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型观鸟“小玩具”,让城市生境花园活起来

全文2634字,阅读约需8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10月12日是“世界候鸟日”,新华路街道泰安生境花园举办了“昆虫旅馆搭建工作坊”活动,为城市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

02国内适合将口袋公园与拓宽观鸟的模式结合起来,打开新的消费赛道。

03长宁区的“昆虫旅馆”只是丰容的初期尝试,可以根据不同鸟类需求设置不同装置。

04除此之外,观鸟“小玩具”还可以支持“云养鸟”,增加社区凝聚力。

05设置“小玩具”需注意保持距离,避免驯化动物,维护人与动物之间的互信。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图片
10月12日是“世界候鸟日”。作为相关活动之一,新华路街道泰安生境花园举办了“昆虫旅馆搭建工作坊”活动。昆虫旅馆不仅为昆虫提供了栖息地,还可以服务于食虫和杂食鸟类,也是生境花园生态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围绕着鸟类活动和观鸟开发一系列产品,或可为城市居住的鸟类提供一些丰容设施,在北美和西欧一些国家是一门大生意。国内也适合将口袋公园与拓宽观鸟的模式结合起来,打开新的消费赛道。
图片
新华路街道泰安生境花园的“昆虫旅馆”。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小而美的生境花园如何观鸟
上海“生境花园”项目于2017年启动,致力于为城市野生动物提供更多更好的栖息地,同时也为周边居民提升生态空间品质,让自然融入生活,让花园拥有更丰富的生物多样性。2019年11月,首个社区生境花园在长宁区虹旭小区打造完成。5年多来,“生境花园”也成为了长宁区建设口袋公园,优化城市公共绿地功能,提升绿地生态质量的一张名片。
如果仅从生态学角度考虑的话,口袋公园的面积都很小,分布碎片化,很难有与绿色廊道(如高速路、河畔的绿地)或大型生态斑块(如以市内观鸟著称的世纪公园)相同的生态承载力和生物的丰富度。
因此当长宁区西园大厦绿地改建,并提出“观鸟花园”理念时,一些资深的观鸟爱好者是不以为然的。天鹅、燕鸥、蜂虎等长距离集体迁徙的通常意义上的候鸟,显然不可能集群停留在市中心的口袋公园。但经常在崇明东滩和南汇嘴湿地观鸟的生态科普从业者陈凯伦指出,“像北红尾鸲红胁蓝尾鸲这些常见的迁徙鸟是会停留的,因为它们很多,我家小区就有。”
很多小型鸟类早已在城市中季节性停留或常驻,但对于普通市民而言,分辨出它们“谁是谁”却很难。例如西园生境花园周边就有市民提到自己的窗户“被喜鹊喷粪报复了好几年”,但实际上有这种行为的是乌鸫;还有人在研究员提出“白头鹎”的时候一脸懵地说“你管它叫‘鸟’就行了”。
可以看到,虽然有了生境花园,而且哪怕不是挂牌“生境花园”的一些郁闭度较高的小区和绿地中鸟类种类都不少,但相关的科普却一直不足。常见的生态科普会用到标志牌,画出每个动物的特点,说明它们是什么,但市民很难提起兴趣。
生境花园适合长期观察会飞的“邻居”
“观鸟”其实也有不同的方式。在自然保护区、城市森林等地观鸟是一种在生态学角度接受度较高的模式,追求的是看到稀有的鸟类。但还有一种是关注自己的“邻居”的一举一动、生活习惯和不同个体之间的性格差异,更偏向动物行为学。
既然生境花园强调的是绿地的公共性,以及市民与野生动物分享这片小小的生境,那么“生境花园”的观鸟和科普,就适合偏向后者。就像社区营造中从问题出发,满足需求相仿,野生动物的一些需求也可以通过增加一些装置来满足例如“昆虫旅馆”、喂鸟器、人工鸟巢等来满足。
而且这些“小玩具”“小挂件”,可以做到趣味性、观赏性和实用性并重,同时因为成本低,还可以经常每个季度或每年换一换,就像动物园“丰容”一样,可以让一些喜欢试探的鸟和“喜新厌旧”的市民都产生兴趣。
现在长宁的“昆虫旅馆”只是丰容的初期尝试,而就美国和加拿大的经验而言,在庭院或住所周边“投喂”野鸟是两国居民的常见爱好,据估计每年大约有8100万人涉足。根据Allied Market Research的统计,2021年全球喂鸟器产业的产值大约11亿美元,从2022年至2031年每年的增速预计6.5%。一些带有专业研究团队的智能喂鸟器公司如Bird Buddy,在2021年甚至获得了850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
图片
Bird Buddy的一款弯月型镶嵌在窗户上的喂鸟器,亮点在于可以高清“怼脸”拍摄,通过手机查看今天“串门”的邻居,在不影响鸟类自然行为的情况下得到虚拟的互动。图片源于官网
它并不是简单的投喂-驯化,而更像是一种人在暗处,鸟在明处的动物行为观察。这类设施在国内还具备一定的科普和行为矫正作用,不仅可以通过里面承载的食材让人了解每种邻居的“吃饭习惯”,在极端天气如长时间下雪的时候帮助一部分留鸟活下来,还可以让一些有爱心的市民将注意力从流浪猫身上拓展至更多的野生动物,对“生态系统”增加认知,缓解一些片区部分动物过度投喂的问题。
观鸟“小玩具”的多重功能
在城市公共绿地中设一些动物向的趣味装置,可以寓教于乐,同时在看不到鸟的时候也能起到科普和提升兴趣的作用。
例如根据Allied Market Research统计中市场占比最高的管状喂鸟器(Tube Feeder),可以是一个悬挂型的装置,也可以通过一根杆子插在地上,保证鸟类的天敌——猫碰触不到。如果里面装有种子,会吸引麻雀、椋鸟等。因为只能从小洞中取食,每次可以吃到的东西很少,可以避免“暴饮暴食”的危害。如果里面装的是木屑,饲料和大麦虫,也可以吸引到啄木鸟。就算看不到鸟在“吃饭”,光是看食物本身,也能成为一种社交和科普谈资。
图片
不同的雀鸟来吃种子。图片来源:thebackyardnaturalist.com
图片
2021年全球市场中,管状喂鸟器最受欢迎。图片来源:Allied Market Research
其次,这种“小玩具”如果出现在居住区公共绿地中,可以支持“云养鸟”,即本地热心的居民都可以参与,比如提供食物和水,或装置本身。
如果是DIY,可以成为社区文化活动,特别是老人和亲子向的活动,增加社区的凝聚力。如果再有可能,周边的街道可以设置微信小程序,或者通过喂鸟器自带的App,让提供支持的市民时时刻刻看到居住区另一群“常住居民”,手机端鸟类行为的展示就像“电子榨菜”,潜移默化中,让人鸟之间产生心理联接。
在B站上,“云养鸟”特别是在保护级别的鸟类窝中设置摄像头,实时观察,很受欢迎。它们的来源很多样,如国外流媒体网站搬运、个人救助站或鸟类救助团体。实际上,城市各区和街道也可以采用类似的方式,发动热心市民,通过流媒体或融媒体宣传所在生境花园中的“常驻民”,让更远处的观看者“云养鸟”,对“生境花园”这一IP产生更多的兴趣,甚至促进网红旅游打卡和City Walk,开辟一条新的文商体旅融合发展赛道。
而这些“小玩具”也可以无缝衔接宠物产业——亚宠研究院发布的《2023年中国宠物行业发展报告》显示,在小众宠物市场中,鸟类占比为41%,仅次于小型哺乳动物(猫狗鼠)的46%,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对于一些带院子的住宅区,居住在1层或别墅的市民也可以尝试在院子里挂出各种“小玩具”,把自家后院打造成鸟类经常光顾、有活力的花园。
图片
Alied Market Research中第二受欢迎的提灯式喂鸟器(Hooper Feeder),不放食物的话也可能被一些鸟拿来筑巢。图片来源:lovethebirds.com
需要注意的是,设置“小玩具”不是为了驯化动物,没有边界感地去“撸鸟”,而是要鼓励与野生动物保持距离,尊重对方的生活习惯。因此在国内更适合将“小玩具”放在市民和宠物猫狗都难以触及的地方,只有在更换食材或换设备的时候通过工具才能触碰。
其次,对于变鸟类补给为诱捕的行为,也应当严肃监管,大力处罚,这样才可以维持人与动物之间的互信,让生境公园真正成为多方共享的城市生态空间。
------ 
城市因集聚而诞生。
一座城市的公共政策、人居环境、习俗风气塑造了市民生活的底色。
澎湃城市观察,聚焦公共政策,回应公众关切,探讨城市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