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不选中国“龙门吊”,非要绕道从日本进口,结果付出惨痛代价

2024年10月21日,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想要结束与中国持续4年的军事对峙。

其实,在这之前,印度在工业发展中,始终怀抱着与我国竞争的态度,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摆脱对中国制造的依赖。

图片

这种强烈的竞争心态,直接影响了印度在许多关键项目上的决策。

2018年,印度为了避免使用我国制造的“龙门吊”,选择了日本制造的设备,结果却因一次大风导致50亿元人民币的巨额损失,这无疑成为印度在“面子”与“效率”之间选择失误的典型案例。

印度不买中国龙门吊的决策

回顾这件事情,印度对中国制造的排斥无疑是出于一种强烈的竞争心态。

中国“龙门吊”以卓越的性能和全球领先的市场占有率,成为世界范围内许多国家建设大型基础设施的首选设备。

中国制造的龙门吊占据了全球80%到90%的市场份额,甚至包括英、美、俄等强国也纷纷向中国订购。

图片

其中,英国在为两艘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的吊装任务中,选择从中国购入了一台1000吨级的起吊机,并将其命名为“歌利亚”,用于完成复杂的吊装工作。

面对我国强大的工业实力,连英国这样的工业强国都不吝斥巨资引入中国制造的设备,以确保工程的顺利完成。

然而,印度却在明知中国“龙门吊”优越性的情况下,因为不愿意依赖我国,毅然选择了来自日本的龙门吊,虽然日本设备在性能上远不及中国制造。

50亿人民币的巨大损失

印度的这一选择无疑是一场冒险。

由于印度坚持不用中国设备,最终他们购置了一台250吨级的日本制造的龙门吊,试图依靠这台设备完成本国航母的吊装工作。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在一次吊装过程中,龙门吊因防风能力不足,被大风直接吹倒,砸到了正在建造中的“印度国产”航母。

此事故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航母建造工程被迫停滞,而航母的造价则高达50亿元人民币。

这样的结果,显然让印度在“面子”上看似保全了自尊,但在实际行动上却为其急于摆脱中国制造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背后的技术差距

印度之所以如此抗拒使用中国制造的设备,其背后显然是印度对中国工业实力的深深忌惮。

中国的制造业尤其是重型设备制造行业,凭借着“基建狂魔”的称号早已走在世界前列。

以“龙门吊”为例,中国拥有完整的产业链,从原材料采购到设计生产、再到组装调试,完全能够实现全流程的自主化运作。

这使得中国的制造成本大大降低,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力十分突出。

图片

同时,中国的龙门吊不仅在价格上有优势,其技术水平更是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早在2009年,烟台中集来福士建成了起重量高达20000吨的“泰山号”,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龙门吊。

它的起重高度相当于40层楼高,跨度更是达到125米。

这台巨无霸凭借着卓越的稳定性和负载能力,在复杂地形和恶劣气候条件下依然能够正常作业,成为我国重型装备制造的典范。

与之相比,印度选择的日本制造的龙门吊在设计和技术上显然存在不足。

日本设备虽然在防震技术上表现良好,但在防风方面的设计却显得力不从心。

正是这一次的防风设计缺陷,导致了印度航母项目遭受重创,也进一步暴露了印度急于在全球制造业竞争中与中国抗衡,却忽视实际需求的错误决策。

龙门吊背后的中国制造故事

中国龙门吊的成功并非偶然。

自从我国工业化进程加速以来,制造业基础设施不断升级,从原料生产到精密制造,我们在全球制造业的供应链中已处于领先地位。

正因如此,中国的龙门吊不仅能以较低的成本参与国际竞争,还具备了卓越的技术能力和工程经验。

图片

在中国制造龙门吊的演变中,2014年推出的“宏海号”刷新了全球纪录。

这台巨型设备吊装能力达到22000吨,起重高度达到150米,成为世界上吊装能力最强的龙门吊。

“宏海号”不仅在起重能力上超越了此前的“泰山号”,还采用了更加先进的设计理念。

其滚动摩擦支承系统和齿轮齿条传动技术,确保了设备的高效运行和稳定性。

在这样的科技加持下,中国制造的龙门吊不仅在国内项目中表现出色,还在国际市场上成为了许多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必备设备。

印度应重新审视中国制造

印度对中国制造的抗拒反映了其在全球化背景下对中国产业链强大的焦虑。

然而,全球制造业的竞争并不意味着要完全拒绝对手的产品。

在这一点上,世界上许多国家早已选择了与中国合作,共同推动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

即便是在制造业强国如英国、美国等,他们依然选择了中国的工业设备来完成高难度的任务,这正是因为中国制造以其卓越的品质和技术优势,赢得了国际市场的信任。

图片

印度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若能放下对中国的过度竞争意识,更多地思考如何借助中国制造的力量,或许能够更好地推动本国的工业现代化进程。

中印两国作为亚洲的两大经济体,合作与竞争本应并行不悖,而非一味地拒绝对方的先进技术和经验。

正如印度因过度追求“面子”而最终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未来在决策时,他们应更加注重实际效益,而非单纯的政治或情感因素。

中国制造的未来方向

面对全球日益增长的工业需求,中国并没有停下创新的脚步。

近年来,我国在龙门吊技术上继续突破,不仅提升了设备的吊装能力,还致力于智能化的研发。

例如,2022年12月,湖北阳逻港引入了两台远程控制的智能龙门吊,通过远程操作,大大降低了作业中的安全风险,也使得吊装效率大幅提高。

这样的创新方向,正是中国制造不断提升全球竞争力的体现。

图片

中国龙门吊正在向着更加智能、更加自动化的方向迈进。

未来,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中的领先地位将更加稳固,而印度若能以更开放的心态面对中国产品,或许能够从中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毕竟,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合作与竞争是双轮驱动的关键,如何在二者间找到平衡,将是印度乃至全球各国需要面对的共同课题。

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