行。

另有几家光伏企业至今仍在GDR排队中。光伏硅片和组件龙头企业隆基绿能(SH:601012),在2023年6月宣布拟发行GDR并在瑞交所上市,拟募资总额199.96亿元。但到今天,隆基的GDR事项也未完成。

光伏装备制造商先导智能(SZ:300450),在今年2月发布公告,拟通过发行GDR募资不超过10亿元。与隆基一样,先导智能至今也在排队中。

业内人士认为,在国内融资政策趋紧之下,对GDR的监管亦会强化。尤其是光储行业白热化竞争,企业业绩堪忧,更会让监管层对GDR等再融资行为慎之又慎。

已披露的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阳光电源的储能业务和海外市场营收均现下滑。2024年上半年,阳光电源储能系统的营收为78.1亿元,同比减少8.3%,占总营收的25.2%。在阳光电源的主营业务中,储能版块成唯一负增长的业务。海外市场方面,今年上半年阳光电源海外营收134.8亿元,同比下降12.65%,占总营收的比重从去年同期的53.9%下降至43.44%。

晶科能源虽然在光伏龙头企业普遍亏损的情况下,今年上半年仍实现了盈利,净利润达到了12亿元,但远不及预期,比去年同期下降了68.77%。

在光储行业持续的低价竞争和海外订单预期不明朗的背景下,无论是阳光电源还是晶科能源,发展前景都充满不确定性。

并且,两家公司此次的募投项目,都存在逆势扩产的嫌疑。

本次阳光电源和晶科能源的募投项目中,最大的项目分别是在合肥建设20GWh的先进储能项目和山西二期14GW一体化生产基地项目,二者所在的电化学储能行业和光伏行业现有产能已经严重饱和,任何一笔大规模项目投资均意味着风险,预期回报存在不确定性。

如此看来,GDR这块“肥肉”再香,光储企业也不一定真能吃到。

融资渠道亟待多元化

退一步说,就算晶科能源和阳光电源的GDR发行顺利进行,对其市场竞争的助力恐怕也十分有限。

德国的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与纽交所、纳斯达克和泛欧交易所等相比,市值规模相对较小。此次GDR发行中,晶科能源拟募资45亿元,阳光电源拟募资48.8亿元。与国内动辄上百亿的融资相比,融资规模也较小。

另外,根据今年的半年报,截至6月30日,阳光电源有货币资金163.8亿元,晶科能源有货币资金195.23亿元。按此计算,GDR募集资金均不到其货币资金的30%。

当然,苍蝇再小也是肉,融资渠道对现在的光储企业来说是最“宝贵”的资源。要想在行业寒冬活下去,企业就不能停下“找钱”的脚步。

业内人士告诉华夏能源网,企业现金流的来源主要有三个:经营活动;让渡股权;变卖资产。

低价竞争之下,经营活动带来利润已成奢望。光伏组件市场价格持续低于成本价,在10月21日华润电力的中标公示中,已出现了0.617元/W的低价。

向资本市场让渡股权的融资形式,也越来越难以达到目的。A股IPO、再融资如此,境外上市亦如此。

以光伏电池片制造商钧达股份(SZ:002865)为例,其早在今年2月就曾向港交所递表。然而,到今年8月,招股书满6个月,仍未能通过。在上市申请资料“失效”的状态下,10月14日,钧达股份又再次递表,但靴子仍未落地,结果尚不可知。

除此之外,近期也有一些企业在尝试其他的融资渠道。

光伏组件生产商阿特斯(SH:688472)近日发布新闻,宣布其子公司Recurrent Energy已成功获得贝莱德集团5亿美元投资。据悉,Recurrent Energy的主要业务是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光伏电站和储能电站的开发。

贝莱德通过这笔投资获得Recurrent Energy20%的股份,阿特斯则将继续持有Recurrent Energy剩余的大部分股份。

贝莱德是全球知名的投资管理集团。通过出售子公司股权,阿特斯不仅能扩充“钱袋子”,也让其国际知名度有了大幅提高。

另外,9月26日,爱旭股份公告称,其子公司山东爱旭拟增资扩股,引入战略投资者鹊华科创。鹊华科创以13.5亿元现金认购山东爱旭新增注册资本,此次增资将用于推进爱旭股份济南一期年产10GW高效晶硅太阳能电池及组件项目建设。

天眼查信息显示,鹊华科创今年9月25日刚刚成立,是济南先行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后者为国有控股企业,最大股东为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管理委员会(即“起步区管委会”),即爱旭济南项目所在地政府。

山东爱旭,是爱旭济南项目的投资运营和管理主体。爱旭此举,可以简单等同于变卖“资产”的部分所有权,以换取国有企业的资金支持。

(转载请标明出处,文章来源:华夏能源网,微信号:hxny3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