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才能真正在全球化浪潮中赚到钱?|东哥笔记

作者 | 李成东

东哥笔记149期:

清零重启,中国企业五个全球化:全球化市场视野,全球化人才视野,全球化产品视野,全球化营销视野,全球化供应链视野!

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格局打开很重要。我们要做全球80亿人的生意,不是只做14亿人的生意。洋人花钱买咱们的东西,企业出口挣到钱后,百姓手里自然有钱买车买房,这些钱源自开放。

拼多多为什么市场那么大,因为做全球市场。让洋人重新拥抱中国加大投资,有人理解这不太可能,信任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一朝打破的信任需要几代人重新建立,所以我们要看中国人走出去到外国市场的速度。我们以5年为界,也可以看到5年前我们不会说有多少中国企业海外市场业务做得多不错,SHEIN是2008年创立的,也没什么人提。Tiktok也没有。汽车品牌可能长城,奇瑞,吉利提到一些。

现在中国消费品领域出海的包括名创优品、蜜雪冰城、安克创新等中国企业出口出去的多了,配套带起来的,如墨西哥工厂。中国企业要做品牌,纯工厂赚的钱确实太薄了。低端的做不了,咱们就要往高端的做。高端有两个意义,一个是做飞机做汽车这种研发的;另一种就是品牌化,中间的利润更高。

中国有全球最好的冒险的,勤奋的企业家群体。只要制度有保障,一切都不是问题,不用每天每月去分析那些经济指标。

现阶段,大家对国内悲观,都往海外跑,我觉得挺好的,没什么不好。
大家把产业往海外落地,扎根,在当地搞本土化的运营,企业全球化就应该这样。
就业务谈业务,国内市场已经很卷,海外市场大有可为。到了这个阶段,也该出去了。前两天看新闻,日本在中国的人数应该是12万左右。
中国是如此重要的市场,和制造业基地,不管是日本,还是欧美企业就应该在中国至少是几十万人长期驻扎。不算东南亚,不算欧洲,北美,澳洲,即便是孟加拉,非洲的很多国家,都有大几万到10万中国人,类似尼日利亚这种,都是几十万的中国人在那里闯荡。而且还在大量的涌入。

01商业模式创新与全球化战略

技术创新需要结合有效的商业模式才能实现快速市场扩张和全球化布局。用户普遍寻求简便、易懂且有效的解决方案,而非复杂的技术细节。因此,产品应强调效果,简化用户教育过程。同时,商业模式设计需考虑安全性、合理性,并适应目标市场监管要求。
全球化战略的成功在于商业模式的可复制性和裂变性,从人员培训、产品、服务流程、品牌形象、营销策略到会员体系等多方面进行标准化,即使在监管严格的市场,也能找到合适的定位和增长路径。

02人才、资本与制造的全球布局

人才外溢与资源整合:中国的企业家和顶尖人才正积极向海外市场拓展,通过整合海外的人力和资本资源,以实现全球化布局。

资本出海:随着中国企业家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寻求新的增长点,资本的流动性增强,不再局限于国内市场。

制造业的海外扩张:为了应对风险和关税问题,中国制造业开始在越南、墨西哥、非洲等地开设工厂,实现本地化生产。

03品牌的全球化比想象中快得多

目前,品牌的全球化速度远比想象中快得多,不管是成熟品牌还是新锐品牌。欧美的化妆品很厉害,但是国货品牌从功能性角度已经找到了新的品牌逻辑。不存在说某个品牌已经深入人心,改变不了的局面。名创优品、蜜雪冰城在很多国家的生意都很好。

中国品牌国际化的必然趋势,未来中国有三个比较确定的机会:

第一个是境外医疗,未来30年人口老龄化对应医疗需求;第二个是品牌出海;
第三个是聚焦核心品类。


为什么讲中国品牌出海是必然趋势?
第一个原因,国内太卷了。

跟当年欧美国家那些大品牌一样,无论是麦当劳还是肯德基,可口可乐还是百事可乐,都是在他们国内卷到受不了,怎么办?只能搞全球化,而且一出来就是走中高端的。
打个比方新秀丽(Samsonite),宣传是来自美国的全球化旅行箱包品牌。实际这个牌子在美国已经破产了,美国破产有保护法,破产以后在美国是99美金3个,结果进入中国后一下子变成高端牌子了,还在香港上市。包括哈根达斯也是这个道理。
第二,如果品牌出海做不好,天天讲高科技也没用。


现在讲高质量发展,人工智能也好,芯片也好,最终都是要造到手机,汽车里面变成一个消费品,让消费者去购买,所以又回到内卷和品牌出海。所以高质量发展是指我们投入这么多资源,最后还是要应用到产生更多附加值的工业制成品。所以中国品牌出海不可逆,未来30年这个过程会淘汰很多企业。
第三,伴随着你的企业做大,有很多生产制造要本土化。

如果你做中高端,没法搞小包,那么直接从中国寄快递到美国,3到5天,平均160块钱一个小快递,这个成本还是很高的。所以开厂全球化战略也要提上日程。

企业全球化后,各位老板的身家就不存在转移的问题,大壕无国界,就像苹果的事业都是在全世界的。每个国家自然都要想方设法留住你。全球化这个事情,过去我们把低端加工制造卖给外国,再到逐渐我们去外国投资盖厂,再到品牌国际化,倒推中国未来的升级变化,这是中国品牌出海的必然路径。

04全球化避坑指南,以史为鉴


包括国企在内的中国企业全球化已经大势所趋。在广大的亚非拉国家投资,中国在海外的投资存量已经近3万亿美元,不得不防的一些事情。1917年十月革命成功,苏俄政权成立,随即于1918年大规模剥夺外国公司在俄罗斯的财产。


玻利维亚于1937年没收美国标准石油公司在当地的财产。
墨西哥于1938年大规模没收美国人在该国拥有的土地并剥夺英国与荷兰公司的石油财产。
1939年,当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土耳其也大肆剥夺外国投资者产权。
1951年,摩萨台领导的民族主义政党——伊朗民族阵线赢得了议会选举,并组成了内阁。摩萨台作为总理,通过了国有化伊朗石油产业的议案,政府接收了原属于英波石油公司的油田、炼油厂以及留在伊朗的各个销售机构,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伊朗国家石油公司。1953年8月9日,在英美情报局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军事政变的方式,颠覆了摩萨台这个民选政府,把巴列维傀儡国王推上舞台,最终达到了保护英美石油公司的利益。

1953年,危地马拉阿本斯·古斯曼政府征收该美国联合果品公司22.5万英亩的土地,分配给无地的农民。在联合果品公司游说下,1954年6月,美国雇佣军自洪都拉斯入侵,危地马拉军队在美国策动下发动政变,推翻了阿本斯总统的政府,阿本斯流亡国外。

1956年7月26日,埃及纳赛尔政府宣布将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公司全部财产移交埃及。英法为夺得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与以色列联合,于1956年10月29日,对埃及发动的军事行动。英法以三国的行动遭到国际社会的普遍指责。11月6日,在强大的国际压力下英法两国被迫接受停火决议,以色列也在11月8日同意撤出西奈半岛。

1959年印尼苏加诺政府突然下令,将面值500盾与1000盾的大面值的钞票贬值为50盾和100盾,就使得大面值钞票的持有人,一夜之间就损失了90%的币值,而华侨多数都持有大面值的钞票。同年8月印尼政府又突然降低印尼的汇率比价,并断然冻结了存款,规定凡是银行存款在2.5万盾以上者其超额的部分就要冻结90%,作为政府发生200亿盾债券的基金,从而使华侨经济又遭到了重创。然后又颁布了第10号总统令,明令从1960年起禁止华侨在印尼县级以下的地区经商,这道法令又被某些地区的军事掌权者,发展为是不准华侨在县级以下的地区居住。结果造成了50多万华侨失去了生计,10万多华侨遭到了遣返。这就不提后面的1998年针对华人的大屠杀了。

1962年印度在边境冲突中落败后,当年10月,印度国会以火箭速度通过了专门针对华人的《外国人法条例》,该条例规定只要父母或者祖父母一方曾是印度交战国的公民,那么即使本人取得了印度国籍,也依然被视作“外国人”。然后印度根据《外国人法条例》大肆没收华侨的公司和财产,印度一共抓捕了三千多名华侨,关进集中营。1946年,印度华侨人数超过2万人,而到了1967年已经减少到12551人,到了2004年,华侨在印度只剩下6000人。2020年5月发生边境冲突,现在印度直接停了中国人签证,以偷税漏税理由罚没/冻结中国企业的资产,中国APP全部关闭/下架。所以印度的极端政策,是有着很长时期的延续性。所以即便后续中印关系恢复,我是完全不建议中国企业重资产投资印度市场。

1963年开始,坦桑尼亚军政府宣布了《国有化法案》,1月,强行没收资产阶级的财产,主要是英国人、中国人和印度人的资产,实行全民所有制。

1964年,当时近30万印度人被驱逐出缅甸,他们的资产被缅甸政府没收。而二战期间,仰光近一半的人口是印度人,印度人占缅甸总人口的16%以上。印度人在缅甸的社会地位很高,其中许多人是商人、公务员、高级官员,甚至放债人,所以缅甸人是非常排斥印度人的。

1968年秘鲁只剥夺了美国“国际石油公司”一家的财产,也算一次“没收”行动。

1971年,阿明趁着乌干达国父奥博特去新加坡开会的时机发动了政变,顺利夺得了政权,上台后就把印度人和巴基斯坦人的农场、工厂都给没收了。直接导致乌干达经济垮了,即使在首都好多生活物资都买不着。

1975年斯里兰卡没收了233个外国人拥有的茶庄企业,总共只计为一次“没收”行动;

1975年越南投靠苏联,背刺中国。9月份通过了都南方进行社会改造的决议,在9月9日开始实施,这就是所谓了消除资本主义工商业,打到南越买办经济,扫荡垄断经济。他成立工作组,把所有私营工商户都查封,把商人逮捕将财产没收。在1975年以前,越南共有7000多家华资公司,34家银行中28家有华人股份,300家大型企业和上千家中小企业由华人经营,其中华资在纺织和钢铁行业占80%。1975年越南统一之后,华人经济遭受灭顶之灾,到1978年时华人经济基本上绝迹。1978年以后,约有60多万华人被迫离开越南,所有华人房产被没收。

1992年,津巴布韦穆加贝政府修宪,强制赎买和征用白人土地,分给黑人。1996年,穆加贝总统宣布将5年内强行征收白人土地,然后矛头很快对准了工商业,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国有化改造,大批的民营企业被国有化,外资纷纷逃离津巴布韦。

在1970—1975年这一没收高峰期间,28.6%被没收的外国财产是制造企业,19.6%是石油企业,11.9%是采矿企业,因此石油加矿山企业占了所有被没收的外国企业的31.5%。银行、金融企业占11.9%。恰恰中国目前的海外投资以石油和资源性行业为主(占总额的48%),其次是制造业(占21%),而这两个行业在二战后又是被所在国剥夺的重灾区,中国的海外投资安全显然不能忽视。

1999年委内瑞拉查韦斯上台,承诺选民免费食物,住房,医疗和教育。2007年,查韦斯便下令将美资埃克森美孚和康菲石油公司(估值近120亿美元)的资产强行收缴,仅向埃克森美孚补偿2.55亿美元,向康菲补偿4.2亿美元。接下来又将大量地主的农场收归国有,然后将土地分给农民。07年之前油价暴涨还可以,但08年次贷危机之后油价暴跌,再加上国企效率低下,产能一日不如一日,没有了石油收入,问题完全暴露了,10%以上的本国精英都逃离国家。不曾想在七十年代委内瑞拉还是世界人均GDP前十的国家之一。


1960—1987年的所有“没收”行动在非洲、拉美、北非与中东、亚洲国家之间的分布。我们看到,非洲国家占34.3%,拉美国家占29.6%,北非与中东占18.2%,而这些国家又是中国目前在海外的能源和其他资源投资的主要去向。

在中国目前或将要投资较多的国家中,智利、秘鲁和坦桑尼亚分别“没收”过外国人财产26~35次,印尼、赞比亚和苏丹分别“没收”过15~25次,阿根廷、缅甸、埃及、墨西哥、委内瑞拉、尼日利亚分别“没收”过5~10次。这些历史应该值得注意。
但是亚非拉,这些没收后国有化了的企业亏损越来越多。为了支付这些国有企业的亏损,拉美国家、非洲国家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又只好大借外债,现在债台高筑,又缺乏技术开发这些资源。

所以现在亚非拉的这些缺钱缺技术缺市场的国家,立马找到了中国,也算是彼此都有需要。短短二三十几年前发展中国家还在大举赶走外资、没收它们的财产,而今天则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发达国家的跨国企业瑟瑟发抖,但正好赶上了中国企业要走出去。

但从现实角度来说,当年干过没收外资的事情,未必未来不会再干。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