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鑫 王洪智
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海蛎子养殖户们也迎来采收季。连日来,青岛即墨的“海上牧场”上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青岛蓝海牡蛎养殖基地的5000亩海蛎子开始收获。记者注意到,为提高效率,挖掘机、吊车齐上阵,养殖户将吊养在海里的海蛎子打捞到船上,运到码头边,进行分拣、清洗、包装、过秤,从凌晨2点忙到晚上7点。据了解,与往年同期相比,产量有所下降,但价格更“美丽”。
分拣好的海蛎子装入铲斗
采收忙,凌晨干到晚上
10月24日上午,在青岛市即墨区温泉街道七沟村的一片空地上,数十名工人分成几组,正围着一堆堆的海蛎子敲砸分拣。现场的敲砸声“密密麻麻”,给人一种热火朝天的感觉。记者看到,这些海蛎子附着在一根根的绳子上,其表面看上去“不太干净”,有一些泥水、小螃蟹等生物。工人们在分拣时,先拉出一根绳子,找到附着在上面的合格海蛎子,小心、精准地用斧头敲砸下来,放到身旁的塑料筐内,之后将绳子及其上面的空壳等扔到一边。
“分拣是海蛎子处理的关键一步,也是决定其品质的关键。一眼就能看出它们的长势,外壳好的个头大的就要挑出来。”现场一名工人说。工人们眼疾手快,很快就分拣出一筐。之后,有工人将筐内的海蛎子倒入铲车的铲斗内,等铲斗装满后,工人就驾驶铲车将海蛎子送到旁边的清洗区域。
“我们每天凌晨两点钟去海里出货,在海里用小航吊把长满海蛎子的吊绳吊上来,然后把吊绳割断,一起放在网兜里。早上六七点钟,等船靠岸后,工人用吊车将海蛎子从船上吊到岸上,之后工人们开始分拣,把杂质和死壳给处理干净。干完之后,下午五六点钟的时候,就开始清洗,清洗好以后就打包给客户发走。”青岛蓝海牡蛎养殖基地负责人兰孝海告诉记者,一天下来要忙到晚上7点。
随后,记者来到清洗区域,只见铲车将分拣过的海蛎子倒入清洗设备。随着机器的运转,海蛎子进入清洗装置,经过水流的冲击和刷子等的清洗,海蛎子的表面“焕然一新”。经过清洗的海蛎子落到传送带上,传送到包装口,工人将其装入一个个的编织袋中,之后称重。随后,这些新鲜肥美的海蛎子就踏上了销售之旅。
价格好,差点翻了番
“在当地,我们养了五千多亩,在周边算是大养殖户了。”兰孝海介绍,养殖海蛎子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笼货,即放在网笼里养殖的,另一种是绳货,即附着在吊绳上养殖。兰孝海养殖的海蛎子就属于绳货。
“今天这批货中大的二两多,后边能有三四两的,对于绳货来说,这算大的了,如果太大就掉了。笼货养殖密度高,一般肥度不如绳货。”兰孝海说。
从海里吊起长有海蛎子的吊绳
“每年10月份开始干,干到第二年五一。你看我们这些大姐们,在这里分拣都很辛苦。现在温度好,人还舒服一点。冬天比较辛苦,温度低,还结冰。”兰孝海说。记者注意到,经过分拣后,吊绳上仍附有不少空的海蛎子壳。
“今年养殖的海蛎子减产,可能是天气比较热,把海蛎子热死一批,再就是可能与养殖密度大有关。我们养殖的比去年减产百分之四十至五十,但是因为一部分死掉了,剩下的肥度也更高,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山东半岛不少地方也出现减产的情况,一些用笼子养的也出现死亡。”兰孝海介绍。
出海捞海蛎子
“今天不到五万斤,明天能干到个七八万斤,多的时候,一天毛货能干到十五六万斤。一般年前最多,好的时候,净货一天就能达到十五六万斤。往年这个时候一斤的价格两块五六,今年四块多一斤,以后还得涨,一是缺货,再就是肥货少,我们这边的肥度好。”兰孝海告诉记者,“今年总体收成不行,但是价格好,能够找补回一部分来。总体来说,赚钱也能赚,但是只能赚个辛苦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