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重读经典的文学作品?从四大名著中可以有哪些新的发现?10月23日下午,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主办、新京报社承办的“书香青春 阅见未来”首都大学生系列读书活动走进北京联合大学,此次活动的主题为“跟着文化名家读文学”,北京文联老舍文学院专业作家、北京作协副主席石一枫带来《文学与现实生活》的讲座,向同学们分享自己阅读文学作品的心得体会,和现场青年学生们进行互动交流。
北京文联老舍文学院专业作家、北京作协副主席石一枫做主题讲座。 新京报记者王子诚 摄
作家石一枫建议青年大学生重读经典文学
“今天(10月23日)来到大学校园,就是向大家汇报一下读书这件事,汇报我对于文学的想法。”演讲中,石一枫谦逊地说道。他提到了自己的读书经历,感叹当下中小学生、大学生读书的丰富性,但他仍然认为,有些经典文学作品应该重复读,值得反复看。
“文学作品的特点是‘小学生读的书未见得浅,大学生读的书未见得深’,比如《红楼梦》就是永远读不完的书。”石一枫以四大名著为切口,讲述了通过不断地重读经典,自己如何对于《红楼梦》和《西游记》不断更新理解。
“写作难度和文学作品的水平不能划等号,《西游记》在文学写作难度上可能不如《红楼梦》,但却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他认为,《西游记》中写的大部分神仙其实都是凡人,他们各干各的工作,各守各的岗位,各服从各的命令,只有几个神仙是真正为自己而活,其中最了不起的就是拥有伟大人格的孙悟空,这也是人们为什么一直喜爱这只猴子的原因。
活动当日,“书香青春 阅见未来”首都大学生系列读书活动第六期荐读书单也正式公布,石一枫为大学生们推荐的是《红楼梦》《西游记》《骆驼祥子》《月亮和六便士》《围城》这几部经典文学作品。
10月23日,第六期荐读书单发布。 新京报记者王子诚 摄
石一枫表示,这些在文学殿堂中占据着举足轻重地位的文学经典,蕴含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刻揭示了人性的多面性和社会的复杂性。“尽管我们当中的大部分同学在中小学时就已读过这些作品,但在不同的年龄段阅读经典,能让我们在品味文字魅力的同时,收获不同的人生感悟,从而以更成熟和深刻的视角去理解和应对生活中的挑战。”他在推荐语中这样写道。
提到《骆驼祥子》,石一枫给出了自己对于这部作品的理解。过去,他认为这本书是在讲一个失败者的故事,后来细读发现,老舍写的不仅是失败者的故事,还是灵魂堕落者的故事。他提到这本书加上电影改编,海外翻译,结尾的处理各有不同,而原著的版本最悲切,希望大家能够读一读《骆驼祥子》的原著。
回到主题,他认为,此次推荐的文学作品和现实生活有紧密的关系,会让自己对现实生活产生新的想法和发现。“我认为文学作品可以分两类,一种是让自己忘掉现实生活的文学作品,一种是让自己重新反思现实生活的文学作品,前者‘让我把日子的艰难暂时忘掉’。”
大学生与作家面对面交流内心的困惑
“面对网络上碎片化的信息和短视频的冲击,我们如何保持阅读的习惯和热情?”“网络文学和书籍文学作品间存在鄙视链吗?”“作家要具备文学素养之外,同样也要具备哲学素养吗?”……在互动交流环节,学生们纷纷举手提问,不少在后排的学生站起来举手,希望与作家分享自己内心的困惑,寻求答案。
回顾自己二十岁时的年华,他坦言自己是幸运的一代,有大把的时间去困惑,而当下青年学子可能身陷升学、就业的压力中,没有时间去困惑,“也许《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会突然带给你醒悟,也许《红楼梦》会让你有所启发,书不能给你什么,但是书有可能让你自己获得能力。”石一枫诚恳地说道。
石一枫谈自己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 新京报记者王子诚 摄
据悉,“书香青春 阅见未来”首都大学生系列读书活动,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全民阅读和建设书香社会重要指示精神,推进书香京城和书香校园建设的重要举措。相关活动已纳入“‘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书香行”机制项目,并同步纳入《2024年度书香京城建设暨第十四届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总体方案》。全年共计划举办7场读书活动,此次在北京联合大学举办的是线下第五场活动。
“希望此次活动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活动,提升大学生阅读兴趣和能力,开阔视野,促进大学生成长。”北京联合大学图书馆党总支书记翟金忠表示。
翟金忠介绍,该校将“文化润校”作为发展战略之一,校图书馆与校党委宣传部、学生处、团委联合、依托各学院、各社团,实施阅读、交流、体验、展示四个书香育人路径,探索读书、读城、读校、读人立体阅读,打造文化育人平台,连续八年举办“书香联大”读书文化节、“人文联大”经典阅读文化节等活动。开展读经典、诵经典、鉴经典、赏经典、展经典、走读北京、真人图书馆、名家进校园,表彰读书之星、书香班级等活动,打牢大学生文化底蕴、提升大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大学生思辨能力。
新京报记者 刘洋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杨利