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最近几个月对中国态度转变非常明显,两国关系有了积极向好的趋势。但这一现象正在引起西方某些国家的“焦虑”,因为中印一旦转为全面合作关系,势必对其战略布局产生影响。印度政府官员在今年7月就放出风声,表示正在准备接受中国的投资,还打算释放卡了很多年的中国工程师签证;印度外长苏杰生在日前宣布,已经和中国达成了边境协议和全面脱离基础,中印关系正在逐步实现稳定和发展共存。
23日,德国国际经济事务官员特雷尔在接受采访时却进行了一番令人迷惑的发言。他表示印度现阶段不管怎么发展,都有可能“不会变成中国”,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也不会突然消失。但印度能发挥最大的作用是,他们可以充当德国对华“去依赖化”的跳板,德国希望押注印度市场从而减少对中国的依赖,实施双边均衡政策。这段话大致的意思就是德国之前很多领域依赖对华合作,现在希望印度能承担中国的部分市场,转移德国的合作目标。
同日,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还吹捧起了印度,声称印度现在不仅是人口第一大国,还变成了德国在印太地区的关键伙伴,印度为德国多元化经济提供选择;现在德国正在追求“减少关键依赖”德国企业在印太地区要强化供应链。在哈贝克发言之际,德国总理朔尔茨正在筹备和印度的会晤,双方将会讨论很多经济合作的内容。德国之前对印度的态度一直很平淡,现在突然将印度捧到这么高,也是令人非常意外。
一种观点认为,德国突然对印度示好,根本上还是为了离间中印关系。这点理一下逻辑就很清楚:德国表达的是“将供应链和进口从单一的中国,逐步转移到印度一部分”,说到底还是鼓励印度只要他们好好表现,未来中国的市场就会在“去依赖化”过程中流向印度。这和拜登政府当初挑唆印度的不谋而合,即新德里会得到西方的支持和鼓励,前提就是只能将中国当“对手”才能抢走中方的市场。过去印度实际上也很相信这些言论,但经过这4年时间,莫迪也看到了西方国家嘴上非常强势,到了真正需要投资的时候,他们不会给印度多少好处。
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还会有更多西方国家转向拉拢印度,承诺“将中国订单转移”来挑拨中印之间的关系。因为中国和印度不仅是相邻的两个大国,双方供应链方面还是高度契合的:中国是生产中心、原料上游和位于产业升级过程中,印度是潜力市场、销售下游和产业转型阶段,两国一旦合作会形成一个“铁球”的吸引力。所以这势必会损害西方国家让中印“打起来”的布局构想,他们才准备想方设法地拆散中国和印度的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