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首场职工大思政课! “人民工匠”许振超讲述“工匠精神”

图片

“产业工人只有追求卓越,才能干出闪光的业绩”“技术上要有自己的杀手锏”“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国梦就是要‘大干’”……10月23日上午,市总工会举办“人民工匠”许振超先进事迹报告会暨首场青岛职工大思政课,许振超分享了自己从普通码头工人到“金牌工人”、再到“人民工匠”的历程,鼓励全市职工及职校、技校学子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市总工会以许振超同志的先进事迹和优秀品格为生动案例,打造首场职工大思政课,引导全市广大职工群众更好地发挥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青岛实践的主力军作用。

图片工作中的许振超。市总工会供图

许振超的“人民工匠”之路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许振超荣获“人民工匠”国家荣誉称号。21年前,53岁的许振超带领团队第一次打破集装箱装卸的世界纪录,创造了“振超效率”。2019年,振超团队以每小时514.7箱的效率,第9次刷新世界纪录,这个纪录至今无人打破。2011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成立“许振超技能大师工作室”,许振超更有了全新的创造力和无限的奋斗激情,他带领团队完成了“集装箱岸边智能操作系统”,在世界集装箱码头率先实现“桥板头无人”;带领团队打造的“48小时泊位预报、24小时确报”服务品牌,每年为船公司节约燃油1.26万吨。近年来,许振超带领团队累计申报国家专利108项,完成技术革新项目998项,成为名副其实的“金牌工人”。许振超先后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等荣誉称号,是中国产业工人的榜样和骄傲。

图片工作中的许振超。市总工会供图

报告会上,许振超以《我走过的工匠路》为题,分享了他从普通码头工人到“金牌工人”、再到“人民工匠”的光荣历程,以个人坚持学习创新的成长历程,展示了普通工人干事创业、成长成才的广阔空间,生动诠释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实践内涵,展现了新时代产业工人的爱国心、创造力。

“为什么首个‘人民工匠’在青岛诞生?”市委党校管理学教授、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研究院顾问刘文俭结合青岛现代产业发展和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深入阐述了“振超精神”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意义,分析了青岛培育工匠人才的优势和发展目标,阐明了“振超精神”对广大产业工人、对各行各业劳动者的普遍示范意义。勇攀高峰、不断创新的“振超精神”是青岛现代工业文明孕育的光辉的精神力量,深刻反映了青岛产业工人的坚强意志和优秀品格,有力推动了青岛产业不断转型升级,打造“工匠之城”。

台上讲工匠 台下工匠听

活动现场前排就座的嘉宾,名字都为大众所熟知,他们就是活跃在岛城各个行业里的“大工匠们”。

初中毕业后在饭店打工的张合礼,受打破世界纪录的“振超效率”鼓舞,考入技工学校学技术,成为了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的电焊工。他在岗位上不断学习新知识、钻研新技术,追求千米焊缝零缺陷,成长为齐鲁大工匠;海尔(胶州)空调器有限公司的王阳阳以许振超提出的“干就干一流,争就争第一”理念为目标,立足生产一线钻研技术,打造了省级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平台,带领团队攻坚克难,获得20多项发明专利,培育技术工人1321名。他们都表示,许振超被授予“人民工匠”国家荣誉称号,让他们受到了巨大的鼓舞和激励,作为新时代的产业工人,他们将继续以许振超为标杆,不仅追求个人的成长和进步,更要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添砖加瓦,通过各类职工赋能成长和创新创造平台,努力锤炼技术技能,争当大国工匠,勇闯技术创新的“深水区”和“无人区”,为中国式现代化青岛实践贡献智慧和力量。

“我和前辈许振超已经认识很长时间了,这是我第一次现场聆听他的讲座,感觉语言特别质朴,一些吃苦耐劳、刻苦钻研的细节特别感人,我几次红了眼眶。”首届大国工匠人物、全国“最美职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宁允展告诉记者。“许振超也是从最基础的岗位、最‘出大力’的活做起,这启发我们要永远记得从枯燥单调的工作中总结经验,不断成长,保持一颗谦逊的心,为社会做贡献。”宁允展说。

台下的听众里,更有一双双澄澈且充满坚定光芒的眼睛,来他们是自于各个学校的“未来工匠”们。“听了今天的报告会,我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更有信心了,也感觉心态更加稳定了,大国工匠就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明灯,我们将为未来所从事的职业做好知识和技能储备,努力成为大国工匠。”青岛技师学院学生王凛说道。

各码头掀起学习“振超精神”热潮

在山东港口青岛港,一股许振超“工匠精神”的学习之风悄然兴起,引领着每一位职工不断向前,在平凡的岗位上绽放出不平凡的光芒。

生产服务中心开展了“学习许振超工匠精神,提升业务技能水平”主题活动。活动中,职工以许振超为榜样,将工匠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仅在业务技能上精益求精,更在工作态度上保持专注与执着。

刘锴是生产服务中心CFS的一名班长,他一直把许振超当做自己前进的航向标。2023年末,他接手了集团出口内贸作业包干费线上服务这一创新项目的研发设计工作。按照集团整体项目进度要求,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完成此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可想而知。在那段高度紧张的日子里,从集团到项目组大大小小召开了几十次专项研讨会,为了更加精准,开发方案一改再改。“我时常想起许振超说的,要干就干到最好。”由于刘锴需要兼顾平日工作和研发工作,所以他为了节约时间干脆把办公地点搬到了云港通云上服务中心,与系统开发工程师面对面,一待就是半个月。研发过程中,他自己购买了众多专业书籍,在空闲时间就自发研究,有时候研究入神了,经常忘了时间,遇到问题半夜给老师傅打电话咨询,得了个“深夜热线”的外号。

“许振超精神告诉我们,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生产服务中心CFS主任刘东感慨地说,“我们要认真向许振超同志学习,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把手中每一份工作都当作艺术品来打造,让每一个细节都经得起检验。”正是这种对工作的敬畏之心,让生产服务中心的服务质量不断攀升,赢得了广大客户的广泛认可。

连日来,青岛港码头前沿200米的大船密集到港。“有压力是自然,但是只要船多我就高兴。”中控主任魏亚朋说。为了能优质高效完成任务,队内管理人员每班提前进单位,看计划、了解生产情况、分析当班重点工作,每班在作业现场不停巡查、疏导,以解决问题。

/ 延伸 /

青岛已累计培育9000余名工匠

青岛以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为契机,大力实施青岛工匠人才培育工程,已累计培育各级工匠9000余名,涌现大国工匠4名,他们在青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模范带头作用。

市总工会将在全市工会系统和广大职工中组织开展“学习‘振超精神’争当工匠人才”宣传教育活动,迅速掀起立足岗位、学习技能的热潮,推动形成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良好风尚;持续实施青岛工匠人才培育工程,深化工匠之城打造,发挥各级工匠学院作用,进一步健全各级工匠人才培养、作用发挥、服务保障、表彰奖励工作体系,引领带动各领域各层次工匠型技能人才竞相涌现;聚焦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建设任务,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充分发挥劳动和技能竞赛平台提升劳动效率的作用,充分发挥“五位一体”职工创新创造平台服务产业创新的作用,培养造就与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相匹配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奋力推进“工匠之城”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青岛实践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撑。

来源|青岛早报记者 王彤 通讯员 张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