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打通“任督二脉”让就业“数质”同增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今年以来,肥城市着眼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全力打通企业所需、群众所需“任督二脉”,全方位提升就业服务质效,实现了就业数量、质量的协同共增。截至9月底,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8686人,分别完成肥城市“民生实事”、泰安市年度任务目标的144.8%和107.2%。

图片

奏响供需“主题曲”,提高企业吸纳力

“随着经开区所辖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大多企业也面临缺劳动力、缺技能人才的问题。就业中心举办的招聘进社区活动为我们搭建了一个非常便捷直观的平台。今天我们组织了辖区12家企业参加招聘活动,目的就是为驻区企业广聚人才提供便利条件,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顺利择业就业。”边院镇人社服务中心副主任刘凯在一次招聘会上说。

紧贴企业群众需求,多频次开展招聘活动,促进群众就业、保障企业用工,是肥城市就业服务工作的“主题曲”。 今年来,肥城市定位全市经济发展重点,聚焦钢铁、建安、高端化工、新型电池材料、新型储能、现代食品等重点产业,突出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持续落实“24小时就业服务机制”,为企业和群众提供“线上+线下”同步就业服务。年初以“春风行动”“就业援助”为主题,举办了大型招聘活动,164家企业开展现场招聘,提供各类就业岗位6100余个,860余名群众现场与招聘单位达成求职意向,打破了近年来大型招聘活动现场签订就业意向的记录。

今年,肥城市就业人才服务中心还立足扩大职业介绍覆盖面,创新建立社区招聘周制度,着力推进求职群众与就业岗位“零距离”对接,先后在基层社区举办专场招聘、“人才夜市”等20场,吸引全市660多家次企业参加,提供岗位9700多个,达成用工协议1400余人。“以前招聘大多依靠线上和人力资源市场开展,效果不很理想。今年肥城们在保留线上招聘的基础上,将招聘活动由定点举办改为划片分散举办,由定期举办改为每周举办、企业有需求随时举办,增加了招聘频次、拉近了企业与群众的距离,也提高了供需对接的成功率”。该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市场服务科科长尹倩说。

下准政策“先手棋”,激励创业带就业

创业是发展之路、富民之源。为进一步激发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益,今年,肥城市进一步发挥小微企业吸纳带动就业的积极作用,在深化创业服务的同时,积极引导创业担保贷款向智能优势小微企业倾斜,并将贷款额度由原来的300万元以内提高到400万元以内,着力扶持新型小微企业创业发展。

今年,山东宏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通过申请40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解决了企业燃眉之急,为企业增添了新的动力。“当前,我们公司正处于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要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魄力攻坚克难。市政府给予我们的400万的贴息贷款,不仅帮我们解决了当前资金遇到的暂时性困难,降低了融资成本,然后稳定了客户,更给我们创新发展增添了勇气和底气,我们必将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坚持登高望远、奋力争先,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为推动新时代现代化强市建设做出积极贡献”。山东宏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经理史小鹏说。

今年前三季度,肥城市共为295名创业个人、7家小微企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8817万元,创业带动就业3600余人,贷款余额达到2.78 亿元。其中,个人创业担保贷款发放额达到6317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3%。与此同时,还为105家小微企业和13家个体工商户发放创业补贴162.7万元,资金发放量列泰安市第一位。就业优先政策的深入落实,成为肥城市创业带动就业的“先手棋”。

打赢服务“主动仗”,社区微业进基层

家住仪阳街道龙山社区的姜培兰阿姨今年已经68岁,以前每月靠孩子给的300块养老钱度日,虽说温饱尚能解决,可日子过得还是略有拮据。自从“仪家亲社区零工驿站”建成后,她就报名参加了社区举办的手工加工工作。平时,她有空就到社区看看,有活儿就干点,不想干了就回。一般上午下午都干俩小时,一天就能赚个五六十块。用她的话说,现在孩子的养老钱也不要了,自己随便干点,平时吃穿用度的钱就足够了。姜阿姨的故事是肥城市“社区微业”为民服务的一个缩影。

基层社区是具有不同就业需求群体聚集的场所,社区就业服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今年,市就业中心主动深入基层了解社区和群众就业需求,创新打造“党建引领聚合力·社区微业惠民生”社区微业品牌,以“小快灵实”精细化服务,促进城乡居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全面提升社区就业服务能力和水平。先后指导新城街道等7个试点社区开展社区微业建设工作,建立了社区“就业驿站”、网格“岗位快递”、楼长“敲门问需”三级服务渠道,健全了市、镇街区、社区、网格“四位一体”上下贯通的就业服务网络,因地制宜开办社区“微工场”“零工驿站”。目前,全市通过“社区微业”累计培育手工制作、桃木雕刻等20多个具有示范效应的“微工厂”,建立“家门口就业网点”“红色物业”“零工服务合作社”等形式各样的就业服务驿站,1700余名社区就业困难群众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唱好公岗“重头戏”,弱势群体得保障

开发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就业困难人员,是积极就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兜牢民生底线的重要措施。今年,肥城市持续实施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彻底解决好当前城乡困难群体、大龄人员就业难问题,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高城乡低收入群体收入,促进共同富裕。

“在岗位设置中,我们坚持需求导向、公益属性的原则,在统筹整合现有公益性岗位基础上,主要设置了公共管理类、公共服务类、社会事业类、设施维护类、社会治理类5个类型,这些岗位基本满足了城乡发展的不同需求,将在乡村振兴和城市管理服务中发挥积极作用。”该市公共就业人才服务中心就业服务科科长于敏说。

2022年以来,肥城市累计安置城乡公益性岗位11290人,截至今年9月底,全市在岗人员保持在9500人,累计发放公益性岗位补贴2.1亿元。今年,肥城市持续新开发城乡公岗1310个,其中乡村公岗1050个,城镇公岗260个,目前已完成人员报名、初审以及民主评议等工作, 11月底将全部上岗。届时,全市城乡公益性岗位吸纳量达将到万人以上,兜底保障功能更加突出,群众幸福感进一步增强。

“量变会引起质变,质变又会推动新的量变,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下一步,我们将综合发力,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把就业的质和量有机统一起来,通过就业质量的有效提升引领就业数量的合理增长,通过就业数量的合理增长支撑就业质量的有效提升,以就业数量和质量的协同共增,努力实现就业更高质量、更加充分。”肥城市公共就业人才服务中心主任朱刚说。

(大众新闻记者 曹儒峰 通讯员 纪宗玉 周强 尉晓鹏)

(大众日报及大众新闻客户端欢迎各界投稿,提供线索,包括文字、照片、短视频,文字投稿务必配上照片、短视频。泰安新闻素材请投大众日报泰安记者站电子邮箱dzrbta@126.com,热线电话:05388011909。来稿请务必注明作者、手机,以便进一步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