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流动的音乐盛宴”!俄罗斯“指挥巨擘”率马林斯基交响乐团首次来深演出

10月24日晚,俄罗斯指挥巨擘瓦莱里·捷杰耶夫率领马林斯基交响乐团来到深圳音乐厅,献上了他们在深圳的首次演出。这次演出不仅带来了俄国最具代表性的音乐巨匠——柴可夫斯基和肖斯塔科维奇的两部经典作品,还有被称为印象主义音乐开山之作、德彪西所写的《牧神午后前奏曲》。

图片

手持“短棍”指挥的“指挥巨擘”

本场演出堪称深圳乐迷的一次“欢聚”。深圳音乐厅演奏大厅1680个座位几近满座。人们从四面八方而来,共赴这场“流动的音乐盛宴”。

瓦莱里·捷杰耶夫作为圣彼得堡指挥流派的杰出代表,师出传奇指挥大师伊利亚·穆辛。马林斯基交响乐团在捷杰耶夫的带领下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拥有超过两百年辉煌历史的古老乐团再登高峰,剧目迅速拓展,除了歌剧和芭蕾舞作品,乐团还演奏贝多芬、勃拉姆斯、柴可夫斯基、马勒、西贝柳斯、普罗科菲耶夫、肖斯塔科维奇等许多伟大作曲家的交响作品。

当晚音乐会开场曲目德彪西的《牧神午后前奏曲》时长约10分钟,基本由以长笛为首的木管担纲。全曲绚丽、唯美、飘忽朦胧、如梦似幻。瓦莱里·捷杰耶夫手持一根短棍,指挥轻柔细腻,不仅手臂起伏,手指也不停抖动,跟随旋律“翩跹起舞”。

图片

接下来的肖斯塔科维奇《b小调第六交响曲》和柴可夫斯基《e小调第五交响曲》当属大部头。

这两部作品虽然同属俄国的作曲家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创作风格:肖斯塔科维奇被认为是继柴可夫斯基之后俄罗斯音乐传统的重要继承者和发扬者,他的作品以深刻的情感表达、复杂的结构和对位技巧而著称,蕴含现代乐派的音乐美学,《b小调第六交响曲》从第一乐章的沉重压抑到第三乐章的轻快幽默,是一部充满情感的复杂作品,让听者随着旋律的起伏细细品味;柴可夫斯基是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的代表,他的作品将俄罗斯传统音乐元素融入西方古典音乐当中,创作出具有鲜明俄罗斯风格的交响音乐作品,《e小调第五交响曲》是他交响乐作品中的经典之一,完成于创作生涯的巅峰时期,在波澜壮阔的旋律里从一而终地贯穿着“命运”主题,体现了作曲家深刻的心理探索和情感表达,也被认为是柴可夫斯基个人风格和情感状态的集中体现。

演出受到深圳乐迷、观众的热烈欢迎。现场掌声、欢呼声、叫好声此起彼伏,经久不绝。难抵观众盛情,乐团加演了多首返场曲目。

图片

深圳正在成长为“文化中心”

瓦莱里·捷杰耶夫对深圳、深圳观众以及深圳的文化设施建设印象深刻。在当晚演出前,他接受了深圳媒体群访。

图片

谈及对深圳的城市印象,捷杰耶夫回忆说,他第一次来中国是在上世纪90年代,这是他第一次到深圳。“深圳年轻、现代、朝气蓬勃。”捷杰耶夫说。尽管是首次来深圳,捷杰耶夫却对深圳的历史烂熟于胸。“深圳经济特区今年才44岁。相比那些上百年的古老城市,深圳还很年轻。”只用了44年就发展出如此城市规模、水准,捷杰耶夫认为这“堪称奇迹”。同样令他震撼的还有深圳的文化气魄。24日上午,他参观了正在建设中的深圳歌剧院。他表示,这是一件“了不得的事”。他说,深圳已经是经济中心、科技中心,也正在成长为“文化中心”。他相信,随着深圳歌剧院等重大文化设施的落成,深圳将吸引、汇聚世界各地的文艺人才。

谈及他本人以及马林斯基交响乐团未来与深圳合作的可能,捷杰耶夫的回答极具“哲思”。他认为,在多变的世界,一切皆有可能。“唯一不变的是,人们对于音乐的美好的、共通的感受。”瓦莱里·捷杰耶夫表示,有些合作是近期的,有些合作是长远的。他期待深圳歌剧院建成后,与深圳擦出更多、更精彩的火花。捷杰耶夫一度喜欢拿着牙签指挥乐队。当被问及深圳演出是否会再次选择“牙签”时,捷杰耶夫笑言:“指挥的重点不是看手里拿的什么东西,而是你的心,你对音乐的感受有没有传达出去。”

当晚,他的指挥棒是一支“短棍”。

图片

图片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莎莎 实习生 丁沁轩/文 胡蕾/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