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华为“松绑”后,问界NO.2的地位已难保!

“当浪潮退去后,才知道谁在裸泳。”赛力斯问界品牌与华为“解绑”后的境遇,虽然称不上是“裸泳”,但至少可以说是“游得缓慢了”,而其对此似乎早已有所预感。

近日,据相关媒体报道,赛力斯汽车计划使用不超过150亿元自有资金购买理财产品,而今年前三个季度,赛力斯的净利润预计也只有35-41亿元之间。换言之,赛力斯相当于拿了将近3年的利润去做稳健理财,而不是将富足的现金流用于新产品和新技术研究,这被外界认为是赛力斯正在为其后续可能出现的增长危机留足子弹。

其实早在7月初,赛力斯就以25亿元的价格从华为手中收购了“AITO问界”商标,随后其又将“赛力斯汽车销售公司”更名为“重庆问界汽车销售有限公司”,这一系列动作已经表明其正在为“问界”可能出现的热销退潮做准备。

图片

事实上的确如此,问界的销量自从7月开始,就一直在环比上持续下滑,与理想的差距越来越大,甚至有被“黑马”零跑赶超的趋势,直到被称为“金九”的9月才在环比上有所回升。这种巧合不禁让人疑惑:问界此前之所以卖得好,并非因为华为的智能化,而是因为其营销?

照此趋势下去,10月份问界很可能会在月度销量上被零跑首次反超,继而让出新势力品牌销量第二的位置。作为背景,零跑此前已经在理想发布的新势力品牌周销量榜上三次超越问界,即便在月份销量上,零跑也于8月、9月份直逼问界,二者最小的销量差距甚至连1000辆都不到。

图片

可以说,在今年7月与华为于品牌上“松绑”后,如何稳住品牌热度及销量趋势,是问界目前面对的最大难题。更进一步而言,若问界此前的大卖,真的是依靠华为在营销上的“倾斜”,那么此后问界即便加快直营店的创建,其效果如何,仍要打个大大的问号,毕竟问界的直营店未必能学会华为的营销方法。

即便如此,问界也只能去尝试,毕竟,孩子只有在摆脱了对父母的依赖后,才能真正地长大、成熟,并有能力面对残酷的现实世界。

被超越已成定局

大家是否还记得,在今年年初,问界的月销量曾短暂地超越过理想,登上了国内新势力品牌榜销冠之位。只是在后来理想推出新车L6后,其才再次被理想超越,且从目前来看,销量差距有越来越大的趋势。

当时的问界势头正猛,让人误以为那只是其创造销量奇迹的开始,可谁知如今问界不但被理想超越了,且有被零跑超越的趋势。

图片

这并非信口开河,我们不妨看看问界的销量情况。8月,问界销量为31216辆,作为对比,月销量首次突破3万辆的零跑同期的销量则为30305辆,已经十分逼近了。而在刚刚过去的9月,问界交付新车35560辆,环比仅增加1000多辆,作为对比,零跑汽车同期交付33767辆新车,不但同比增长113.7%,这一销量同样直逼问界当月的销量。

从周销量来看,问界则甚至已被零跑多次超越过。在理想发布的周(10.7-10.13)新势力品牌销量(上险量)榜单中,零跑以0.87万辆的销量超越问界0.71万辆的销量,整整多出了1600辆。值得一提的是,这已经是零跑汽车今年来第三次在新势力品牌周销量榜上超越问界。

图片

由于在国庆假期期间爆单,零跑10月的销量很可能会再创新高。根据零跑创始人、CEO朱江明的说法,其10月销量有望达到3.8万台,这也令其对明年同期冲击6-7万辆的月销规模充满信心。此前,朱江明曾预测,8月份零跑的销量很可能会首次突破3万辆,后来的事实证明了这一预言。据此,朱江明本次预测的零跑10月销量,应该也是大概率。

这并非他在胡乱揣测。根据车fans创始人孙少军发文透露:“车fans已确认,零跑上周新增订单继续在10K左右,截止(10月)21号本月新增34K,已经超过9月,10月大概率破4万了。”若这一预言实现,零跑很有可能会在10月份首次突破4万辆,并首次超越问界。

图片

这并非危言耸听,而是因为问界自7月开始销量一直在环比下滑,直到被称为“金九”的9月,其销量才稍微有所回升。作为对比,零跑今年来的月度销量几乎一直在环比上涨。鉴于此,除非问界再次突破4万辆,否则其在10月被零跑反超,继而被抢去新势力第二,将是大概率事件。

而问界的销量之所以后继乏力,直接原因则是其销量担当问界M9的销量有所下滑。销量数据显示,问界M9在7-9月的销量分别为17151辆、15386辆及15027辆,连续三个月环比下滑,其中的原因值得深思。

智驾光环正在暗淡

业内部分人士认为,问界之所以能够实现大卖,主要得益于华为在智能化尤其是智能驾驶上的加持与赋能。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竞争对手的增强及诸多事故的出现,问界在智驾方面的光环似乎越来越受到质疑。

尤其是在10月上旬,问界旗下的车型在短短几天竟出现了两次严重事故,而原因似乎都被质疑与其智驾功能有关。10月7日,一辆问界新M5在云南宾鹤高速公路行驶时,撞死了误入超车道的11只羊,随后又撞上护栏。据悉,事发时车主吕先生开启了智能驾驶功能,但车辆行驶至弯道时并未减速,而是直接撞向羊群和护栏,之后又行驶了100多米,最终靠他踩刹车才停下。

图片

随后的10月9日,一辆问界M9在武汉与对向车道的大货车发生对撞,造成1死2伤,这起事故再次引发了公众对问界智能驾驶技术的质疑。事故涉及车辆的车主是湖北省江西商会副会长罗某某。事发后,网上流传的商会群聊截图显示,罗某某在医院清醒后特意提醒其他车主谨慎使用问界M9的自动驾驶功能。

对于前者,AITO用户关怀中心也承认,在某些情况下系统可能会出现漏检、误检或未及时检测障碍物的情况,导致未能及时警告或制动。而对于后面这起事故,赛力斯汽车发布声明称,经数据分析,事故发生前车辆已退出智驾模式,车辆的制动、转向及加速功能均正常。目前正在积极配合当地交警部门开展事故调查,对车主及其家属提供一切可能的支持。

图片

业内部分人士认为,频繁爆发的事故可能有两个方面的原因:首先,目前的智驾仍属于L2级驾驶辅助系统,驾驶和责任主体仍是人类驾驶员,但部分车主可能以为是完全自动驾驶,因而粗心大意造成事故;其次,为了更好地卖出产品,某些车企在宣传智能辅助驾驶系统时,往往过分强调其功能如何强大,这导致部分用户盲目信任,从而导致其放松了警惕,酿成事故。

只是不管如何,这些事故都让华为所宣称的智能驾驶的光环有所暗淡。此外,随着华为所合作的车企越来越多,问界的“华为稀缺性”正在减少。所有这些都导致问界的华为光环越来越弱。

华为的真正作用是营销力

实际上,问界之所以能够在销量上“大火”,在某种程度上,根本原因并非华为的智能化在起作用,而是其强大的营销能力。

原因很简单,如果是因为华为的智能化,那与问界同样采取“智选车模式”合作的智界、享界等的销量为何就起不来呢?可见根本原因并非华为的智能化。

图片

今年7月初,赛力斯宣布出资25亿元收购“AITO 问界”商标。华为也借此对外表示,车BU独立后服务鸿蒙智行品牌与服务车BU客户是一视同仁的。随后,“赛力斯汽车销售公司”更名为“重庆问界汽车销售有限公司”,而这似乎是在向外界传出信号:赛力斯今后将独自承担起问界的销售工作。

而问界的销量开始出现环比下滑,正是自7月份开始的。这不禁让人产生一个疑问:问界此前之所以卖得好,是不是因为华为的营销?相反,自从“问界”品牌被赛力斯收购并与华为“松绑”后,其销量之所以出现环比下滑,莫非也正是因为没有了强大的华为在营销上的赋能?

图片

那么华为的营销究竟有何独特之处呢?可能大家首先想到的一个词就是“饱和式营销”。在早期的华为有一种说法,营销不成功多半是因为强度不够,没有突破用户的防线,所以要更大量投入。说得直白点,就是用数倍于对手的营销资源,打穿用户的心智,从而取得市占率的胜利。

这似乎的确也是符合现实的,今年有段时间,在二手网站闲鱼、转转上,几乎随处可见转让问界M9或M7订单的广告,这些广告的目的也许并非为了交易,而是为了增加问界产品的曝光量,从而抢占用户的心智。

只是“饱和式营销”可能只是华为营销成功的原因之一,更重要的原因则在于其营销中包含的工程理念以及快速响应、快速解决。更具体而言,华为在2C端对营销的认真程度远超于普通车企,早先的2B市场,华为的产品研发需要迅速根据电信运营商的需求快速调整,销售端会把运营商要求传递给研发,这样才能确保产品有竞争力。这也就使得华为在整个研发流程上其实是和市场端打通的。

作为对比,传统车企的营销部门都是看研发端出什么产品,然后才去想着怎么卖。这也解释了为何很多时候,有些车企在营销层面更多采用的是“想到哪做哪”“只顾短期不看长期”“只看横向不看纵向”的策略。

问界此前之所以卖得好,主要是得益于华为的营销做得好,这还可以从另一件事上得到有力的佐证。国庆假期期间,鸿蒙智行累计大定突破了2.86万台,其中,智界R7大定突破9600台,问界M9突破7800台,问界M7突破9000台。

可以看到,此前一直卖得不好的智界在推出新车智界R7后,销量突然就上来了,至少从国庆期间的大定数量来看,智界R7的大定数量甚至超越了此前大卖的问界的任何一款单一车型,即便是销量主力问界M9也落于下风。

图片

要问其中的原因,除了智界R7产品力不错且更便宜外,其中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可能就是华为端在营销上的给力。据“轰Party”相关人员走访鸿蒙智行的大商超店得知,目前大多数商超店都是把新上市的智界R7摆在最显眼的门外,而问界、享界的相关车型,则被摆在了门店里面的位置上。之所以如此,据商超店的相关工作人员向我们透露,主要是因为奇瑞给他们的返点更高。

也就是说,没有了华为于营销上的“倾斜”,可能才是赛力斯的问界品牌为何要急于建直营店的根本原因,也是问界的销量为何后继乏力的深层原因。按照这样的趋势,问界在10月份的销量上被零跑反超,继而让出新势力第二的位置,似乎就并非什么没有依据的天方夜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