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中国海洋大学百年校庆献礼!东亚海洋历史文化论坛在青岛举办

10月24日,作为学校建校100周年系列重要学术活动之一,中国海洋大学在青岛举办东亚海洋历史文化论坛。论坛以“交流交往、互学互鉴”为主题,旨在促进东亚人文社科学界的合作与创新,推动学术研究的前沿发展,来自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40余位专家学者共聚岛城,聚焦东亚海洋人文,深入探讨学术交流合作,推动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图片

论坛由中国海洋大学主办,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海洋文化研究所、日本研究中心联合承办,论坛由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日本研究中心主任、海洋文化团队负责人修斌主持。

中国海洋大学党委副书记卢光志、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李卫东、文科处处长董跃,中国海洋大学特聘教授、国家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主任卜键等出席论坛。

卢光志代表学校向莅临论坛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了衷心感谢和热烈欢迎,他介绍,中国海洋大学近百年来一直引领中国海洋高等教育的发展,向社会输送了36万多名优秀毕业生,为国家的教育事业、海洋事业做出了不可替代的历史性贡献。他介绍了学校的海洋文化研究团队近年来在学术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希望本次会议取得丰硕成果。

图片

论坛开幕式上,日本著名历史学家滨下武志以《东亚沿海城市网络的形成——与欧洲的比较视角》为主题做了主旨报告,之后论坛分成“东亚海域谈历史”和“交流经验谈未来”两个单元进行大会报告。

在“东亚海域谈历史”单元,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陈尚胜的《唐宋变革与东亚世界交流体制的变化》,日本东北亚研究中心教授明日香寿川的《渡海来到日本的三位中国人》,福建师范大学中琉关系研究所教授谢必震的《图像聚焦:从“海上福州”到“一带一路”》,琉球大学人文社会学部准教授中村春菜、琉球大学国际地域创造学部准教授望月直人《晚清“万国公法”的本土化著作——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教授刘海宇《东亚海上丝绸之路与日本世界文化遗产平泉》,长崎大学多文化社会学部教授森川裕二、长崎大学多文化社会学部叶柳和则的《围绕捕鲸的政治表象》,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徐勇的《从海洋史观察14、15 世纪的琉球与东亚》,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教授赖正维的《文明互鉴视域下黄檗文化与中日文化交流》,神奈川大学历史民俗资料学研究科教授周星的《东亚的海上(底)异域》等,从东亚海域历史文化研究的多个侧面,与参会的中日韩学者进行了分享和交流。

图片

在“交流经验谈未来”单元,韩国海洋大学国际海洋问题研究所教授郑文洙的《“海洋人文学”与全球合作研究》,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教授王日根的《厦门大学海洋文化研究传统与现时传承》,新潟大学大学院现代社会文化研究教授番场俊《中国海洋大学与新潟大学的交流历史及将来》,广东社会科学院海洋史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庆新《海域史研究与区域国别研究的一些思考——从<海洋史研究>“海域史研究”系列专辑谈起》,釜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教授金昌庆的《东北亚海域和人文网络的动态性研究》,长崎大学多文化社会学教授森川裕二的《通过国际合作建立新的日本•亚洲研究的跨领域研究体系》,神奈川大学日本常民文化研究所教授关口博巨《寄语中国海大百年校庆——常民文化研究所的研究活动及其与海大的交流》,神户大学人文学研究科讲师早川太基的《神户大学在海洋城市研究中的探索与实践》,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马树华的《城市史、全球史、海洋史:青岛历史研究的现状与趋势》,一系列报告在东亚海洋历史文化的研究、东亚院校之间的学术交流、教育合作等方面,介绍了以往丰富经验的同时也展望了更加深广、更为紧密的未来。

论坛闭幕式上,与会学者讨论通过了《共建东亚海洋历史文化学术网络意向书》,中日韩三国参会学者代表签署该意向书,共同倡议在东亚海洋历史文化领域继续建设广泛而富有实效的学术网络。

图片

本次论坛,与会专家学者深入探讨了东亚海洋人文的学术问题、前沿动态,回顾了以往合作和交流的历史和成功经验,探讨了未来如何进一步深化学术交流,强化校际合作的有效路径。大家希望以中国海洋大学百年华诞和此次东亚海洋历史文化论坛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彼此的联系,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支持,扩大东亚海洋人文学术网络,筑牢东亚海洋人文学者的情感纽带,推动东亚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记者   薄克国   通讯员   陈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