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何丽娜 通讯员 王文婷 熊亚琴
有人被叮成“肿眼泡”,有人被咬成“香肠嘴”,有人则肿成“小猪蹄”......入秋以来,杭州市康复医院(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下沙院区)皮肤科接诊了很多被蚊虫叮咬的宝宝。
近日一大早,小童妈(化名)抱着三岁的儿子来到医院求助。市一医院下沙院区皮肤科张小镜医生接诊后,发现小童左边的眼皮明显红肿,就像个桃子。
仔细询问后得知,原来趁着最近秋高气爽,小童父母便带着孩子找了个风景宜人的度假山庄。谁知玩着玩着,小童的左眼皮开始翻红,起初父母都没在意,觉得在野外被蚊虫叮咬不算啥大事,便抹了些止痒药膏。可回家后,小童的眼皮越来越肿,眼睛都睁不开了,脑门上也大片泛红。
杭州市康复医院(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下沙院区)供图
“孩子的眼球不会有事吧?”小童妈急得团团转,围住医生不断询问,“这也不像过敏啊。”
张小镜医生仔细检查后,确认小童是被蚊虫叮咬所致。
在被蚊虫叮咬后,人体会对蚊子唾液中的化学成分产生过敏反应,释放一种叫组胺的物质,组胺能扩张毛细血管,增强血管壁的通透性,叮咬部位便会引起一系列炎症反应,导致局部发红和肿胀。所幸,小童的眼球并没受到影响。
无独有偶,2岁的小晶(化名)也中招了。
上周末,小晶爸妈带着孩子回了一趟农村老家。结果周一早上醒来,小晶妈发现孩子的耳朵和手指莫名肿起来了,自行涂了碘伏后,情况却越来越糟,肿得跟馒头似的。
相比小晶,刚上小学的男孩方方(化名)的情况则更让人哭笑不得:一觉醒来,嘴肿成香肠,最近连门都不敢出。
经检查,本是过敏体质的方方被诊断为丘疹性荨麻疹,在口服抗过敏药物后,方方的情况才有明显缓解。
皮肤科医生介绍,人体被昆虫叮咬后产生的过敏反应统称为“虫咬性皮炎”,常表现为叮咬处皮肤出现皮损并伴有瘙痒。
婴幼儿皮肤娇嫩,叮咬后因痛痒难忍,难免用手乱抓或伤口进水后极易出现感染,部分患儿抵抗力弱,则可能出现发热等全身反应。
杭州市康复医院(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下沙院区)供图
张小镜医生提醒,被蚊虫叮咬后,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方法,可用碱性肥皂水清洗叮咬部位,起到消肿止痒的作用。“若遇到较严重的虫咬变态反应,请尽早就诊。”
虽说主要“嫌犯”都是蚊子,但蚊子家族庞大,让你奇痒无比的“凶手”可不止一种。
我国最常见的蚊子有三种,分别是库蚊、伊蚊、按蚊。
库蚊,也叫“家蚊”,最为多见,喜欢在傍晚或夜间行动,一般晚上嗡嗡嗡咬你又不怎么痛的,就是这种蚊子。
伊蚊,又名“花斑蚊”,它的最大特点是身体黑白相间,不仅凶恶,还是个厉害的“飞行员,速度极快。叮咬时会释放麻醉剂,在无声无息间,你可能就被吸走了一大波血。
而按蚊是最危险的蚊子,又称为“疟蚊”,是携带病毒最多的蚊子,冷不丁戳你一口,被叮的包又大又痛。
杭州市康复医院(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下沙院区)供图
在很多人印象里,夏天才是蚊子的活动期,现在明明已经是秋天,蚊子咋又开始猖獗?
其实,蚊子是冷血动物,最适宜的温度是25-30℃,初秋时节或是秋末初冬的室内,此时温湿条件恰到好处,使它们在这个季节更活跃。
秋季又是蚊子的繁殖高峰,繁衍后代需要足够的营养,它们则会拼命吸血——这就是当下蚊子怎么都赶不跑的原因。
随着冬季到来,蚊子也面临生存挑战,只有身体强壮、吸血量多的蚊子,才能挨过冬季,所以此时它们的吸血频率会明显增加。
俗话说:“八月八,蚊子嘴开花”、“秋后蚊子猛于虎”,秋季蚊子携带的病菌较多,蚊子包消退的时间也相对较长。面对秋后“反扑”的蚊虫,该如何防范?
在日常生活,应保持环境整洁,清除各种废旧杂物,定期清理花盆托盘、水缸、下水道口等易积水的地方;夜间关好门窗,使用蚊帐、纱窗等。
秋天蚊子多藏于阴凉潮湿处,外出时请尽量避开茂密树林和污染水源等处,同时最好穿,长衣长裤、束口长袜,减少皮肤暴露在外,并涂抹驱蚊剂或使用驱蚊花露水。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