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如何治疗腰椎小关节错位

【来源:玉林日报】

在日常生活中,腰椎小关节错位是一种常见的腰部损伤,它往往给患者带来剧烈的疼痛和活动受限。本文将通过中医的视角,对腰椎小关节错位进行科普,帮助大家了解这一病症的原因、症状及中医治疗方法。

一、腰椎小关节错位的基本概念

腰椎小关节错位,又称腰椎小关节紊乱症,是指腰椎小关节(由上位椎体的下关节突与下位椎体的上关节突所组成)因外力作用而发生半脱位或完全错位的情况。这种损伤常见于腰部急性扭伤、搬重物时突然转身或长时间保持不良姿势后。

二、腰椎小关节错位的病因

中医认为,腰椎小关节错位的发生与气血不和、筋骨失养密切相关。具体病因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外伤因素:腰部突然受到外力冲击,如摔倒、扭伤等,导致小关节错位。

2.劳损积累:长期保持不良姿势,如久坐、久站、弯腰工作等,使腰部肌肉紧张、僵硬,小关节稳定性下降,易发生错位。

3.肾气不足: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肾气不足则骨骼失养,关节稳定性降低,易发生错位。

三、腰椎小关节错位的症状

腰椎小关节错位后,患者通常会出现以下症状:

1.剧烈疼痛:疼痛多位于下腰部,可向上、向下蔓延至臀部、大腿等部位。疼痛性质多为针刺样或刀割样,严重时患者只能躺下休息,无法活动或翻身。

2.活动受限:患者腰部屈伸功能受限,不能弯腰、伸腰或进行腰部旋转等动作。

3.局部压痛和叩击痛:按压或叩击错位部位时,患者会出现明显的疼痛感。

4.可能伴随其他症状:如腰部僵硬、肌肉紧张、局部骨性畸形等。

四、中医对腰椎小关节错位的认识

中医将腰椎小关节错位归为“伤筋动骨”范畴,认为其病机在于筋骨受损、气血瘀滞。治疗时,需注重舒筋活血、通络止痛、强筋壮骨。

五、中医治疗方法

针对腰椎小关节错位,中医有多种治疗方法,包括手法复位、针灸、推拿、中药内服外敷等。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中医治疗方法:

1.手法复位:手法复位是治疗腰椎小关节错位的首选方法。常用的手法有斜扳法、背法、旋转复位法等。以斜扳法为例,患者侧卧位,操作者通过双手反向斜扳,使患者上位肩向后扭转,臀部向前旋转,听到腰部发出“咯吱”声后,表示小关节已复位。手法复位后,患者需卧床休息,以巩固疗效。

2.针灸治疗:针灸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缓解疼痛的作用。对于腰椎小关节错位患者,可选取肾俞、命门、大肠俞、环跳等穴位进行针灸治疗。通过针刺这些穴位,可以激发经气、促进气血运行,从而缓解疼痛、改善腰部功能。

3.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中医传统的治疗方法之一。对于腰椎小关节错位患者,推拿按摩可以放松腰部肌肉、缓解肌肉紧张状态、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在手法复位前或复位后,适当进行推拿按摩有助于巩固疗效、预防复发。

4.中药内服外敷:中药内服可以补肾强骨、活血化瘀;中药外敷则可以温经散寒、通络止痛。对于腰椎小关节错位患者,可以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中药方剂进行内服或外敷治疗。如内服方剂可选用补肾壮腰汤(需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外敷则可选用活血化瘀的中药膏剂。

六、预防与保健

为了预防腰椎小关节错位的发生,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1.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久坐、久站或弯腰工作。

2.加强腰部肌肉锻炼:如进行小燕飞、五点支撑等腰部肌肉锻炼,增强腰部肌肉力量和稳定性。

3.避免腰部外伤:在进行剧烈运动或搬重物时,应注意保护腰部免受外伤。

4.注意腰部保暖:避免腰部受凉,以免引发腰部肌肉痉挛和关节僵硬。

腰椎小关节错位是一种常见的腰部损伤,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和不便。通过中医的治疗方法,我们可以有效地缓解疼痛、恢复腰部功能。同时,我们也应注意预防腰椎小关节错位的发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腰部健康。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腰椎小关节错位这一病症,并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预防与保健工作。(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康复医学科 谢湖)

原标题:

中医如何治疗腰椎小关节错位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