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连碧海,岛城聚远朋。
继上海合作组织国家绿色发展论坛、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等一系列国际盛会之后,世界目光再次聚焦这里。
10月24日上午,由山东省人民政府、自然资源部共同主办的2024海洋合作发展论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世界博览城国际会议中心拉开帷幕。
论坛开幕式提到了“构建蓝色伙伴关系”。这个词如何理解,时政眼为你解析。
(一)
先说大背景。海洋合作发展论坛是在原“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和“东北亚地区地方政府联合会海洋与渔业专门委员会活动”基础上整合而成,是山东省保留举办的3个省部级论坛之一,也是唯一的涉海国际论坛。
相较整合前,2024海洋合作发展论坛的规模更大,覆盖面更广,参会嘉宾人数更多,嘉宾层级更高。
论坛现场,国内外与会嘉宾聚焦“从蔚蓝到未来——打造健康繁荣的海洋,创造可持续的未来”主题,紧跟全球海洋热点,把握全球海洋发展趋势,共谋海洋合作大计。蓝色伙伴得从这说起。
关注蔚蓝大海,大家有一个共识:近年来,由于自然气候变化、人类失序无度活动等多种因素叠加,大家面临着海洋污染、缺氧、酸化、生物多样性衰减等多重挑战。合理开发利用海洋,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增进海洋福祉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期待。
“海洋不仅关乎我们的过去和现在,更关乎我们的未来。”马尔代夫人民议会副议长艾哈迈德·纳齐姆呼吁,完善蓝碳生态系统,增强气候韧性;通过蓝色创新推动可持续实践,实现能源脱碳;减少海洋垃圾,保护海洋;发展可持续渔业,确保粮食安全;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福泽子孙后代。
上述呼吁得到汤加土地和自然资源大臣图伊阿费图的关注。“我们要认识到蓝色太平洋地区民众与其自然资源、环境、文化及生计的密切联系,以最可持续的方式获取广阔且丰富的海洋资源。”他介绍,汤加的蓝色经济愿景旨在保护海洋健康,并支持海洋与沿海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同一个地球、同一片海洋。蓝色伙伴关系就是要共同呵护海洋的安宁与可持续发展。
为建设开放、包容、繁荣、绿色可持续的海洋,开幕式发布《2024海洋合作发展论坛青岛倡议》,倡议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化海洋科技创新合作,推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构建互联互通陆海通道,为全球海洋治理贡献智慧和力量,使蓝色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人类。
(二)
全球海洋治理,中国彰显担当。
作为负责任的海洋大国,2013年中国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海洋为载体,进一步激发各国发展活力与潜力,构筑各方互利共赢关系;2019年又提出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呼吁以海上互联互通和各领域务实合作发展“蓝色伙伴关系”。
近年来,中国积极同世界各国开展全方位、多领域海上交流合作,在维护海洋和平安全、促进海洋繁荣发展、推动海洋文化交融、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等方面取得一系列全球瞩目的实践成果。
联合国秘书长海洋事务特使彼得·汤姆森以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为例介绍了中国的行动。他说,2022年12月,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就“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达成国际共识。中国在担任《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主席国期间,引领世界各国在与大自然的关系上迈出了重大一步,尤其是通过该框架提出到2030年至少要保护30%海洋这一目标,极大地推动了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海洋是开放合作的载体、互联互通的纽带,人类不仅要同舟共济、保护海洋,也要合理开发海洋,蓝色伙伴关系也当有此意涵。佛得角海洋部部长桑托斯说,佛得角有99%的面积是海洋,发展海洋对佛得角至关重要,期待与中国加强交流合作,发展海洋港口设施、渔业、旅游,实现共赢发展。
(三)
构建蓝色伙伴关系,山东应当走在前。
全国首个智能化大型生态海洋牧场综合体平台——“耕海1号”,实现了现代海洋渔业、海洋工程、海洋文旅、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科学”号考察船作为海洋领域第一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开启了我国海洋科学综合考察的新纪元;今年山东港口新增海运外贸航线13条,总数达255条,居我国北方港口首位……
作为海洋大省,山东拥有3500多公里的海岸线、近16万平方公里蓝色国土,“海上山东”蕴藏着巨大的蓝色动能。
海洋产业是经济增长的蓝色新引擎,重大项目是海洋经济的强力支撑。开幕式上,举行了山东省重点海洋项目签约仪式,总投资656亿元的30个项目集中签约,涉及海洋渔业、海洋装备、海洋交通运输、海洋文旅、海洋新能源等领域。
经略海洋,向海图强。2023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突破1.7万亿元,位居全国前列。山东省委海洋办常务副主任、省海洋局局长张建东表示,将以这次论坛为契机,进一步做大做强蓝色“朋友圈”,深化拓展涉海开放合作领域,提升海洋经贸合作水平,加快构筑海洋对外开放新高地。
从蔚蓝到未来,构建蓝色伙伴关系是时代的大势所趋。
(大众新闻记者 刘兵 李子路 策划 赵洪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