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能否介绍下你们的产品和核心应用场景?以及它们在市场中的独特价值是什么? ——我们是一家成立近10年的营销科技公司,主要产品是营销自动化平台,覆盖内容营销、活动营销、广告投放等多个应用场景,帮助市场部端到端管理从流量到商机整个链路。通过我们的营销自动化平台,可以实现市场部线索的自动化流转,帮助企业全方位管理营销资产。 2.生成式人工智能对你们的产品设计、客户推广、定价策略等带来了哪些变化?——事实上,生成式人工智能引领了我们整个行业进入到营销5.0时代,帮我们营造了一个更向上的行业环境。营销5.0时代是人机合一,以数据为主要生产资料来高效驱动和满足顾客购物旅程体验的智能化营销时代。我们也顺应这一要求进行了平台5.0升级,为用户带来更稳的平台、更爽的使用体验和更开放的平台生态。我们产品也融入了AI的能力,逐步发布营销相关AI产品:活动小JING灵,内容小JING灵,视频小JING灵,销售小JING灵,助力市场部更高效获客,助力销售提高线索转化。3.在大模型和生成式AI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你们如何确保自己的产品底层技术始终保持行业领先地位?——首先,肯定是需要不断加大在AI算力和人才上的投入,通过产品研发创新,来确保我们的产品契合整个营销5.0时代的发展需要。回归到本质还是要贴近用户场景,去为用户和企业解决业务痛点、需求。深入到企业的实际业务流程中去调研,共同挖掘潜在的产品应用需求。通过实时收集和分析用户对产品的使用意见,建立用户反馈闭环系统,快速响应并优化产品功能。同时,我们平台也会更加开放,灵活接入各种市面上的应用,让市场部体验一站式营销平台,让合作伙伴实现共赢。4.您如何理解和建构与大模型厂商、及其他上下游生态合作伙伴的关系?——我一直以来都是秉持着开放合作的心态,在2023年的AI峰会,我们密切关注着行业内的发展趋势。到2024年峰会,我们已经完成并正式发布了十大标准营销场景和四个AI新产品。八月就收到了100多个客户的需求,主要集中在营销平台的搭建和使用上。九月我们和近百位客户进行了闭门沟通、碰具体使用场景,收获了两个合作方。十月正式推出了更开放的营销平台5.0,十一月还将召开生态大会,每个月不断的行动动作都是我们密切联动上下游生态合作伙伴的方式。JING更多得是作为连接大模型厂商以及其他合作伙伴的桥梁,整合行业应用,一起给我们的客户提供一站式平台体验,一起合作共赢。 5.目前你们有哪些比较大的挑战?如何看待国内外AI市场情况?——目前我们主要存在四大挑战:一是业界对AI的认知不一致,在企业界,部分管理人员将AI简单理解为自动化工具,认为只是取代一些重复性劳动,没有认识到其在数据分析、决策优化等方面的深层次潜力。一些企业仅追求表面上的“智能化”应用,却未深入挖掘如何利用 AI 提升客户满意度、精准营销等核心业务价值;二是企业的数字化基础建设准备不足,许多企业的数据收集不规范。比如说,销售部门的数据可能记录在Excel表格中,格式多样且存在大量手动输入错误;生产部门的数据则存储在老旧的数据库系统里,数据更新不及时且与其他部门数据标准不一致。企业内部缺乏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无法实现数据的整合与共享;三是AI产品与场景匹配不成熟,不同企业的业务流程、管理模式千差万别,需要个性化的解决方案。但目前大多数AI产品是通用型的,在针对企业特定场景进行定制化改造时,面临技术难度大、成本高、周期长等问题;四是AI人才严重缺失,我们缺乏既懂AI技术又熟悉行业业务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现在的AI工程师往往精通算法和模型开发,但对医疗、工业制造等Tob行业的业务流程、行业规范和痛点缺乏深入理解。这会导致在开发应用时,难以将技术与实际业务紧密结合。——放眼全球,AI市场的发展态势还是很猛的。尤其在发达国家,比如说美国,AI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起步得比较早,市场基础已经非常雄厚了。根据相关数据,2023年全球AI初创企业融资中,美国企业占据了70%的比例。并且,随着AI技术在各个行业的不断渗透,市场规模还在持续扩大。国内的AI市场同样增长迅速,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我们庞大的人口基数和丰富的应用场景,为 AI 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比如说在日常电商、金融、医疗、等领域,AI 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6.2024年还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新技术趋势?——像是可持续能源技术,AR/VR,区块链与Web3.0等都是可能会带来颠覆性影响的方向。但都没有AI给世界带来的影响那么有冲击力,所以我认为更值得关注的趋势是当下受众对AI技术本身的态度和反应的变化,毕竟我们的产品最终还是要服务于他们的。有个可喜的现象是,大部分人已经开始从狂热中冷静下来了,意识到AI距离真正为现实世界带来颠覆性改变还有一定距离。我们还是需要考虑AI如何才能真正为人所用、如何与我们和谐共生,以及如何实现商业化落地等方面的问题。所以接下来,我们还是会保持开放的心态,拥抱新技术,同时根据不断变化的环境、演进的技术调整策略,持续增强产品能力,给我们的客户带来更大的价值。-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