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为“无废城市”建设注入“绿税”动能

一个小小的废弃塑料瓶经过分拣、高温浮选、粉碎、干燥、挤压熔融、喷丝、卷绕等多道工序加工后,生产出再生塑料制品——涤纶短纤。位于揭阳普宁市,广东源辉环保纤维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本来废弃的塑料制品经过回收加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变废为宝”。

据了解,源辉环保是国内首家采用特殊工艺将再生聚酯瓶片加工成可产生缝纫线专用纤维的企业,主要对PET废塑料进行资源回收和再利用。而回收1吨PET废塑料可以减少6吨石油的消耗、18吨二氧化碳的排放,还可以有效减少近3立方米的填埋空间。该企业副总经理马俊财介绍说:“目前,企业每回收1吨废弃塑料制品,我们就可以生产出近0.95吨的涤纶短纤。”

这涤纶短纤用途也十分广泛,主要分为纺纱制线用、填充用和非织造用三大类。其中,纺纱制线和填充多应用于纺织、服装和家装行业,非织造是涤纶短纤用途的延伸,近年来在医疗和工程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资源回收、加工再造,废塑料不再是无法消灭的环境污染源,而是行业创新、绿色发展的‘金丝’。”马先生兴奋地说道。

“今年4月国家出台了‘反向开票’政策,为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税收环境。但起初,我们对多项具体业务是否适用该项政策存在着诸多疑问。”马先生回忆道,“每次有新的政策,税务工作人员都会通过微信、电话等及时向我们宣传、讲解政策,这次也没有例外。在他们的帮助下,企业不仅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954万元,还有效加深了对国家税收政策的理解。”实实在在的税收优惠为企业进一步探索资源回收利用的技术升级、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效率注入了“绿税”能量。

企业循环利用资源“变废为宝”的生动实践,是揭阳建设“无废城市”的一个缩影,也让“绿色”“节能”成为了这座城市持续攀高向新的“关键词”。

图片

以税赋能 推动产业转型

节能减排作为“无废城市”建设的重要一环,对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有着重要作用。一系列新能源、新材料等绿色产业在揭阳安家落户,展现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揭阳市斯瑞尔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酸洗废液回收利用技术力量较强的企业之一,目前废酸废液年处理量达8.6万吨。

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技术和产品。“在绿色税制的积极影响下,我们主动加大环保投入,改进生产技术,目前企业生产的高效净水剂、聚氯化铁等污水处理药剂,在城市污水处理、工业污水处理及污泥脱水等领域获得了一定的市场认可。”斯瑞尔财务负责人高英娥介绍说。

在技术创新研发上,斯瑞尔与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等院校合作,开展废酸综合利用与高附加值产品等多项开发研究,获得6项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2023年,我们享受了近252万元的税费优惠,其中高新技术企业减免企业所得税110万元,增值税即征即退退税额15万元。为下一阶段提高安全生产效率提供了真金白银的税收支持。”

绿色石化作为揭阳经济建设的重要抓手和强大引擎,中石化广东石化项目落户惠来大南海,带动揭阳工业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给环境保护带来了压力。

位于揭阳惠来大南海石化工业区的广东东粤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受广东石化分公司委托,承建运营石油焦制氢灰渣处理综合利用项目。

“高硫石油焦制氢灰渣综合利用技术,是全国范围内唯一可实现对石油焦制氢灰渣全面资源化处理的先进技术。”东粤环保相关负责人张先生介绍说。通过处理石油焦制氢灰渣,使其由危险废物转变为一般固废,并尽可能回收其中有用的成分,实现废物的最大化资源利用。

数据显示,项目建成投产以来,享受优惠政策约7329万元,绿色发展税收优惠政策精确落实到位。“从政策讲解到办税实操,税务人员给我们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也让我们真切感受到‘绿色发展’带来的‘实惠’。”广东东粤环保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说。

图片

向“绿”而行 厚植生态本底

推进“无废城市”建设,保护环境,减少生活垃圾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必答题”。

走进揭阳市揭西县,山水映琼,满山遍野都是生机盎然的绿植、红花,自然的灵气充盈在山水之间,宛如画师笔下巨幅的绿色生态画卷。近年来,拥有1个国家森林公园、8个国家森林乡村和7个省级森林乡村的揭西县,先后获评“国家绿化先进县”“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近日,位于揭西县的生活垃圾处理中心,举行了首车垃圾进场仪式,标志着揭西县告别生活垃圾填埋式处理的历史,正式进入垃圾焚烧发电的崭新阶段。

目前,项目日处理生活垃圾600吨,配套烟气、污水、飞灰等处理设施,年垃圾处理量约21.9万吨,利用余热发电量可达9612万度,上网电量约7882万度。

“2023年,企业享受小微企业‘六税两费’等政策减免20多万元。税收政策上的支持是企业坚定走绿色发展之路的信心来源。”承办该项目的揭西广业环保能源有限公司陈经理介绍。

目前,该企业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完成了垃圾焚烧、热能利用、烟气处理等处理过程,以最环保、绿色、安全的方式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处理,不仅是“变废为宝”的资源综合利用,更是助力揭阳“无废城市”建设、厚植生态本地的又一生动实践。

图片

数据统计显示,揭阳市全市企业环保设备投入从2021年的746.05万元提升至2023年的1.59亿元,增长超20倍。从事污水、垃圾集中处理的环保企业营业收入总额从2021年的8.39亿元提升至2023年的10.46亿元,收入规模提升24.67%,相关企业户数提升25%。

此外,记者在揭阳市税务局了解到,为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该局创新搭建了“绿色税收助手”,主要运用排污当量同比、同区域、同行业3项“提质指标”,深度分析企业环保原材料耗用、清洁能源占比、节能设备投入等数据,从污染物类型、产能排污比重、税收减免类型等维度,准确预判企业发展需求,推送专属“绿色发展报告”和“绿色预警报告”,协助企业扫描分析发展差距,助力企业“绿色蝶变”。

同时,揭阳市税务局还与生态环境、住建等部门累计交换数据超过2万条,税收共治的强大合力有效形成。2023年,揭阳市“万元税收环境代价”9.76当量,较2021年同比下降17.29%,单位面积排放量0.22(当量/平方米),低于全省单位面积排放量8.33%。以绿色税收服务提质增效,带动高质量发展“含金量”的不断提升。

文丨记者 陈锴跃 通讯员 揭税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